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期光(1908-1991)
鍾期光(1909-1991),曾用名鍾昱明。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一
鍾期光,1909年1月2日出生於湖南省平江縣東鄉一個佃農家庭。幼年在家鄉讀私塾,後又考進平江縣天嶽書院,讀完了高小和初中。1926年夏從事小學教育工作,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6月,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最早的隊伍之一-湖南工農義勇軍平江第一大隊。該隊前往參加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後,鍾期光被派回平江發展遊擊武裝和開展地方工作,任中共平江縣區委書記、遊擊隊黨代表,在不到一年時間內,曾參與組織領導了3次較大規模的武裝暴動。
1928年夏,鍾期光護送滕代遠進平江縣城與彭德懷共舉起義大計。紅五軍撤離後,留在平江堅持武裝鬥爭。1929年任江西銅鼓縣蘇維埃文化委員會主席和縣蘇維埃代理主席。1930年7月,調任紅五軍秘書長,參與組織紅五軍攻打長沙的戰鬥。後曆任平江縣蘇維埃政府文委主任,湘鄂贛省委秘書長,湘鄂邊中心縣委書記兼獨立團政治委員。中央紅軍長征後,留下在湘鄂贛邊區堅持武裝鬥爭,1935年5月紅軍獨立團擴編為紅十六師後,任師政治部主任。後任湘鄂贛軍區人民抗日紅軍軍事委員會委員。參加了湘鄂贛邊區極其艱苦的3年遊擊戰爭。
二
抗日戰爭爆發後,湘鄂贛紅軍改編為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一團,鍾期光任團政治處主任。1938年4月,陳毅組建由粟裕任司令員的抗日先遣支隊後,鍾期光任支隊政治部主任,與粟裕率部挺進江南敵後發動群眾進行抗戰。在率部開辟新區的過程中充分發揚我軍政治工作的優勢,贏得了群眾的信任,使先遣支隊圓滿地完成了戰略偵察和發動群眾的任務,為新四軍主力迅速在江南紮根起了開路先鋒的作用。後任新四軍第一支隊政治部副主任、支隊政治部主任,1939年11月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政治部副主任。1940年7月任蘇北指揮部政治部主任,1941任新四軍第一師政治部主任、蘇中軍區政治部主任。1945年任蘇浙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參與創建了蘇南、蘇中抗日民主根據地和參加開辟了蘇浙皖邊新區。
在主持政治工作期間,鍾期光工作作風紮實,以實幹家著稱,一貫重視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始終把政治工作當作人民軍隊的生命線,並將紅軍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與抗日戰爭的新任務、新環境巧妙結合,從而對我軍的政治工作做出了新的建樹。他在不斷總結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先後撰寫出《對改進目前連隊政治工作意見》、《在整訓中力求改善政治工作的領導方式問題》、《改造思想和改進我們的工作》、《本師的五年》、《論部隊中政治工作建設》和《關於戰時政治工作的幾個問題》等論文,進一步豐富了我軍政治工作的理論寶庫。
三
解放戰爭初期,鍾期光任新四軍華中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華中野戰軍政治部主任,在戰略任務轉變過程中,通過強有力的政治工作,使“我軍必勝,蔣軍必敗"的政治思想教育深入人心。全國內戰爆發前夕,向華中野戰軍部隊發出《開始打》的戰時政治工作指示,對部隊進行了深入動員。戰爭爆發後,在具體負責組織協同戰鬥,開展對敵政治攻勢,訓練俘虜,協同後勤補給和聯絡民工支前等工作中成績突出,對“七戰七捷”和月半殲國民黨軍5萬餘人的蘇中戰役,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此期間,鍾期光注意在政治工作中貫徹群眾路線,集中群眾的智慧,及時總結並推廣了部隊開展“功勞運動”的新經驗,極大地提高了部隊殺敵熱情,使整個野戰軍的政治工作有了新的創造和發展。之後,這一經驗還被普遍推廣到全軍各部隊,並被載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
1947年1月,新四軍華中野戰軍與山東野戰軍合並為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後,鍾期光任華東野戰軍政治部副主任。參與了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魯西南戰役、濟南戰役等一係列戰役的前線部隊政治工作領導。
濟南戰役前夕,鍾期光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為野戰軍起草了《攻濟打援的政治工作指示》,提出了“隨俘、隨補、隨打”的擴軍方針。這一文件受到中央軍委的重視,並將其略作改動後轉發全軍。濟南戰役期間,率巡視團駐宋時輪兵團,組織各縱隊之間的協同。濟南戰役後期,領導了對起義的國民黨吳文化部的整編訓練與改造工作。
淮海戰役期間,在前線指揮部負責主持華東野戰軍的政治動員、俘虜的訓練與調配、開展對敵政治攻勢等工作,為奪取淮海戰役的最後勝利作出了顯著成績。
1949年2月全軍實行統一番號後,鍾期光任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政治部副主任,主持前線部隊渡江作戰的政治工作。對渡江戰役和華東全境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貢獻。
上海解放後,鍾期光協助陳毅參與上海市軍管會政工部的領導,具體落實中共中央的城市政策與城市紀律,為肅清散兵遊勇及流氓阿飛,維護城市革命秩序,保衛黨政機關及公共場所的安全做出了貢獻。
四
1949年10月,鍾期光任華東軍事政治大學副政治委員。1951年1月軍事學院成立後,任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對學院初建時期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和政治、文化教育等工作付出了極大努力,為我軍第一所綜合性軍事學府的建成和完善,為培養軍隊幹部,加速我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1960年12月,鍾期光任軍事科學院副政治委員,1961年又兼任戰史研究部部長,對科研工作提出“研究機構係統化、研究幹部專業化、研究工作經常化”的具體要求。在他的參與和努力下,全院的組織機構和編製體製漸趨完善,科研工作蓬勃開展,人民解放軍當時迫切需要的第一代各級各類戰鬥條令與共同條例先後定稿出版,各個時期的戰史編寫完成近百本,科研專著譯著碩果累累。
1963年9月,鍾期光負責黨委日常工作、政治思想工作和兼管戰史部工作後,對當時的“左”傾思潮特別是林彪對毛澤東思想的實用主義作法,始終保持清醒頭腦,並且力排眾議,觀點鮮明,提倡從立場觀點和方法上學習毛澤東思想,學習與個人創造相結合的主張;針對林彪一夥混淆政治和軍事關係的謬論,提出要“保證六分之五的科研時間”,政治思想工作主要是調動科研工作者的積極性;在戰史研究中堅持尊重曆史,尊重事實的科學和求實態度。曾不讚成拋開其他元帥單獨編輯林彪文選。
“文化大革命”中,鍾期光被林彪反革命集團強加上“反對毛主席和毛澤東思想”、“反對林副統帥”、“反對突出政治“等罪名,受到長期批鬥、監禁和摧殘,直到1973年才被解除隔離審查,1978年才獲平反。他是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鍾期光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鍾期光1991年5月22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