正文

殉道者之歌

(2009-03-30 10:27:01) 下一個
當你不得不去麵對一種全新的未知的時候,你會怎麽做?  
當你不得不用生命去捍衛你一直的信念的時候,你會怎麽做?

TD-1900的選擇是如果不能堅持自己,就用生命去捍衛,哪怕是無聲的。
    
我還是願意把他看成一個殉道者――他出生於斯;成長於斯;並於某夜突然靈性大發,開始奏出了生命的樂章;後來成名於斯,並與爵士樂之王三番大戰於斯;就這樣一直多年,經曆過幾十年,經曆了上百次大西洋上的穿梭漂泊,經曆了偶然的心靈驛動,經曆了凝立於舷梯上那讓世界暫停的十幾秒,經曆了最後的對話;伴隨著一生巨響,船消失了,他也消失了,因為他的一切都是關於這艘船的。船是他靈魂的載體,大海是他靈感的來源,他就是海上鋼琴家。一段不真實的傳奇,一個虛幻的人,一張支離破碎的唱片,一曲流淌於自然之中愛意。    

他不是第一個,也肯定不是最後一個。我不知道這些人算不算是同類,所以我有些誠惶誠恐的,當然帶著敬意――布魯諾,那個把教廷、世人還有地球掀了個天翻地覆的留著小胡子的意大利人;伽利略,隻能算是半個吧;屈原算不算,這是個問題;那些把牢底坐穿的人們呢?還有王國維,這個我也不清楚;那麽路遙呢?還有玻爾茲曼;老舍呢,傅雷呢,譚嗣同呢,克理斯多夫呢,胡風?方誌敏?最後一個疑問是普羅米修斯,他算是嗎?    

當你迷茫的時候,找不到了前進的方向,也許還是會有人同樣用結束來解脫――玉蛟龍那一跳是不是;《肖伸克的救贖》裏做了幾十年的牢最後假釋出來的那個老人,接受不了自由的世界最後自殺,算不算?那些幾百年前拚血不剃頭,幾百年後卻寧死不剪發的人們呢?好多時候,活著更難吧。    

扯遠了,不好意思。    

電影裏三番大戰是很有意思的――第一次,TD-1900隻是很隨意的彈了一曲,眾有嘩然之意;第二次,他重複彈了爵士之王的曲子――雖然電影沒有點明,但我覺得應該是他事先不知道這種曲子,隻是聽了,然後一符不差的重複了,從而凸顯他過人而敏感的天賦;第三次,是他的生命,是他的激情,是他的燃燒,是他的感悟。曲罷,眾皆醉,他施施然用浸滿了他全部激情而發燙的琴弦點燃了香煙,然後塞在發呆的爵士之王的嘴裏。    

一個傳奇,也隻是流傳在人們之中,甚至多年之後,已經完全被遺忘了,一如他從來出現過。

他的一生都沒有離開那艘船,但他不是精神的囚徒,他神遊萬仞,甚至在彈奏的時候,他也遊離在琴鍵和虛幻之間。那時候,在琴鍵上跳躍的是他的靈魂,一個真正自由的他,不屬於任何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隻愛你 回複 悄悄話 不過覺得值得一看~
yue06 回複 悄悄話

GOOGLE 了一下,很老的一部片子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