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夏季,掌握著製空權的德國空軍以梅塞施米特Bf-109戰鬥機掩護容克Ju-87斯圖卡轟炸機在蘇聯南部上空執行任務
1941年6月22日淩晨,希特勒悍然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未經宣戰,便向蘇聯發起全麵進攻。由於對德國的侵略缺少準備,再加上希特勒實施閃電式的突然襲擊,天上飛機狂轟濫炸,地麵坦克橫衝直撞,蘇軍兵敗如山倒,紛紛潰散。戰爭初期,德軍采用快速突擊,重點突破,大膽穿插,分割包圍等正確戰術,屢屢得手。特別是在烏克蘭首府基輔的會戰中,德軍抓住斯大林決策錯誤之機會,成功地創下了人類戰爭史上最大的合圍戰。
希特勒為了實現“巴巴羅薩”侵蘇計劃,進行了長期的精心準備。他把炮兵、裝甲兵這些突襲部隊的精華秘密調到蘇聯邊境線上。為了有更充分的準備時間,希特勒將發起攻擊的日期,由原定的5月中旬推遲到6月中旬。然而希特勒的作戰計劃卻被英、美等國家的情報部門獲悉,蘇聯著名偵察員理查德·佐爾格也在東京獲悉這一重要消息。他們都以最快的速度向蘇聯情報部門發報表明德國將在兩周內進攻蘇聯。但是蘇聯最高統帥斯大林對這些來自各方麵的情報卻表現出令人費解的固執。他抱住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不放,根本不相信希特勒會背信棄義對蘇發動突然襲擊。
根據“巴巴羅薩”計劃,侵蘇德軍分為北方、中央、南方三個集團軍群。南方集團軍群由第6、第17、第11集團軍,坦克第1集群以及羅馬尼亞第3、第4集團軍和匈牙利一個快速軍(共57個師加13個旅)組成,還有第4航空隊和羅馬尼亞空軍共1300架飛機的支援。它的統帥是馮·倫斯德元帥,任務是進攻基輔,在第聶伯河以西殲滅在烏克蘭的蘇軍主力。
在中央集團軍群的南麵,是由馮·倫斯德元帥指揮的南方集團軍群,其任務是進攻基輔,在第聶伯河以西殲滅在烏克蘭的蘇軍主力。倫斯德的對手,蘇聯西南方向總司令布瓊尼元帥。戰前,蘇聯最高統帥部就認為,希特勒如果發動進攻,必定用重兵奪取蘇聯的糧倉——烏克蘭的糧食,頓巴斯的煤和鐵以及巴庫的石油,因此,在這個方向屯兵實力最為雄厚,達百萬,總數是西和西北兩個方向之和。從這個方向蘇德力量對比來看,蘇軍似占有優勢。蘇聯西南方麵軍共有86個師,其中包括30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共有各類坦克5000多輛,而德南方集團軍群一共隻有57個師加13個旅,其中作為突擊尖刀的克萊斯特第1裝甲集群隻有9個坦克和摩托化師,擁有坦克600多輛。這路德軍的統帥馮·倫斯德元帥深知,要想在戰爭中討得便宜,必須依靠速度、奇襲,還得靠對手司令官的失誤。
從7月中旬開始,德軍大規模進攻基輔,經過近一個月的激戰,德軍隻前進了8~10公裏。希特勒見強攻不克,便改變戰術,命令中央集團軍群就地休整,把第2、第3裝甲集群由斯莫棱斯克調往南部,準備在基輔外圍包抄和圍殲蘇軍主力。8月2日,德軍在基輔南麵的烏曼盆地對蘇軍第6、第12集團軍10餘萬人形成合圍,到8月8日將其全殲。
1941年8月20日,德軍進抵第聶伯河,此時,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之間相距550公裏,如果用一直線將兩個集團軍群連接起來的話,那麽該 直線的中心距離後方約500公裏,也就是說,德軍的攻擊區域近似於一個等邊三角形,而蘇軍西南方麵軍主力正處在這個三角形之間。希特勒抓住機會於8月21日簽發了第35號指令,命令德軍殲滅蘇西南方麵軍所屬第5集團軍進而占領克裏米亞和頓涅茨盆地的工業區,切斷通往高加索的石油供應。
8月25日,由閃電戰專家古德裏安率領的第2裝甲集群率先從中央集團軍群中脫離出來,火速南下,直趨烏克蘭大平原,撲向布瓊尼元帥手下的百萬大軍。古德裏安的強大部隊從蘇軍人群中蜂擁而過。而蘇軍最高統帥部對古德裏安的戰略目標判斷失誤,還以為他是要從南翼包圍蘇聯方麵軍和預備隊方麵軍,迂回進攻莫斯科。希特勒放著近在眼前的莫斯科不打,而把裝甲部隊派往南北兩翼,這本來就不合一般邏輯,蘇軍高層對此未能理解。
一直到8月底,紅軍才如夢初醒,布良斯克方麵軍和預備隊方麵軍的第43集團軍於8月底奉命向羅斯拉夫爾和斯塔羅杜布方向出擊,準備進攻古德裏安的東翼側。布良斯克方麵軍司令葉廖緬科曾滿懷信心地向斯大林保證,說他能阻止古德裏安的南下。可是他以10個步兵師和若幹坦克對德第2裝甲集群翼側進行的反突擊 並未能奏效,功力深厚的古德裏安受了他這一掌,手中的玄鐵重劍卻毫發不停地繼續向南刺去。
與此同時,馮·倫斯德認為,蘇第5集團軍為保衛基輔,必將不遺餘力地與德軍對抗,戰爭將是十分激烈的,要實現希特勒的計劃,必須進行一場大規模的圍殲戰。倫斯德向陸軍總部建議,第17集團軍強渡第聶伯河,而第1裝甲集群以最快速度突入蘇軍背後,同古德裏安的第2裝甲集群在基輔側後南北對進,對蘇軍形成合圍,從而圍殲蘇西南方麵軍。
8月底,蘇軍已失去第聶伯河西岸的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別裏斯拉夫和赫爾鬆最後三個立足點。9月初,在強大空軍配合下,德第1裝甲集群在西南方麵左翼展開進攻,突破蘇軍第38集團軍的防禦,強渡第聶伯河並在克列緬丘格建立了穩固的橋頭陣地。同時,由北南下向基輔側後潛行的古德裏安的第2裝甲集群也取得進展。至此,德軍要圍殲基輔蘇軍的意圖已暴露無遺。本來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蘇軍應主動撤退,以免被圍。然而,不知何因,斯大林卻命令西南方麵軍不惜一切代價堅守陣地,不但原有守軍不得撤離,還將大批部隊從各地調到基輔戰地,此舉正中德軍下懷。
9月4日,馮·倫斯德元帥一見蘇軍落入陷阱,立即抓住戰機,下令第17集團軍躍出橋頭堡陣地立即進攻,第1裝甲集群急速向北推進,從而為基輔圍殲戰拉開了序幕。雙方共投入了100多萬兵力,在廣闊的烏克蘭大平原上展開了聲勢浩大的裝甲戰。其中德軍投入了3個集團軍的兵力和2個裝甲集群的581輛坦克;蘇軍共投入了7個集團軍的兵力,多達70多萬人。
這是一個雙重合圍的計劃。外線是第1、第2兩個裝甲集群,內線則是以步兵為主的第2、第6和第17集團軍。至9月9日,德軍按計劃已取得很好的進展。克蒂爾普納格爾的第17集團軍已渡過第聶伯河,克萊斯特正準備北上在基輔以東約150英裏處的蘇軍後方與古德裏安會合。10日,古德裏安攻克了軍事要地羅姆內。11日,布瓊尼覺察到處境危險,向斯大林請求東撤,卻遭到拒絕。12日,克萊斯特從克列緬丘格登陸場向盧布內方向發起進攻。蘇軍西南方麵 軍司令員基爾波諾斯上將冒著上軍事法庭的危險,自行命令全線撤退,但這個命令很快就被最高統帥部取消了。
9月13日傍晚,德軍的進攻取得了很大進展。幾天的激戰,使西南方麵軍兩翼暴露,情況十分危急。西南方麵軍司令員基爾諾波斯經布瓊尼批準後,親自飛往莫斯科麵見斯大林請求準予後撤,但斯大林斷然拒絕了他的請求,嚴令禁止任何形式的後撤。斯大林怒氣衝天,命令蘇軍不但守住基輔,還要對德第2裝甲集群實施反突擊。基爾諾波斯無可奈何地回到部隊,緊接著斯大林解除了布瓊尼的職務,由鐵木辛哥元帥接替。鐵木辛哥上任後,發現形勢十分危急。戰場上態勢表明,西南方麵軍已到了生死關頭,隻有撤退才能避免被殲。鐵木辛哥派參謀長赴莫斯科求見斯大林,這次斯大林根本沒露麵,而隻讓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轉達他的指示:守住基輔及周圍地區。
14日,德軍展開了包圍蘇軍的最後進攻,第1裝甲集群第16師猛攻盧布內,而第2裝甲集群的第3師則強攻洛赫維察,兩師相距40公裏。
15日,坦克車身上漆有其司令姓氏頭一個字母“G”字的古德裏安部隊和漆有“K”字的克萊斯特部隊終於在基輔以東210公裏的洛赫維察會師了。兩支南北對進的德軍裝甲精銳部隊完成了合圍,基輔及周圍地域的蘇軍被團團包圍。
1941年9月16日,戰爭史上最大的圍殲戰開始了。
蘇軍第5、第21集團軍位於合圍圈正麵的北部,在德軍異常猛烈的突擊下,兩個集團軍被分割,首尾不能相顧;堅守基輔的蘇軍第37集團軍三麵被圍,困在一個半徑為25公裏的區域內;蘇軍第26集團軍腹背受敵,到處挨打;蘇軍第38集團軍被分割包圍,損失慘重。在此情況下,鐵木辛哥隻好下令突圍,統率上述5個集團軍的西南方麵軍司令員基爾諾波斯聯想到自己兩次撤退建議遭訓斥,此時仍心有餘悸,他甚至懷疑突圍命令的真實性,遂馬上與莫斯科進行聯係。9月17日3點40分,那位曾命令堅決不許後退的沙波什尼科夫終於同意撤退。
然而撤退為時已晚,突圍命令雖然下達,但德軍的包圍圈越縮越小,而蘇軍官兵毫無突圍準備,整個蘇軍指揮失靈,陷入一片混亂。蘇軍未進行任何有實際意義的突圍,又把自己向死亡的懸崖推進了一步。
18日,也就是突圍命令下達第2天,蘇軍集中了強大的兵力和坦克,向德軍第16裝甲師發動了第一次突圍。蘇軍戰士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高喊著“烏拉”衝 向德軍陣地。德軍很快陷入危急,而恰在此時,德軍的增援部隊趕到,打退了蘇軍的衝鋒,第一次突圍失敗了。同一天,在德軍第2裝甲集群的陣地,雙方也展開了 激烈的突圍與反突圍戰鬥,蘇軍出動了1個騎兵師、2個坦克旅的優勢兵力向外突圍,終於殺開一條血路,衝出了包圍圈,但德軍第3裝甲師又組成了新的包圍圈。蘇軍凶猛頑強地衝鋒,付出了慘重代價,最終還是沒能夠衝破包圍。廣闊的田野上堆滿了蘇軍將士的屍體,局麵慘不忍睹。
19日,反應遲鈍的蘇軍最高統帥部終於下令放棄基輔。蘇軍放棄了城防要塞和外圍工事,炸毀了第聶伯河上的橋梁,退向城內,而城內黨政軍要員赫魯曉夫、布瓊尼、鐵木辛哥搶先逃命,乘飛機逃離了基輔。德軍很快占領了基輔。
9月20日.蘇軍又組織了第二次大規模突圍,曾一度將德軍陣地打開一個缺口,但不久又被德軍的反突擊所擊敗。至此,蘇軍再無力進行有效的突圍攻擊,包圍圈內的蘇軍士兵劫數已定。同一天,方麵軍司令員基爾諾波斯、政治委員布爾米堅斯科和參謀長圖皮科夫在突圍戰鬥中壯烈犧牲。
為了接應被圍困的蘇軍突圍,鐵木辛哥先後出動了幾個集團軍的兵力,從包圍圈外向內進攻,力圖挽救西南方麵軍全軍被殲的命運,但由於方向的偏差,又遇到了德第17集團軍的堅固防守,始終未能成功,使被圍蘇軍失去了最後一線希望。19日,蘇軍最高統帥部下令放棄基輔。西南方麵軍在被圍中繼續戰鬥,在德第6集團軍的猛烈攻擊下,蘇軍放棄了城防要塞和外圍工事,炸毀了第聶伯河上的橋梁,退向城內,而城內黨政軍要員赫魯曉夫、布瓊尼、鐵木辛哥搶先逃命,乘飛機逃離了基輔。德軍很快占領了基輔。
包圍圈裏的蘇軍越來越混亂,又被切斷了後勤供應,在既無燃料又無彈藥的情況下,隻得整營整營地端起刺刀向德軍的坦克大炮和機槍發起密集衝鋒,擴音機把斯大林激勵人心的講話傳遍整個戰場,許多士兵陣亡時耳邊仍索繞著他的聲音。這種絕望的自殺式衝鋒最後成了一場德軍對蘇軍的大屠殺,成千上萬的蘇軍士兵倒在德軍的槍炮下。這場觸目驚心的廝殺持續了五天五夜,到9月26日,一切歸於平息,基輔就在這場舉世罕聞的最大規模的殲滅戰中陷落。”
基輔會戰,蘇聯西南方麵軍被徹底殲滅,布良斯克方麵軍和南方方麵軍受到重創。除了近百萬紅軍將士除陣亡者外,有66.5萬人成了戰俘。德軍還俘獲了坦克884輛,火炮3718門,車輛3500輛。蘇軍在基輔防禦戰役嚴重失利,使整個蘇德戰場的態勢更加不利於蘇軍。德軍占領基輔後,前出到哈爾科夫工業區、頓巴斯和克裏米亞的各接近地,西南門戶洞開,莫斯科受到嚴重威脅。蘇聯在西南的軍事力量損失殆盡,不得不從遠東及西伯利亞調集大批部隊在更加縱深的地域重建新的防線。
誠然,德軍的勝利是短暫的,但給後人留下的思考無疑是長久的。德軍在蘇德戰爭初期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勝利,其官兵積極主動的進攻精神和優秀的戰術素質是最堅實的保障。尤其是德國陸軍的靈魂——裝甲兵,把坦克集中使用,快速突破,使其作戰效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基輔戰役是閃擊戰模式最經典的戰例之一,是德國裝甲兵在極盛期的巔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