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澳網決賽,雖然沒有了納道,但瑞士的費德勒和英國的穆瑞之間的“鬥爭”,卻隨著兩人之間的心理“疙瘩”而日益白熱化。所以決賽又成了一場受所有球迷倍加關注的生死較量。
在決賽之前最引人注意的,除了費德勒一如既往的優雅殺手姿態以外,身負一國之重任的穆瑞的“瘋狂”,也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在半決賽時的一張大嘴,似乎要代表曾經差點“吞下”整個地球的日不落帝國。當時我真的覺得穆瑞的嘴張得變形了,毫無美感,還有點杞人憂天地擔心他自己以後如何麵對自己的“失態”。半決賽後考內爾含蓄地問穆瑞對那一“特殊的瞬間”感想如何,穆瑞大概也覺得自己有點過分,有點不好意思地提到自己的“嘴太大”。哈,還有點瀟灑!我有點出乎意料地想到。
這邊費德勒也毫不“口軟”:花樣滑冰一般“溜”過了第23次不被中斷的半決賽之後,便挖苦穆瑞道:心理負擔太重,“可憐的人(穆瑞)要一次又一次地承受壓力,為一個15萬年都沒有贏過大滿貫的國家而奮鬥。。。”想必此時坐在電視機旁的穆瑞真是不知道該緊閉雙唇咬牙切齒,還是奮起再度張開那張大嘴。。。
不過,無論如何,我知道穆瑞在這樣的壓力下是很難打出自己的實際水平的。而今天最後的決賽,也證明了我的預感:穆瑞按照自己的計劃一拍又一拍地打費德勒的反手,費德勒不慌不忙地一拍又一拍地反手回擊,打得穆瑞不但計劃不成功,自己反而陣腳混亂,正手連連失誤,很快就讓費德勒兩局在握。第三局穆瑞稍有回天之勢,一度5:2領先,但無賴費德勒的經驗和穩定的心理,很快又變成了6:6的平局,最後搶7決勝負,穆瑞有好幾次盤點,但費德勒的超穩定情緒讓穆瑞的無數次機會付水東流,最後在12:11時,費德勒終於敲定自己的賽點,以3:0的結局,把無數次想要抬頭的大英帝國再度趕回到已經做了“150000”的白日夢中。
領獎台上,穆瑞幾乎是泣不成聲,讓人覺得似曾相識:去年的今日,費德勒敗在自己的克星納道手下,也是無法保持自己的“優雅”。男兒有淚不輕彈,可能是條漢子的人都知道,如果是真的本事不夠,打不贏對手是決不會哭泣,隻會狠下決心苦練“殺敵本領”,等待東山再起之日,但這澳網公開賽連續兩年灑落英雄淚,原因隻有一個:敗家其實是被自己打敗。去年費德勒對納道,我個人以為就是費被自己的心理障礙所敗:決不能輸,一定要打敗自己唯一的克星來保住自己“天王”的名譽,結果反而更緊張,無法施展自己的真實水平。今天的穆瑞,也是出於同一個原因。其實憑穆瑞的真實水平,在大賽中(在小賽事上穆瑞對費德勒是贏多輸少)雖然對費德勒有困難,但不至於如此懸殊。之所以潰敗至此,完全是心理壓力:放不下那個不列顛的包袱!
泣不成聲地穆瑞,在表示了自己辜負了祖國的期望的失望心情後,說了一句讓人無比尊敬的一句話:“我能向羅傑(費德勒)一樣的哭泣,但慚愧的卻是我不能向他一樣地打球。”我想這句話,足以讓費德勒對他“刮目相看”,也能消解兩人之間的長期的心理“疙瘩”。更重要的是,(我希望)穆瑞能像費德勒當初一樣,從這個慘敗中認識到,隻有徹底拋開“輸贏”的心理重負,才能發揮自己的真實才能。
當然,也許即使發揮了自己的真實水平,穆瑞也很有可能仍然輸給費德勒。但那是在人才與天才之間的區別,那樣的失敗,是不會有任何悔恨的失敗。
費德勒的出現,是網球高手們的不幸,但卻是網球運動的大幸:它讓人認識到,有一種人,就是與眾不同,無論你怎樣不服,他們仍然超出於你能想象出的水平。
費德勒還會多次奪冠,與其暗自哀歎其一統天下的狀態,還不如讓我們繼續欣賞他的存在,因為他的存在把網球提升到競技和以藝術皆備的出神入化的境界。這,者難道不是球網迷們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