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很久,偶爾冒泡。前兩天讀過山高我為峰的西藏強帖,這又忍不住浮出水麵了。
永定地處閩西北,是客家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史學界一般認為:客家是從中原南遷的漢人,由於受到邊疆部族的侵擾,客家先民從中原輾轉遷到南方。以後,繼而再往南、往各地分散遷徙,形成客家散布許多地區的局麵。客家土樓是閩西北極富特色的建築模式,這種獨一無二的民居全部以生土夯成,卻又安全堅固。
永定客家土樓中,許多土樓是按八卦圖設計的,中華傳統文化鉻印深深地銘刻其中。而最為典型的代表當屬振成樓。1995年它的建築模型與北京天壇作為中國南北圓形建築代表參加了美國落杉磯世界建築展覽會,引起了轟動,被譽為“東方建築明珠”。
通過對比方顯土樓的高大。左下腳,竹架上曬的幹菜是閩西八大幹之一,味道非常好。 插一句,閩西八大幹是指長汀豆腐幹,上杭羅卜幹, 連城地瓜幹,永定菜幹,武平豬膽幹,寧化老鼠幹,明溪肉脯幹,清溪筍幹。
振成樓建於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分內外兩圈,形成樓中有樓,樓外有樓的格局。前門是“巽卦”,而後門為“乾卦”。外樓圈4層,每層48間,每卦6間;每卦設一樓梯,為一單元;卦與卦之間以拱門相通。樓內有一廳、二井(暗合“八卦”中的陰陽兩極)、三門(即正大門和兩頭邊門,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和八個單元。卦與卦之間是隔火牆,一卦失火,不會殃及全樓;卦與卦之間還設卦門,關閉起來,自成一方,開啟起來,各方都可以相通。一旦盜賊入屋,卦門一關,即可甕中抓活鱉。祖堂似一個舞台,台前立有四根周長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兩側上下兩層30個房圈成一個內圈,二層廊道精致的鑄鐵花格欄杆,是從上海運到此樓嵌製的。大廳及門楣上有民國初年黎元洪大總統的"裏堂觀型"、"義聲載道"等題字。樓內還有永久性楹聯及題詞二十餘幅,充分展示了土樓文化的內涵。(ZT自土樓網)
振成樓內部(請忽略惡俗之大紅燈籠)。左邊矮一截的就是內樓祖堂所在,外麵一圈一樓是廚房,二樓堆糧食,三樓和四樓才住人。
四樓一角。地麵鋪的是方磚,這樣不會因為走路吵擾三樓的人。而三樓地麵鋪設的是木板,因為二樓不住人隻是儲糧。這正是於細微處見客家人的巧心和關懷心。
一樓廚房一角。
祖堂門上的雕花。
如今的永定並非非常熱門的景點,尤其是在冬季。人們通常是走紅色經典線路順路來訪的,即從江西井崗山,上饒,到福建西北部龍岩,長汀等原為閩贛根據地的縣市,所以整個村子一片安詳寧靜的氣氛。
喜歡這種煙熏的感覺,有強烈的生活感。
整個村子散落著大大小小的土樓,形態各異,有圓樓,方樓,還有半圓的。
村口老(榕)樹和土地廟,幾乎是中國鄉村的典型形象。
村景,圓樓和方樓。
窗口上的白邊讓我想起在西藏時候常看到藏民家的窗口畫的黑邊。單純為了視覺效果嗎?不知道。
柴火,最傳統的能源。
舂米架。客家人喜食糯米製品。
村中到處可見的逐漸破落的土樓
寧靜的午後
未完工的土樓,隻有圓弧。再沒有人能修建了。
合乎風水,依山傍水
遠處的土樓是堂屋式,正麵三間大主屋,兩邊是廂房,生生是北方堂屋建築的翻版。後期的建築多為正方或圓形,等級尊卑概念不如堂屋式那麽明顯。
再加條狗,就可以雞犬相聞了。
村民不肯賣雞給我們,說是等春節自家要用。無奈,望肥雞興歎。
窗戶有大有小,間距也奇怪的很。倒是方便上鏡。
對麵是最小的土樓,如升樓,半徑九米。
小巧可愛
這是振成樓第一代樓主的祖父的土樓,據說他是讀書人,曾為官,所以整個土樓內部雕梁畫棟,與前麵所見的普通土樓內部相比,更為氣派。這是院子的一角。扶桑花開得極豔。
主堂
主堂二樓。桌案極為沉重,非得兩人方可抬起。遺棄在此甚為可惜。
朱門碧窗
牆麵的抽象
又一幅畫
每一步都可以發現美
此行唯一遺憾是沒能住幾天,就住土樓裏,每天推窗見此景
旅行提示:
永定距離廈門不遠,4小時的車程,當日往返廈門可也。可在廈門參團,或自己坐大巴到龍岩,從龍岩在包車。
若是想留宿體驗客家生活,可選擇的土樓很多,有的類似青年旅館,很方便。多住的好處是有時間上山,從半山腰拍村子的全景,非常漂亮,尤其是光線對的時候。
客家菜非常棒,用料實惠,味道獨特,尤其是客家米酒,香醇綿軟。
若有興趣,還可以去不遠的長汀,它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兩個古鎮之一,另一個是鳳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