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
在美國走馬觀花地旅遊一番的人,總是看到的花花綠綠的漂亮東西多,醜陋的少。像乞丐的存在,就更是需要長期的“深入敵後”才能發現的“敵情”。
其實大城市的乞丐也不少。我在美國去過的大城市不多,波士頓,華盛頓等城市算是走馬觀花,沒見過乞丐,但紐約的乞丐是比較多的。到了外州(注 1 )的地方,乞丐雖然“隱蔽”,但時間久了,還是能看見。
由於美國是汽車國,公路發達,乞丐自然也很善於利用這個“國情”,“據點”多設在紅綠燈路口,或高速路的進出口等地。這些“據點”的優勢很大,因為在一般城鎮街頭,行人匆匆,完全可以忽略他們的存在,但在這些交通要道,開車的人會不得不停下來,“困”在他們的包圍之中,認他們“宰割”。當然用“包圍”一詞稍微誇張了點,每個路口其實一般都隻有一個乞丐“值班”。他們通常打一塊招牌,說是殘疾,或者退伍軍人,受傷了無法工作等等。等紅燈一亮,汽車們紛紛停下以後,他們就手執招牌走到你的車門前,站在那裏看著你的眼睛,考驗你的靈魂。。。
據說收入好的乞丐在高速路口一天能有 4 , 5 百美元。我很懷疑。大約是因為我心靈不夠美,很少施舍的緣故。不過我倒是見過別人給錢的,很少而已。
紐約的乞丐就五花八門,豐富的多了。我當學生時曾經在紐約做過幾個月的街頭藝術家,常常被警察追得東奔西跑 (注2) ,頗有與乞丐為伍的感覺。紐約擁擠的街頭直接向人要錢的很少,多是想出各種花招引人注意。由於街頭的藝人很多,其中真偽混雜,我感覺好多“藝人”實際上是乞丐:繪畫音樂家比較難以混進,因為這個還有有技術,但“行為藝術”就“水分”很大了。最記得在時代廣場有一對黑人,像是父子倆,化了妝,穿著西服戴著禮貌,在路邊做出一種姿勢後就一直保持不動。不知道是不是他們的裝束和動作有什麽典故,他們總是能吸引路人。一會兒錢箱裏就堆滿了鈔票,父子倆也就收起錢,換一個地方再接再厲。
在紐約當街頭藝術家時,總是到晚上午夜後才乘地鐵回家。白天繁忙的地鐵,到了午夜,便冷清下來。於是我總是選一個相對冷清的角落坐下,想在一天的喧囂之後提前享受幾分清靜。然而這樣的清靜一般不會持久,因為總是有那麽一刻,車廂之間的門會突然‘砰’的一下打開,一個乞丐模樣的人從另一節車廂走過來,耶穌傳道一般用英語流暢的表達自己的經濟需要。一般這樣的宣言也就三五句,開門見山,主題明確。而就在我的疲倦的大腦還需要對他的帶有口音的英語進行消化時,這個乞丐已經流暢地拋出了“宣言”的西班牙語版。。。
是的,美國人的素質普遍比較高,連乞丐都起碼是雙語裝備!
注1:中國人習慣把美國除大城市以外的地方叫“外洲”。這些地方移民相對少一些,“正宗”的美國人相對多。
注2:紐約的街頭畫家雖然可以合法地在街頭做生意,但地點和時間都受有限製。而很多中國畫家為了事業勇於突破創新,常常做“違法亂紀”的行為,所以常常被警察驅趕。
哈哈!你大概是遇到“勢力”的乞丐了。不知道可不可以給硬幣。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估計,會不會是當時交通繁忙,蹲下去檢錢太危險?
一天,就在一個你說的紅綠燈前,一個乞丐從俺車旁渡過,俺心血來潮,掏出兩張一元紙幣,順手又把錢包裏一枚誇特夾在紙幣中遞給那乞丐,他接過錢,嘟囔一聲謝謝,硬幣從紙幣中滑落地上,叮當作響,乞丐恍如未聞,徑自向下一輛車走去。俺當時的感覺很不好,好像被人施舍了一般:他給俺麵子,收了俺的2塊錢。
事後一直在琢磨:這美國施舍乞丐,是不是不能給硬幣?
— Les Br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