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隨想雜談,吃到天津 +顧劍的帖子+看風景‘s吃貼+ 路過會展中心

(2008-02-22 06:47:39) 下一個
       
       上片子前的隨想。 
       為了奧運,這幾年天津也是下了本,建輕軌,通往塘沽和北京等地的輕軌,真是快捷方便,雖然沒有蓋完,但通往塘沽,泰達,會展中心等天津境內已開通的。
       在天津,首先就是吃,海鮮首當其衝。。小吃的話,除了早點,炸膏等,還有塘沽的鐵板魷魚,肉厚肥嫩,海鮮醬也香。想起早點,比如果子--學名“油條”,老豆腐 ,雲吞--學名“餛飩”也有自己的特色,來點冬菜--醃的白菜的鹹菜。其中這早點的果子,個大,如棒槌,以前人到說棒槌果子,棒槌果子製作講究,不同的季節,用不同比例的堿、礬、鹽加清水和勻,比全國各地的都好吃,路邊街攤都有,不過我情鍾與南開區的果子攤,這果子,隻有在路邊吃,才好吃,酥脆香,吃遍各地,唯有天津果子好吃,想念多年,這是我最想吃的第一個食品,嗬嗬,吃的指數**********。
       還有嘎巴菜--正經發音“鍋巴菜”,推薦早點。是綠豆麵做的,切成寬麵條的樣子,匯上鹵子,有素鹵和肉鹵2種,好店買賣的鹵子,還應該跟過去一樣,稠偶不稀,吃到底也沒有稀湯掛水的德行。。經濟實惠管飽,推薦吃指數****
     其實煎餅果子也是天津的,其麵皮有幾種,也著實的講究,但不喜歡路攤的,南開區一旮旯開了一個河北煎餅鋪,比路攤的確實好吃,超過本地 地攤,好吃指數***
         
     突然又想到 狗不理,想多念叨念叨,本來不想提,後來大家畢竟一到天津,就想到狗不理,又有不明其意的,故提上來聊聊。為嘛叫“狗不理”呢,最早賣包子,甭管多少人來吃,都能吃到新出蒸屜的包子,包子是油大鹵多,先吃肯定是很燙,而狗又怕吃燙東西。最主要原因與此有關。打過去,這進了狗不理店,要到前門口抽簽,抽牌九贏了就少花錢 多吃,反之則少吃。不抽簽者,是沒人理會的你吃的。說起這包子油大鹵多,想起河南灌湯包,嗬嗬,油水夠多,也夠燙,正宗河南灌湯包,拿著大吸管稀,一股子勁吸,肯定得燙一下,不過人家那是用肉凍做的,咱介是純肉剁出來的。吃的指數****
     天津人吃麵也講究,跟北京差不多,鹵子幾種,小菜要很多種,我吃麵食少,不太愛吃,家裏也吃的少,所以即使是入鄉隨俗的吃麵,幾種菜碼,跟別人家也是難比。肉鹵,素鹵2,3種,菜碼怎麽也能拚到10來種,攤好的雞蛋,也要切成麵條狀。麻醬,蔥薑蒜等還不算其中。這麵,也隻有在家裏吃,這是外麵吃不到的。。吃的指數****
     差不多很多年沒有吃到炸糕了,新出鍋的熱的炸膏,是我外婆最愛,廣東人愛吃甜,這是家裏第一接受的零食,選用好的粘黃米,外焦裏嫩,香甜酥脆,耳朵眼作糕始於光緒年間,店主名劉萬春,店鋪字號"增盛成"。因毗鄰窄小的耳朵眼胡同,人們習慣地稱之為耳朵眼炸糕。。可惜現在賣的大部分都不如從前,幾年前吃的,也是大胡同那排隊頂風吃的,但好吃指數*****。但不推薦賣的成盒的禮品,回家怎麽鼓搗,也不好吃。就是現炸的。
     桂發祥麻花的創始人是範貴才、範貴林兄弟,他們曾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開了"桂發祥"和"桂發成"麻花店,店鋪座落於十八街,按習慣稱其為十八街麻花。大麻花是逢年過節,到外地時送禮佳品。嗬嗬,近兩年又有小盒包裝的麻花,有猴不吃麻花,確實好吃。還有賣麻花渣的,有的百姓也買來自己吃。吃指數****
     還有很多老字號的:崩豆張,果仁張,愛吃豆子的朋友可以嚐嚐。。
     還有很多吃的,八大碗,四大扒,八珍豆腐,四喜丸子。。。。
     昨天上的片子裏有貼餑餑鬧(熬)小魚,想起要念叨天津的海鮮。除了螃蟹,其中天津的銀魚也 “老好吃了”,中國3各地方盛產銀魚,廬山,雲夢,天津大清河。天津的還分黑紅睛的。天津人最耐(愛)吃魚了,過去人總鬧(熬)魚吃,記得相聲裏,還有一段子 家喻戶曉   
---“孩兒他嘛媽,給我烙涼(兩)張糖餅,緊(今)兒又來一撥” 。。。
---“又~介魚誒,還姨扁兒(一邊兒)大了,有個一緊(斤)吧” 。。。
---“嘛,介2斤還 高告(高高)的了,還饒倆” 。。。饒,是有多給的意思。
   好吃:********
     摸完嘴,到和平區的小旮旯找個茶館,聽聽相聲,敢不好了,聽聽戲劇和大鼓,一杯茶,一盤果仁--學名“花生”,也別有滋味。雖然沒有江南小調,沒有窗外的美景,但本地民風和人文環境培養了很多相聲演員以及藝術家,別看一不起眼的小破樓,這台下的演員,沒準那天又成了腕。嗬嗬。隻管跟著叫好 吧您勒。隻管呱唧手吧--鼓掌的意思。天津出了很多好作家,好演員,陳道明,蔣大為,馮鞏。。。。。。

    越聊越開心,嗬嗬,增加網友:顧建的帖子,補充:
天津,煎餅果子,大餅炒雞蛋----和艾米莉一篇,也聊吃的
Local Access打往中國電話卡1.3¢/分種
來源: 顧劍08-02-23 11:14:37 [檔案] [博客] [舊帖] [轉至博客] [給我悄悄話]
   
出國這麽些年了,費城波士頓紐約的中國店中餐館都不錯,想吃什麽基本都有,沒有的自己也可以琢磨著做。可是一直特別想天津早晨的兩樣早點:煎餅果子和大餅炒雞蛋。

煎餅果子是相當天津的食品,北京有,而且不少,可是味道根本不一樣。講究是綠豆麵等幾種麵雜和,僅僅白麵不行。在學校念書的頭幾年,南開和天大之間的天南街還通,天大那邊敬業湖附近有個推車小攤,做得特別好,也不僅僅隻在早上有(早上隻是生意最好的時候),經常在湖邊散步的時候,夜裏去那兒買煎餅果子吃。

天津管油條叫果子,我其實從小吃不慣油條,但是特別喜歡炸油餅,天津叫“果頭兒”,高英培相聲裏“徐姐,倆果頭兒”,就是指這個。我不喜歡油條但是喜歡油餅兒,因為果頭兒是甜的,刷了一層紅糖炸的。

買煎餅果子的時候,可以要兩個雞蛋,也可以自己帶雞蛋去讓他做,便宜。一般是卷的油條,“果子”,我則從來都是問老板要“果蓖兒的”,就是卷的薄脆炸油餅。

除了煎餅果子,還有一樣別處沒有(也不是沒有,做不出這麽好吃的來),其實很普通:大餅炒雞蛋。攤兩個雞蛋,卷在餅裏,調料蔥花,辣醬,豆腐乳,冬菜等等什麽的,和煎餅果子其實差不多,餅很厚,很軟,很香,裹著炒雞蛋,一定必須趁熱吃,不但好吃而且分量足,搪饑。北方人,實在啊。

說早點,打鹵的豆腐腦兒也很好吃,不過我想這個不算地方特產,因為全國各地也都有,四川的豆花就很有名,當然味道不一樣。北京早點的豆腐腦跟天津差不多相同。

說到豆腐,有件事很有意思:似乎北方人喜歡老豆腐,瓷實。南方人則喜歡嫩豆腐。我自己還是保留南方習慣。不過凍豆腐作菜確實很好吃,那是東北的吧?我現在去中國店買豆腐都是買嫩豆腐,做菜涼拌什麽的,可是有時候會放到冷凍室裏,凍成冰再化,做菜。

天津人有句老話,叫“借錢吃海貨,不算不會過”。自來還有句俗語,不太好聽:“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原來“九河下梢天津衛”,海鮮是很好的,不過這半世紀隨著海河水係水越來越少,這20年渤海灣漁業資源也逐漸枯竭,天津本身這方麵不行了,天津人要吃海鮮的話,去塘沽,而塘沽呢,也不是處處都好,要去北塘。97年暑假我學開車的時候,就一個教官,算上我,兩個學生(不是商業的駕校),沒事就開著車去北塘鎮吃海鮮,新鮮而且不貴。天津人吃“皮皮蝦”,也許是叫“琵琵蝦”,很好吃,象龍蝦一樣,剝出來中間一條很肥厚的肉。 這個很特殊,因為南方人原來不知道吃這個,起碼江浙上海那邊不吃(廣東我不知道,廣東人號稱什麽都敢吃,是不是),我父母不講究吃皮皮蝦,所以從小我也不知道那是什麽。一直要到上大學,宿舍裏同學聚餐,才知道這東西真的好吃。

還有些吃食,應該不是天津獨有,可我一直很懷念在天津吃的時候。象校園裏晚上廣場邊上,總是有砂鍋豆腐,砂鍋餛飩,砂鍋丸子。北方夜裏寒氣襲人,走累了坐下來,或者一起下晚自習餓了,熱騰騰的叫上兩份,吃飽了也暖和了,把gf送回宿舍,很開心的。

鐵板魷魚,這是近10年才興起來的小吃吧,哪裏都有。冰糖葫蘆,這個應該算北京的地方特色,是不是?天津這邊也不少,而且天津是出產紅果兒的地方。不過我從小並不喜歡冰糖葫蘆,一向都是買了紅果兒,回家熬湯,放糖吃的。天津的紅果兒質量很好。

還有糖炒栗子,這個天津北京河北都有,栗子是“良鄉栗子”,良鄉縣,那屬於北京地界兒。以前糖炒栗子是隻有冬天有,可惜我出來之後,很少在寒假回去,上次寒假回國,還是2000年,所以最近這些年很少吃到糖炒栗子。這幾年,天津有個品牌叫“小寶栗子”,走的果仁張,十八街麻花一個路子,包裝好的民俗食品,有專賣店,一年四季就都能吃到糖炒栗子了。我去年12月底今年1月初,在柏林和維也納的街頭逛聖誕市場,居然看到攤上也有糖炒栗子賣,覺得特別親切。

楊村糕幹,是甜點,米粉,蒸出來的,頂果醬,最喜歡小時候小販賣的,一個很小的圓形模子,現蒸出來,比店裏做的好吃得多,而且蒸好了小模子會迪迪地響,好吃又好玩。東北角,大胡同那裏,艾米莉寫了的,有耳朵眼炸糕,還有很多粘食,就是糯米糕夾各種餡的甜點,還有“驢打滾兒”,意思也差不多,隻是糯米糕外麵蘸的粉和糖。

天津有些特色食品,必須牙口好,那才能吃得動:果仁張,崩豆張,十八街麻花兒。其實都是脆生的東西,可是您牙口兒如果不好的話,還真不是一般的困難。另外有些真正特別天津的傳統菜,象貼餑餑熬小魚兒,鍋巴菜,我其實並沒怎麽吃過,艾米莉的文章裏介紹過了,我就不說了。

說句實在話,講吃的,總體上那還是南方人比北方人會吃,精致。如果不算四川的話(四川地理上在秦嶺以南算南方,可是四川話屬於北方語係。說起吃的,估計沒人會把四川算北方),整個北方特別以小吃著名的,也隻有西安了。我父母當年從南方來天津,一直抱怨說天津沒好吃的,而且一直抱怨到我上大學,在家做的家常菜,還是南方口味,比如說做菜放糖;從來不吃香菜,等等。老一輩人地域觀念比較強,可是我在天津長大,對天津的認同感,遠超過對上海。

我們這輩人,走得天南海北,而且哪有原籍故鄉的這些概念?都世界公民了。居然常有人在網上說北京人,上海人,河南人,東北人,如何如何,我看都是笑話----河南人東北人我不知道,北京上海的,有幾個是真正道地的老北京,老上海?

我自己做菜就算一個例子吧:中午看的是艾米莉寫吃的,自己也寫吃的,餓啊,怎麽辦呢?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中午的糖醋小排,放了半罐子糖,頗有做“無錫肉骨頭”的風範了,這是父母那裏繼承的。沒有米飯了,拌涼麵,四川涼麵,因為這些年在美國讀書,室友有好幾個四川人,把我的口味也越帶越辣,現在青出於藍:6月份去成都,跟以前的室友聚會,他是地道四川人,一起去外頭吃辣的,結果我沒事,他老兄轉天腸胃受不了了,哈哈。

我拌涼菜和涼麵的辣油,一向自己做,陝西人叫油潑辣子,我是在夏威夷的時候,在宿舍樓公共廚房,跟一位訪問學者四川阿姨學的做辣油和拌麵的配方,所以是四川涼麵。我自己又琢磨改進辣油:花椒要放,可是怎麽放?在費城和同學包餃子的時候,跟一位北京姐姐學的用開水燙花椒做調味(當然做辣油這個方法用不上),最近又和一位家在陝西的朋友學的,用不鏽鋼勺盛著花椒粒在火上烤脆,然後很容易磨成粉(我從來不從超市買調味粉的)。另外,我還放蔥花和少許黑芝麻,這樣用滾油一潑,做出來的辣椒油香得不得了。可是我這算哪個地方的做法呢?不知道。

一個人在外鄉,自求多福,留學生做菜的手藝,基本都是這麽練出來的,管他什麽川粵淮揚,比利時青口還是俄羅斯魚子醬,怎麽好吃怎麽來,怎麽省事怎麽來,自己動手,自求多福,做個世界公民。

隻不過,有時候早晨醒過來,很安靜的時候,還是會很懷念正宗的天津煎餅果子……

         天津叫糖葫蘆為:糖墩兒。我還想起一樣:素卷圈。經典。。 素卷圈--裏麵有豆芽菜,一點點的醬豆腐,是在點睛。要是夾在大餅裏,實在是說不出的好吃。還有麵筋,吃法實在是多呀。。。不行了,打住。饞了。
        我嫌果頭厚,嗬嗬,所以吃果子。怎能把它退出曆史舞台呢。嗬嗬。我早點比任何時候吃的多,一般是4根(2股一根)的果子,一碗雲吞,冬菜下飯呀。。。我正在喝口水的寫呀。哈哈。。
天津的犄角旮旯太多的狗食館了。。。
        小寶栗子現在還在,仍然很火。跟朋友們出外吃砂鍋豆腐,尤其是夏夜,感覺太好了,很打牙磣。
繼續聊聊天津人吃的東西
Local Access打往中國電話卡1.3¢/分種
來源: 看風景08-02-23 13:39:43 [檔案] [博客] [舊帖] [轉至博客] [給我悄悄話]
   
天津離北京隻有100公裏, 沒準兒再過些年, 兩個城市就連成一體了. 但是兩個城市的曆史背景,發展曲線,文化氛圍都截然不同. 總體上講天津比較"土"一些, 保守一些. 所以天津人愛吃的東西也比較"鄉土氣息". 從語言和飲食文化上講, 天津人與山東人更接近一些.

艾MM和顧大俠已經聊了很多天津人吃的東西了. 從中不隻聞到香氣, 更有自然流露的思鄉愛鄉的意念. 咱也湊點熱鬧, 也聊聊天津人的吃食.

鰨鰢魚:

很多人可能都聽過相聲"繞口令" -- 說打南邊來了個喇嘛,手裏拎著個喇叭; 打北邊來了個啞吧,手裏提著五斤鰨鰢(Ta3 Ma1). 打南邊來的這個喇嘛想用喇叭換打北邊來的啞吧手裏提的鰨鰢......隨後就是喇嘛/喇叭/啞吧/鰨鰢一片混戰.....

這裏說的鰨鰢就是鰨鰢魚, 又叫像皮魚(比較形象), 是咱小時常吃的一種魚(不知為何,現在見不到了). 鰨鰢魚肉談不上鮮美, 但是在水產品短缺的年代也是一道美味了. 特別是魚刺很少,而魚肉很多,都是"蒜瓣子"肉(成塊的,中間沒刺). 吃起來很過癮(主要指肉食愛好者). 家裏主要是紅燒, 各種調料加上濃重的汁, 純正的北方做法. 到現在, 俺自己做魚主要還是紅燒, 有時再加點糖醋. 可惜, 現在回去很難找到了, 隻是在遙遠的記憶裏還漂浮著鰨鰢魚.

蝦醬:

可能其他地方也吃蝦醬. 以前在天津吃的蝦醬帶有濃濃的海味, 非常的鹹, 味道非常重. "老娘"常在做菜時放一些, 或在飯桌上放一小碟. 用來夾在饅頭裏也很好.

現在仍可買到各式蝦醬, 特別是在塘沽(濱海地區). 隻是現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水產品也豐富多了, 不稀罕了. 即使再吃, 好象也不是以前的記憶中的味道了.

帶魚:

可能很多地方都吃帶魚, 但是在小時候的天津, 帶魚和鰨鰢魚幾乎是僅有的魚. 那時, 逢年過節, 紅燒帶魚是家家戶戶飯桌上必有的菜. 可能天津人對帶魚的記憶和感情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

琵琵蝦:

可能這是天津獨有的, 別處即便有也不象天津人這麽熱衷和上癮. 每到琵琵蝦的季節(好象是春天, 因為去年4月回去就"狠"吃了幾次), 到處都是賣琵琵蝦和買琵琵蝦的人. 回家蒸一下, 弄點僵絲兒醋蘸著吃, 有人喜歡再加點蒜. 一家人圍著桌子, 一會兒工夫, 就隻見皮不見蝦了.

琵琵蝦是一種長扁平的蝦類, 無箝多腳, 長約十幾/二十厘米. 多節的硬殼下是一整條的肉, 味道很好. 也可入餡兒.

天津菜:

曾經有很多同學和朋友聊天是問起, 什麽是天津特色的菜? 猛一下還真說不上來, 哪些菜是天津特色/獨有的. 實際上天津的飲食與山東很相近. 沒有考證過天津人是否是從山東遷移來的, 或是有其他淵源.

但是天津確實有一些特色菜和特色做法. 如果你看到菜名中有"溜", 比如說溜肝尖, 溜腰花, 溜裏肌, 那多半就是天津菜了. 還有"糟"字, 比如糟魚片, 也是天津特色. 當然, 貼(3)餑(4)餑(4)鬧(4, 同熬)小魚(兒), 那是遠近聞名的正宗天津菜.

還有一道菜, 木須肉, 好象大江南北乃至美式中餐都有這道菜. 但是天津人的木須肉與其他地方不同, 原料應該有裏肌肉, 雞蛋, 黑木耳, 金珍菜, 還可以加上少許蔬菜. 那是俺最愛吃的菜之一. 但是, 剛到這裏的餐館, 一看有木須肉, 喜出望外. 等菜上來了, 根本不是那麽回事--雞蛋+肉絲+大量的大頭菜+幾張餅. 大失所望. 直到在紐約法拉盛找到狗不理分店, 才又吃到正宗的天津木須肉. 狗不理分店的師傅真是從天津總店派來的, 但是狗不理易主後, 此店已關閉. 歎.

餃子和撈麵:

北方人可能都常吃餃子和撈麵. 但是天津的西葫羊肉餃子從未在別處見到過, 那真是一道美味. 羊肉做餡兒一定要用熱花椒水攪拌才可去膻味. 小時候每到星期日就吃餃子或撈麵(大鹵麵), 以前天津人說好吃不如餃子. 所以俺們家XDJM從小就都能和麵, 做皮兒, 剁餡兒調餡兒, 包餃子煮餃子.

天津的早點

天津的早點最值得稱道了, 也是最令人難忘的. 豆腐腦, 漿子(豆漿), 鍋巴菜, 果子(即油條, 包括棒捶果子, 圓果子, 糖果子, 還有果蓖兒), 煎餅果子(可以是各種果子), 燒餅, 果仁(花生), 真是數不清. 現在又不斷有新品種出來.

每次回國,前幾天因為時差總是很早醒來,就等著5點多起來去吃早點.

紐約有幾處天津人開的餐館,早餐還湊合,但遠比不上正宗的天津早點.好象什麽好東西到了這裏,都有點入鄉隨俗變味兒了.

在紐約發拉盛,趕對季節滿大街可見"天津糖炒栗子"還有"天津鴨梨". 每次去,必吃豆腐腦和煎餅果子,真正天津人做的.拌著天津話:我唆大(2)哥(4),來碗豆(呼)腦(兒),再來套煎(4)餅(1)果子(1)...

故鄉難忘......

多謝艾MM起了頭, 引出這麽多家鄉的事兒



#1

#2

#3


#4從中山門 通往北京的幹線。。。

#5建設中的輕軌。。。

#6


#7泰達區。。泰達,球迷的都會知道泰達。此開發區建的倒是漂亮。新建的地方畢竟很現代,但有時也未免與其他地方有點不搭調,惡俗。。


#8  鹽堿地。。。。。。。。

#9

#10

#11

#12


#13邁向新世紀。。。

#14


#15這是典型天津人的樣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qqxk 回複 悄悄話 好啊!有了美麗這bible,吃遍天津就指日可待啦!
美麗,我們幾時出發啊!!lol
艾米莉的幻想世界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桜的評論:
嗬嗬,老鄉呀,今年變化應該更大了。有機會回去好好吃吃玩玩。
回複 悄悄話 俺的家鄉啊。。。眼淚快流出來了。。
艾米莉的幻想世界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料。顧劍和看風景兩位大哥更能寫:))嗬嗬。希望大家能喜歡。
jiefang 回複 悄悄話 還不單是寫的有趣兒,豐富,有味道,我的老天爺呀,這個艾米莉還真能寫喲,寫得像一部天津的聖經。饞嘴必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