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潛水樂悠悠的博客

一個懶人,喜歡胡思亂想,擅長胡言亂語,生平最怕嚴謹,得過且過就好。
個人資料
正文

《悲慘世界》- 雨果的廢話,那叫一個多!

(2008-01-17 12:52:16) 下一個
我一直以為,《悲慘世界》的主線是冉阿讓-沙威爾,副線是德納第,馬呂斯等。讀完了,才發現主線就是冉阿讓,個人拯救;副線是法國的革命文化曆史,由馬呂斯的身世背景成長為線,把雨果自己的思想感慨穿起來,是拯救法國,拯救世界。

怎麽說呢…廢話那叫一個多!

就說第二部,《珂賽特》,最長的一部是19章的《滑鐵盧》,和珂賽特沒一點關係。在第19章的最後一節,才提到了兩個配角,卑劣的德納第在搜尋死屍身上財物的時候,無意救了彭眉胥上校(馬呂斯的父親,馬呂斯後來成了珂賽特的丈夫),才總算和故事搭上了點邊。後麵又來一卷7章的《題外的話》,討論修道院的問題,隻因為,冉阿讓和珂賽特跑到修道院裏避難了。我向來是怕看曆史的,那麽多人名,地名,年代,前因後果的,我又不做研究,不需要知道那麽多。因為第一部寫得實在好,也由於我自己是個基督徒,對雨果寫的主教的理念有共鳴和體會。故而我就勉為其難的細讀雨果的時代觀,希望能更好的理解故事的背景,體會人物的情緒。不過到最後1/3的地方,我放棄了,又開始跳過那些明顯是雨果自己表達思想的段落。

不可否認,雨果這些所謂的廢話,其實是很有見地的。如果我不是被故事吸引著,而是閑時小讀,我會欣賞很大一部分。但是這些廢話,擾亂了整體的節奏,鬆散了可以緊湊的結構,我真覺得是敗筆。我特別不能欣賞的地方是那些每一行都有一到兩個注腳的段落,和專業論文一樣,象是故意調侃我的淺薄似的,我很生氣的把它們跳過了。

我想,那個時代,出版不是那麽容易,言論未必自由(雨果被法國流放很長時間)。雨果不得不把他的邊角料夾雜在大部頭的巨作中,一同發布。也或者是他被壓抑的時間長了,得著機會就嘮叨些。估計生在當代,弄幾個blog什麽的,他老先生的作品都得大規模縮水。

雨果把故事的發生,放在滑鐵盧後,法國走向共和的時代,有他很深的對法國的愛,人民的愛,和時代進步的渴望。當時的讀者看他的《悲慘世界》,一定不會和我一樣痛苦。仿佛我們說到台海問題,隨便一個論文,幾個代表人物,我們都心領神會,不用多想,就可以讚同,反對,質疑。但換個老外,或我們的後代,看起來就得引經據典,查查資料了。這些背景資料,對史學家是寶;對我這樣一個不求甚解的小說熱愛者,就很雞肋了。

也幸虧以前的文人有那麽多話要說不盡興,他們積存著,壓抑著,憋出了一部又一部的偉大作品。現在的人,已經寫不出冉阿讓,沙威爾那麽凝練的人物,因為我們平時的廢話講得太多了。

一樣是語言,我怎麽覺得中文和西方的語言發展就是不一樣呢?《悲慘世界》的人物,和莎士比亞裏的人犯一個毛病:說話特別華麗羅嗦,越是慷慨激昂,越是廢話連篇,可是現代的語言越來越簡潔了;我們古人的話,那叫一個簡練!什麽五言,七言的詩,什麽格式的詞,一小段就可以翻成一長段的現代中文,還沒有原來的意境。不過都有一個共同點:沒錢受教育,華麗也好,簡練也好,你都說不了,讓你一開口,就表明你的出生。日子還是現在的好混啊!

最後幾章實在感人,我昨晚粗看一遍(太晚了,要睡了,又不甘心不看完),哭紅了眼;今晚再細看一遍,差點哭腫了眼。自己也先說幾句廢話,輕鬆輕鬆,和大家共消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