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2007年攝影日誌(400D)

(2007-12-29 02:35:33) 下一個
刪了大部分照片,留下幾張片子。還有很多沒有即時整理的片子。2007年就這麽在匆匆忙忙中過去了。

#1 春天是從春雪開始的。5月的瑞需。。


#2彼得堡一年四季,有3個雨季,5月,剛有400D的時候,天天爬陽台,磨合機子。。

#3 第一次徒步穿行到滴血大教堂,沿岸是巴洛克風格的各種建築與雕塑。
     滴血大教堂,建於1881年3月1日,因為民意黨成員扔的炸彈,亞力山大二世沙皇在此地遇難,故而在這原地建了這所教堂。

#4 晚春6月,天也顯得暖和起來。拍了青銅騎士
     彼得大帝高大魁梧(至少有6尺6寸)有2米多。彼得大帝在這片沼澤地上建立的這座城市,開始了一係列大規模的改革,擴張……

#5清涼中的夏季。。到7月份,我還長衣長褲呢>o<
    聖彼得堡市內有數千座皇家和貴族的花園、宮殿、紀念碑、大型建築、雕像……
#6 普希金城(又名沙皇村),園內的雄偉壯麗的葉卡捷琳娜花園是葉卡捷琳娜二世,亞曆山大一世及尼古拉二世最喜愛的郊外行宮。

#7歐洲最大的噴泉公園。著名的階梯式的噴泉。中心是Самсон ,раздирающий  пасть  льва。

#8

#8-2


#9 攝於7月初。芬蘭灣中的孤島,кронштадт。沙皇在這裏建立的一個海軍基地,如今也是一個小城,通過海上公路,與彼得堡相通。

#9-2
     
#10  彼得保羅要塞
       聖彼得堡市曆史要從靠涅瓦河北岸的兔子小島開始。1703年5月16日(按舊曆法27日)奉彼得一世命令奠定要塞,用了荷蘭的名字聖彼得堡,是為“聖彼得”的城市。建設此要塞目的為對付北方戰爭,當時從瑞典手中打下來的涅瓦河邊的土地。
    此要塞變成俄羅斯帝國新的首都的核心,聖彼得堡市這個名字也留下來了。在城堡裏邊有教堂叫彼得保羅教堂,以聖彼得、聖保羅——耶穌的兩位使徒命名。以後要塞名字也改成為彼得保羅要塞。


#11要塞裏,關12月黨人監獄是紅色磚牆,從房頂上去,可以攬到彼得要塞周邊的風光。在房頂上,護欄外,有來自世界的攝影作品。

#12

#13聖彼得堡是名副其實的橋梁博物館,除鐵路公路橋外,300多座橋梁將這座水城連成一片。左側遠處是三位一體大橋。
      房頂的石磚縫中,新生滋生著。。

#14海神柱和新建造的音樂噴泉也一覽無餘。

#15冬宮,喀山教堂,海軍總部也從彼得要塞的房頂一並覽到。。

#16炙熱的7月自然是 去內蒙古曬太陽浴了。。


#17金秋9月,偶爾也有陽光燦爛的時候。


#18白樺林在城市裏 不多,就小片小片的拍了幾張。

#19

#20亞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是彼得大帝下令建造的修道院。在涅涅瓦河畔與瑞瑞典交戰的地方建造聖彼得堡。在建造新城的同時,他建造了這個修道院,以求得神的保護。



#21  拍與深秋11月。 斯莫爾尼宮是一座外觀典雅的三層巴洛克式建築,19世紀初受葉卡捷琳娜二世命令而建的貴族女子學校。
       1917年十月革命武裝起義的日子裏,列寧把革命指揮部設在斯莫爾尼宮。10月25日(舊曆),在這裏發表了蘇維埃政權的成立宣言。
     直到1918年首都遷到莫斯科為止,這裏一直是蘇維埃政權的中心。本世紀60年代又在正門增建8根壯麗的圓柱和7個拱形門廊。寄宿學校成為現在的市機關。


#22

#23初雪在11月。。之後到新年也沒有怎麽正經下雪,又天天在0°左右浮動,雪也不見了。估計新年後1,2月才能期待到降溫吧。。。

#24初冬,深入沼澤區,除了地下的冰咧聲,呼吸聲,唯一感到有生命氣息的,就是這近距離長在沼澤地裏的野草。

#25雪後,攝於5月的初雪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