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食物與中美差異
(2009-03-16 08:56:49)
下一個
在花旗這些日子,比較喜歡的食物是pizza,其實以前在國內的時候,也是比較喜歡的,不管它最初源自何處,也算是一種比較典型的西方食物了吧。從小到大,自己一直喜歡的是餃子,而老外說起來,也幾乎都對餃子略知一二的,就把它當成是一種典型的中國食物吧。 Pizza不是餡餅,它的餡都在表麵上,沒吃之前你大概可以知道有什麽東西在上麵;餃子呢,餡都是包在裏麵,沒吃之前你是不知道是什麽的。可不可以把這個看成是一種表現在食物上麵的文化差異呢?西人多喜歡直率,有一說一,有什麽要求就會告訴你,很少有不好意思的時候,不太講究含蓄,也不懂得欣賞含蓄之美。國人多喜歡讓人“猜猜猜”什麽都放在肚子裏。一如pizza和餃子的區別。當然西人其實也是很虛偽的,並不是簡單的有一說一,但是有話直說卻是一種習慣吧。不知道是先有了這種文化習慣,然後才相應的有了相匹配的食物;還是有了這種食物,吃得多了,也就有了這種習慣。 這不是孰優孰劣的問題,隻是一種差異,沒有必要上綱上線,大驚小怪。直率有直率的好處,含蓄也自有含蓄的力量。 花旗人民的食物,多是烤、炸、或者煮,根據菜譜人人都可以當廚師,而做出來的食物差別並不是很大,多多少少脫不了標準化的模式。而標準化也是實現工業化所必需的。這也是之所以美國的快餐幾乎全是連鎖店,並且口味基本上沒有什麽差別,因為你隻要是照方抓藥,剩下的交給機器做就好了。中餐則更多的依賴廚師的發揮了,所以同一道菜,味道會千差萬別,更多的時候根據的廚師的經驗和個人喜好。有不少小有名氣的餐館,背後真正支撐的是主廚,主廚一走,餐館也就倒了。中國也有很多小吃或者快餐。就拿蘭州拉麵來說,在蘭州本地,每家店都有些獨特之處,但又不會有很大差別,所以每家店的生意都還不錯,哪怕是小巷深處的陋店,也還是時常會滿座的。出了蘭州,情況馬上就不同了,哪怕是到天子腳下,味道還是差了不少,越是打出正宗招牌的店,味道就差的越多。雖然有所謂的連鎖店“馬蘭拉麵”,如果讓我選擇的話,我寧願去吃蘭州小巷的陋店。同樣還有“羊肉泡饃”,正宗的在西安,出了西安,蘭州的個別店也還湊和,其它的地方就不知道了。很難想像紐約的麥當勞跟西雅圖的麥當勞味道會差別很大。這不是食物的差別,這是是否標準化的差別。這一差別也同樣反應在中藥和西藥上。中國人喜歡大而化之,依靠經驗和個人喜好做事;美國人習慣事無巨細,都按照程序或者規矩辦事。有差別,無好壞。不過要是想推廣,最好還是弄得簡單點,就像遍地開花的美國快餐連鎖店。這不是簡單的快餐,也是潛移默化的文化占領。不過很搞笑的是,前些日子聽說要搞什麽元宵標準化、饅頭標準化、月餅標準化等等等等;個人覺得想出這個點子來的人應該去打醬油或者去練叉腰肌。
這個也84完整版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