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易的思考

一個以思考為娛樂的人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也談迷信的態度

(2014-06-23 07:05:13) 下一個

 

從詞匯的定義上觀看,“迷信的態度”不同於“迷信”。迷信指對神秘的或超自然現象的盲信,而迷信的態度,一種在信念或者觀念的取舍上不顧事實而隻根據自己的主觀需要做選擇的態度。所以,迷信的態度”並不隻存在於某個具體的迷信或宗教群體中,而是一種在人類社會中廣泛存在的人生態度

迷信態度的最大特征,就是先選擇一種適合於自己的喜好的觀念,然後在實際生活中“擇需錄取”地選擇“事實證據”,以證明自己的信念的合理。比如好多基督教會的人最愛說的:“你不要先去看經書上說的是否有道理,而是要先相信,再去思考它的那些話為什麽正確。”再如:相信隻要心態好身體就一定好的人,在生活中隻看到那些健康快樂的人,認定他們是因為快樂健康對那些身體健康但不快樂的人,或者長期被疾病折磨但卻堅守希望的人,一律視而不見地統統忽略。

人的觀念形成和觀察之間的關係很大。不幸的是,人的觀察力往往有很多偏差。,與看見”這兩者之間有很大的不同。看,可以一晃而過,大腦不留下任何記憶;而“看見”,則是看了之後在大腦中留下記憶。這個“微妙”的不同應該是人人都經曆過的。比如我自己,曾經每天開車上班,路過同樣的地方,但隻有在某一天才突然發現自己從來沒見到過的但卻顯然一直擺在那裏的事物。這現象給我們的啟示是,由於隻有在大腦中留下記憶的印象才會變成思考的素材,所以我們的觀察為我們思考提供的證據往往是非常有限的

非但如此,人的信仰或觀念會主宰我們的觀察,讓我們支持自己信仰或觀念的現象加以“額外”的注意從而能“看見”,而對自己信仰不利的或者與自己的既存觀念不同的事實則加以忽略。我自己有過這樣的經曆,即,對自己不知道的事,即使放在我麵前我也看不到,等一旦對此事有認識之後,這些事就立即出現在自己眼前,甚至滿目皆是。比如某個我自己以前從來不知道的人物盡管在網上或者生活中都處處看到這個名字,自己還是不知道,然而等某個朋友給我“啟蒙”了之後,自己立即在很多地方都發現這個的名字。前麵舉的心態與身體健康的例子也是一個道理,對和自己信念相符合的現象就到處都“看見”,而對不符合自己信念的現象就視而不見。這些例子都說明一個事實,即:由於大腦儲存空間的有限,人不可能把自己看到的所有的東西都裝進來,那麽,裝什麽進來,則往往是由我們的既存信念或觀念做主。所以,人腦的既存信息(信仰,觀念,傳統,等等)對自己的觀察是有大的支配作用的
一個懂得客觀思維方式的人(或者說具有科學態度的人) ,其實在觀察上並不一定比一個迷信的人更為敏銳,唯一不同的,大約就是他們不會讓,或者盡量不讓自己的信念或既存觀念左右自己對現實的觀察。並且,客觀的人,會懂得人的智慧的局限性,所以不把任何理念看成絕對不變的真理,而迷信的人,由於自己看不到這些局限,則缺乏懷疑精神,從而把一些道理推向極端。

迷信的態度,由於是“態度”,所以並不完全在於所迷信的內容,而在於“人”自身。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一個人迷信與否,並不在於他/她學什麽 – 科學也好,宗教也好,而在於他/她自己的內在心智傾向。一個具備迷信態度的人,學什麽做什麽都會迷信。逐字逐句地相信聖經是迷信的態度,而把所有教科書上的東西,或把所有的科學的成果都看成絕對正確的“真理”,同樣是迷信的態度。在西方社會生活的華人,由於來自一個沒有信仰(在此指“神創論”意義上的信仰)和科學傳統的國度,他們中的很多人對“神”和對“科學”懷著極大的狂熱。其實科學與迷信的不同,並不在於前者代表客觀真理而後者代表主觀虛妄,而在於前者的出發點是不以主觀需要為轉移,後者則純粹是以為主觀需要為動機。所以這兩者真正的區別在於動機和目的,而不在於(或完全在於)其內容。從內容上說,我們現在覺得很真實而正確的,可能會在將來被證明為錯誤的,曾經迷信的,也可能在將來被證明為真實。雖然在對現實的認識上科學目前能給我提供比宗教更為準確的參照,但人從根本上說是無助的,無論科學和宗教,都不可能給我們一個終極的依靠。所以,科學萬能和神創論一樣,都是迷信或盲信的代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6)
評論
禾口 回複 悄悄話 迷信態度,我現在就把它歸類為崇拜權柄。小排骨說的教條就是一種典型的權柄。隻有條條框框來膜拜,服從,但沒有具體的內容,和道理來理解,感悟。
但是超出有限的人感知的真理的確是要用信來解決。因為人無法認證和掌控,隻能信和追隨,或者說服從。但是這個和崇拜和追隨純粹的權柄是不一樣的。真理或許也表現出權柄,但是這個權柄能成就因為這是個完全的理。
謝謝你的文章和博客,好像多了討論的場地。:)
xiaorib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雲易' 的評論 :

華人群體的確陰盛陽衰。

說的好,俺隻想使勁拍下大腿呢!

關於迷信這篇文,讓我想起Scott Peck 關於人類精神成長的四個境界。迷信就是第二個階段,一切以 Institution 的教條為標準。愚昧的教育讓教條長到心裏去了。
sweetbu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雲易' 的評論 :
讚同你的客觀和主觀的局限性的說法。不過我覺得主觀的局限性可能也有客觀的原因。比如說愚昧的教育,封閉的環境, 功利的文化意識等。這在國人中這絕對不是少數。好多還都是出生書香門第,在國內,國外都上過名校的。
雲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weetbug' 的評論 :
是的。人都是有局限的。客觀和主觀的本質區別,不在於-或者完全在於 -哪個“對”哪個“錯”,而在於哪個更知道人的局限,從而對人的(包括自己的)認識保持懷疑的態度,。無知不是可悲,可悲的是無知還自以為知。我認為後者就是愚昧。
sweetbug 回複 悄悄話 我想我理解你說的“迷信態度”。但即使持客觀態度的人,對一個事物的看法,也是必定受自己有限的經曆和知識所限製的。我們每個人都有局限性。隻有能接受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我們才能擴大自己的見識,從而縮小自己的局限性。
雲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知無為' 的評論 :

一般來說,道理講不走了,就開始“診斷”人。。。
無知無為 回複 悄悄話 診斷你是個被西方文化洗了腦,進了她的死胡同以後不知所措的nihilist。“了解自己”?“我是誰?”隻是每7年全身更新一次的幻覺
雲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知無為' 的評論 :
需要有依靠,不等於有依靠;
人一旦接受了自己的渺小或脆弱,便不再渺小或脆弱。

p.s. 我對做了解某某子的第一第二人毫無興趣,因為對我來說,最需要被了解的是我自己。
無知無為 回複 悄悄話 糾正一下,文學城的敬丘應該是理解老子孔子之道的第一女性。你能理解隻能屈居第二了
無知無為 回複 悄悄話 “我認為人是沒有依靠的。”——如果你這樣告誡你兒子,豈不使他失望?

“這就是為何很多大科學家知道的越多,反而覺得人的更渺小。”——這不更表明人要有依靠嗎

“也許某一天科學能解釋宇宙和生命的終極奧秘,”——天道分兩部分,不可知、可知。科學是在鑽不可知的牛角尖;道家儒家指出了天道的可知,別說西人,連中國人至今還沒有理解那個簡單的可知。

“但現在人能夠做到的,隻能是接受人的無知這個事實”——這是令人失望的nihilism。去讀讀道德經,你有希望成為理解老子孔子之道的中華第一女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道就是人類的終極依靠。
雲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知無為' 的評論 :
感謝鼓勵。華人群體的確陰盛陽衰。

我認為人是沒有依靠的。這就是為何很多大科學家知道的越多,反而覺得人的更渺小。也許某一天科學能解釋宇宙和生命的終極奧秘,但現在人能夠做到的,隻能是接受人的無知這個事實。
無知無為 回複 悄悄話 原來是位女性,一個女性能寫出如此理性的文章不簡單,而隨意001則是個情感壓倒理性的男性。真是個陰差陽錯的年代……
無知無為 回複 悄悄話 “人從根本上說是無助的,無論科學和宗教,都不可能給我們一個終極的依靠。”

那什麽才是我們終極的依靠?
無知無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隨意001' 的評論 : 你誤讀了樓主因為你是個信徒,這正是樓主的point
chal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隨意001' 的評論
讚同你的意見。
隨意001 回複 悄悄話 先別雲山霧罩的講這麽多,你就說說,你自己什麽時候見過一個人不是現有價值觀(和其他什麽觀),然後再來觀察的?完全客觀的人?沒見過,也沒有聽說過。隻見過這樣的人,覺得自己很客觀,覺得自己的觀點也狠客觀,後來卻發現自己還是井底之蛙,所謂的客觀還是一管之見。健康先,還是好心態先?誰客觀?你愛怎麽信怎麽信就是了,但是千萬別提客觀二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