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十大元帥之朱德生平-大事年表[圖文]

(2007-02-22 16:52:04) 下一個


  朱德(1886-1976)


   戎馬一生,功績卓著;忠職勤政,鞠躬盡瘁;胸懷天下,氣度恢宏;謙虛謹慎,純樸忠厚。  朱德(1886~1976),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和領導者,軍事家,共和國元帥。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了南昌起義。紅軍時期,曆任軍長、總司令等職。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總司令。解放戰爭時期任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協助毛澤東指揮了全國解放戰爭。解放後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等職。朱德革命一生,功勳卓著,位高至極,但他謙虛謹慎,勤勤懇懇,樸實無華,忠厚仁慈,給世人留下了質樸而崇高的元帥形象。


  1.棄教從軍以武救國朱德,1886年2月1日出生於四川儀隴縣李家灣一戶佃農之家。世代以租種地主土地為生,終年勞碌僅能糊口。朱德的母親在生朱德前還在幹活。朱德生在這樣一個家庭,使他從小就開始幹力所能及的勞動。五歲時就上山砍柴、割草。朱德因過繼給無兒無女且又十分喜歡他的大伯朱世林才得以上學,並改變了他的命運。六歲時朱德入私塾,二十歲時入南充縣高等小學堂,一年後考入四川高等學堂附設的體育學堂。在這裏受到了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影響,產生了教育救國的意識。畢業後於1908年邀幾位同學好友一同回儀隴縣城籌辦高等小學堂,朱德任學校的體育教習兼庶務。學生由幾人很快發展到七十多人。學校雖然辦起來了,但土豪劣紳反對新思想、壓製教育,社會的黑暗,民眾的痛苦,統治階級的腐朽,使朱德認識到教育無力救國。他毅然棄教,準備從軍。


  1909年1月,朱德曆盡千辛萬苦走到昆明,考入講武堂步兵科學習,在這裏他加入資產階級革命組織同盟會。畢業之後被分配到蔡鍔的部隊任少尉司務長。他對蔡鍔很敬佩,常和蔡接近並請教問題。蔡鍔率軍起義時,指定朱德為隊官(連長)。朱德在攻占總督衙門時作戰有功,受到表揚。1913年夏,朱德升任蔡鍔部隊的營長,率部駐守於雲南的蒙自、個舊一帶。在這裏,朱德自發地采用運動戰方式一舉殲滅了當地的土匪,因功升任團長。討袁護國戰爭中,在蔡鍔回雲南之前,朱德即受命組織部隊,征用車皮,等待蔡鍔到來率軍出征。在蔡鍔率軍出征四川與北洋軍閥的戰鬥中,朱德及其團隊作戰最勇敢,朱德的衣服帽子多處被子彈打穿。經過多次激烈的戰鬥,朱德因勇敢善戰,戰功突出而聞名於軍中。護國戰爭勝利後,朱德奉命駐守滬州,於1917年7月升任旅長,軍銜為少將。成為川蜀的知名人物。


  2.拋官棄祿追求真理駐滬州期間,暫無戰事,朱德結交進步人士,共同探討救國救民之路。在此期間,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思想更傾向於進步,尤其是《新青年》雜誌上的進步文章,引起了他對馬克思主義的興趣和對俄國革命的向往。在四川軍閥的逼迫下,朱德隨滇軍回到雲南,朱德任雲南警察廳長職務,利用業餘時間請教員教授英語,為出國學習作準備。後來軍閥唐繼堯把滇軍趕走,朱德離滇回四川,四川軍閥劉湘和楊森很欣賞朱德的才能,加之他又是四川人,因此,特地空出一師長的位置等著他並許以厚祿。窮苦人出身的朱德,已經確立救國救民之誌,他不再為高官厚祿去打傷害平民百姓的“混”仗,而是要追求光明、追求真理,探索救民於水火救國於危難的道路。因此,他毅然拒絕了劉、楊的挽留,順江東下來到上海見到了孫中山。此時孫中山正發愁無將領兵討伐陳炯明,以十萬元軍晌相許,請來朱德出麵組織桂滇軍攻打陳炯明。但朱德出國尋求真理的決心已定,他婉言謝絕了孫中山之邀。朱德棄高官,拋厚祿,隻為追求真理的鴻誌,對於一個三十六歲的人來說真是難能可貴的。因為他已不再是熱血青年,而是成熟的中年,此時的選擇是理智的選擇,是一種堅定的義無反顧的追求。


  1922年10月,朱德來到柏林見到了周恩來,他提出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要求。此前,他曾向陳獨秀提出過入黨要求,陳獨秀認為他當過舊軍官,斷然拒絕,周恩來則表示願意介紹他入黨。朱德在德國入格廷根大學進修社會學和哲學,在德國期間因參加工人運動兩次被捕。1925年他第二次被捕時被吊銷了護照並遭驅逐。離開德國後,朱德來到蘇聯,先入東方大學學習馬列主義,後到軍事培訓班學習現代軍事。在那裏他結合中國的實際,產生了“部隊大有大的打法,小有小的打法”,“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必要時拉上隊伍入山打遊擊”的思想。朱德拋棄高官厚祿,尋求救國救民之真理。他出國數年,不僅找到了馬克思主義真理,而且找到了革命的道路。


  3.高舉義旗為民而戰1926年夏天,朱德回國,奉黨中央之命,從事革命活動。1927年初,受命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團長之職,同時兼任南昌市公安局局長。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叛變革命,共產黨人從血泊中爬起來,決定直接抓槍杆子,建立自己的武裝。黨中央決定組織起義,南昌是條件最好的地方,朱德奉命與劉伯承、賀龍等在南昌起義。他利用公開的身份,把敵人的兩個主力團的團長拖住,為起義的成功創造了條件。1927年8月1日,南昌城頭響起了正義的槍聲,朱德、周恩來等宣布起義。


  起義成功後,朱德被任命為第九軍副軍長,率軍撤出南昌向廣東進發。途中,奉命領一個師守大埔縣三河壩地區,起義的主力部隊向潮州、汕山地區進軍。主力被擊敗後,朱德和後繼趕來的陳毅根據形勢的變化,把部隊轉變為遊擊隊,之後又組織了遍及湘南十餘縣的湘南起義,使這支僅有幾百人的部隊擴大到萬餘人。1928年4月,朱德和陳毅一直率領這支隊伍向井岡山區靠攏,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的隊伍會師之後,組成了中國工農革命軍(後改為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從此開始了“朱毛”合作,並為擴大革命根據地和壯大紅軍隊伍而鬥爭。朱毛會師,奠定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基礎。朱毛二人合作,創造性地展開了革命的遊擊戰爭。朱德把他從國外學到的先進軍事思想、過去帶兵打仗的經驗與井岡山區革命鬥爭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了新的遊擊戰原則。這些原則被通俗地表述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朱毛帶領幼年的紅軍在遊擊戰中不斷壯大,戰鬥力迅速增強。到1928年夏,朱德指揮紅軍在龍源口一舉殲敵一個團擊潰兩個團。這是中央紅軍成立以來取得的較大的勝利。


  在井岡山的鬥爭中,朱德深刻領會毛澤東的建軍思想和根據地建設的思想,二人思想一致,配合默契,他們都是來自貧窮的鄉村,都了解中國社會實際,都是為民眾而戰,都遵循著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到1930年,井岡山區的紅軍擴大到三萬人,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麵軍。中央還決定朱德為紅軍總司令。在蔣介石發動的五次“圍剿”中,朱德參加了全部的反“圍剿”鬥爭。前三次反“圍剿”,他配合毛澤東領導紅一方麵軍,采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取得了三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在第四次反“圍剿”鬥爭中,毛澤東已被撤職,朱德與周恩來共同指揮戰鬥,殲敵三個師,俘敵萬餘人。“左”傾錯誤統治了中央,軍事指揮權掌握在不了解中國國情的德國人李德手中,他排斥朱德等高級將領,胡亂指揮,打輸了第五次反“圍剿”,搞丟了中央蘇區革命根據地。紅軍被迫走上大轉移之路。


  4.力挽狂瀾拯救危局紅軍反“圍剿”失敗,撤出了經營數年的根據地,在與敵人的激戰中轉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直到1935年打下遵義城,才在周恩來和王稼祥等人的積極主張下召開會議。會上,朱德支持毛澤東的正確意見,批判王明“左”傾路線,讚同毛澤東進入最高軍事指揮小組。會議之後,朱德仍擔任軍委主席、紅軍總司令,他堅決讚成並支持毛澤東的戰略和戰役行動。協助毛澤東完成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戰役的指揮,他常親臨前線,指揮戰鬥,表現得鎮定自若。在危險、困難、犧牲麵前,朱德沉著冷靜,臨危不亂。劉伯承稱讚他“誌堅如鋼”,“在任何困難麵前,但然如坐春風”。


  紅軍擺脫蔣軍的圍追堵截之後,在懋功與第四方麵軍會合。討論今後的去向時,周恩來代表黨中央提出北上陝、甘,建立革命根據地。朱德堅決擁護這一方針。會後,率部北進。但張國燾卻不願意北上。直到中央任命張國燾為紅軍總政委後,他才開始北上。張國燾到達阿壩後再次生出異心,他要朱德與他聯名致電中央,反對北上抗日的方針,朱德斷然拒絕張國燾的要求,與之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張國燾不聽勸告,率兵掉頭向南,朝川康邊境退逃。在張國燾率領隊伍逃跑的過程中,朱德一直堅持鬥爭。張國燾曾開會圍攻朱德,朱德卻泰然處之。張國燾逼朱德反對毛澤東,朱德警告說,黨是一個整體,不能搞分裂。他想把朱德趕出部隊,朱德堅決留在軍中作幹部、戰士的思想工作,揭露張國燾的真麵目,促使受蒙蔽的幹部戰士覺悟。經過朱德不屈不撓的長期鬥爭,紅四方麵軍的廣大幹部戰士開始覺醒,迫使張國燾同意北上。中間又出現了幾次反複,終於把這支隊伍帶到了陝北,實現了一、二、四三個方麵軍的會師,保存了革命的種子,壯大了紅軍的隊伍。朱德到達陝北,匯報了與張國燾的鬥爭經過後,毛澤東稱讚他“鬥得有理有節,臨大節而不辱”,“度量如大海,意誌堅如鋼”。


  5.挺進華北指揮抗日“七·七”事變之後,全國規模的抗戰爆發。7月14日,朱德寫下了抗戰誓詞:“我輩皆黃帝子孫,華族胄裔,生當其時,身負幹戈,不能驅逐日寇出中國,何以為人?我們誓率全體紅軍,聯合友軍,即日開赴前線,與日寇決一死戰,複我河山,保我民族,保全國家,是我天職。”同年八月蔣介石任命朱德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下轄三個師。下旬,朱德檢閱開赴抗日前線的部隊,誓師出征。九月,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任命朱德為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司令長官為閻錫山)。1937年9月21日,朱德來到太原前往抗日前哨雁北部署抗戰事宜。9月25日,八路軍一一五師首戰告捷,在雁北平型關伏擊日軍,殲敵千餘人。朱德親自趕赴前線,總結平型關戰鬥的經驗,以便向自己的部隊及友軍宣傳,激勵同胞的抗戰熱情。隨後,朱德提出了在晉冀之間建立抗日根據地的意見,堅持深入敵後,放手發動群眾,壯大抗日力量的思想。


  抗日戰爭期間,朱德已經五十多歲了,是我軍戰將中年齡最高者之一,但他仍然老當益壯,親赴前線指揮作戰。在華北抗日根據地建立的初期,朱德一直在抗日最前線,親自指揮了許多戰役和戰鬥。比如,1938年4月,日軍出動了萬名精銳部隊分九路向晉東南根據地發起合圍攻勢。朱德與彭德懷、劉伯承等將一起指揮了這次反九路圍攻,采用以少量兵力牽製多路,集中主力擊敵一部的戰術。四月中旬,終於在武鄉長樂村捕捉到殘敵的機會,一舉殲敵二千餘人,吃掉一路,其餘各路相繼後退,朱德果斷決策,乘勝進擊,擊潰敵人並連克遼縣、和順、武鄉、榆社等城,此戰共殲敵四千餘人,粉碎了敵人的圍攻,鞏固和擴大了晉東南抗日根據地,使我八路軍在太行山南麓站穩了腳跟。建立太行革命根據地後,朱德豪邁地賦七律一首:“群峰壁立太行頭,天險黃河一望收;兩岸烽煙紅似火,此行當可慰同仇。”1940年,朱德從前線返回延安,此時,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已初具規模,八路軍從三萬人發展到四十萬人;遊擊戰從山區延伸到了平原。在八路軍活動的範圍內,已經形成了很有影響的抗日規模。朱德返回延安後,正值國民黨對陝甘寧邊區實施封鎖,我軍民麵臨經濟困境。黨中央提出了自力更生的政策。朱德在這一方針指導下,創造了“南泥灣政策”,主張屯田墾荒,發展生產、養兵抗戰,有力地支持了毛澤東提出的大生產運動。以此為基礎,打破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封鎖,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6.運籌帷幄解放全國抗日戰爭勝利之後,朱德已近六十。年事已高,再加上他是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不應再上前線衝殺了,而應考慮全軍全國的大局,主要搞決策和運籌。因此,他留在後方的最高軍事指揮機關,協助毛澤東統籌指揮全國的軍事鬥爭。日本人剛剛舉手投降,舉國歡慶勝利之時,毛澤東、朱德等領袖預計到內戰將不可避免,因此,他們教育部隊,保持高度戒備,不能有絲毫幻想。朱德參與製定了我軍的“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方針,整編軍隊,組建起了適合於大規模運動戰的野戰軍。這些正確的決策為迎接蔣介石發動的內戰打下了基礎。



  1946年6月,全麵內戰終於爆發。我軍因準備充分,在戰略防禦中殲敵七十一萬,頂住了敵人向解放區的進攻。1947年元旦,朱德向全國人民和海外僑胞發表廣播講話,指出,1947年是鬥爭形勢轉變的一年。10月10日,朱德與彭德懷以正副總司令的名義發表了毛澤東起草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響亮地提出了“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1947年11月,我軍取得了石家莊戰役的勝利,朱德親自總結攻城經驗並全軍推廣。為了促進中原殲敵作戰,朱德到處於前線位置的河南催陽參加華東野戰軍前委擴大會議,朱德參與決策和指揮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之後,又部署了渡江戰役,和毛澤東一起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朱德協助毛澤東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終於揮師渡江,解放了全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朱德已經六十四歲了,戎馬一生,功績卓著的朱老總,老驥伏櫪,不顧年高,積極為新中國的建設而工作。建國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後參與領導空軍、海軍和陸軍各技術兵種的組建,與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了人民解放軍由單一兵種向諸軍兵種合成軍隊的轉變。他對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正規化建設非常關心,到88歲高齡時還親自視察海軍,並乘艦出海檢閱。1976年7月6日在北京病逝。他在軍事理論和實踐上都卓有建樹,對豐富毛澤東軍事思想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選集》。 


  朱德年表朱德原名代珍,字玉階,1886年12月1日生於四川儀隴一個佃農家庭。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參加清王朝最後一次科舉考試,鄉試、府試均中榜。次年清廷即宣布廢除科舉,他未能參加省試,乃入順慶府(今四川南充)中學堂。三十三年到成都入四川高等學堂附設體育學堂。次年回儀隴高小任教。宣統元年(1909年)赴昆明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同年參加同盟會。宣統三年,在講武堂畢業後被派往由蔡鍔統領的雲南新編陸軍當隊(連)司務長。同年參加辛亥革命,隨後參加蔡鍔組織的援川軍,支援四川革命。1912年回師後晉升少校,任講武堂區隊長兼教官。


  1913年朱德調入部隊,在雲南南部臨安(今建水)、蒙自、個舊一帶指揮部隊在深山密林中同法帝國主義支持的土匪武裝作戰,在實踐中積累了一套流動遊擊作戰的經驗。1915年升至團長。同年,參加反對袁世凱複辟帝製的護國戰爭。次年,在川南納溪一帶山地同敵人激戰一個半月,以善打夜戰和白刃格鬥而著稱,常以少勝多,出奇製勝。1917年升旅長,在四川參加反對北洋軍閥段祺瑞的護法戰爭。1922年到上海、北京尋找共產黨,曾會見陳獨秀並提出入黨要求,陳予以拒絕。1922年9月,他前往德國留學,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6月在柏林參加德國共產黨組織的聲援中國運動大會,被德國當局逮捕並吊銷護照。1925年7月赴蘇聯學習軍事。


  1926年回國,被派往川軍從事爭取楊森的工作。9月,英國軍艦炮轟萬縣,造成中國軍民死傷近千人的慘案。他鼓勵楊森對英采取強硬態度,截擊英艦並通電全國。11月,他和楊闇公、劉伯承組成中共重慶地方軍事委員會,策劃滬州、順慶起義,策應北伐。1927年初,遵照黨的指示,到江西南昌創辦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培訓軍事幹部。1927年4月,兼任南昌市公安局局長。1927年8月,他參與領導南昌起義,任第九軍副軍長、軍長。1928年1月,同陳毅發動席卷十餘縣的湘南起義,將革命武裝同農民運動結合起來,先後成立工農革命軍第一、第三、第七、第四師。1928年4月,同陳毅率部隊到井岡山,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合,成立工農革命軍(不久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任軍長。


  1929年初,他和毛澤東率紅四軍主力下井岡山,向贛南轉移。1929年2月10日,他和毛澤東率部在江西瑞金以北的大柏地殲滅追軍近千人,才擺脫國民黨軍的跟蹤追擊。隨後,他和毛澤東率部轉戰於贛閩邊界,建立了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後發展為中央革命根據地)。1929年12月,他在中共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上作了軍事報告。1930年6月,他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總指揮。1930年8月,任第一方麵軍總司令、紅軍總司令。1930年9月,在中共六屆三中全會上,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1930年底至1931年9月,他和毛澤東指揮第一方麵軍,挫敗了國民黨軍的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圍剿。1931年11月,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1933年春,同第一方麵軍總政治委員周恩來一道,,粉碎了蔣介石發動的第四次反圍剿。1934年1月,他在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1934年10月,參加長征。1935年1月,在遵義會議上,他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後,他繼續任中革軍委主席、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後擺脫了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於6月同第四方麵軍會師。


  1936年6月,第二方麵軍和第四方麵軍會師後,他和劉伯承、任弼時、賀龍、關向應等一起,維護中共中央的領導和紅軍的團結,繼續同張國燾的分裂主義進行鬥爭。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同周恩來、葉劍英代表中國共產黨到南京參加國防會議,就國共合作抗日問題同國民黨進行談判。1937年8月,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後改為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率領八路軍東渡黃河開赴華北前線對日作戰,取得平型關等戰鬥的勝利。1937年10月,率八路軍總部和一二九師挺進晉東南。1938年4月,與彭德懷等指揮部隊挫敗日軍對晉東南抗日根據地晉冀豫抗日根據地。同年秋,根據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精神,指揮八路軍各師深入敵後建立抗日民主根據地。1938年--1939年間,他先後兼任第二戰區東路軍總指揮和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曾指揮部分國民黨軍隊同八路軍一起對日作戰。1940年2月,他和彭德懷指揮八路軍主力一部,在平漢鐵路兩側先後進行衛(河)東戰役和磁武涉林戰役。1940年5月返回延安後,參與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領導,協助毛澤東指揮全國各抗日民主根據地對日偽軍作戰。1941年11月,負責領導新成立的軍事教育委員會並兼任軍事學院院長。


  1945年4月,在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總結了八路軍、新四軍對日作戰的經驗,闡述了中國人民抗戰的路線、人民軍隊的建軍原則和養兵、練兵、用兵的方法。1945年6月,在中共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1946年6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協助毛澤東指揮全國的解放戰爭。 


  1947年3月,中共中央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主動撤出延安後,同劉少奇、董必武等組成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到華北進行中央委托的工作。1947年秋季,親臨華北前線指導作戰。1947年10月,指導晉察冀野戰軍取得清風店戰役的勝利,對扭轉華北戰局起了關鍵作用。1947年11月,指導晉察冀野戰軍取得石家莊戰役的勝利。此戰開創了解放軍攻占堅固設防的大城市的成功先例。1948年5月,代表中共中央出席在河南濮陽召開的華東野戰軍前委擴大會議並視察華東部隊,作重要講話。1948年9月後,參與組織、指揮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1949年4月,同毛澤東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部署渡江和解放華南、西南、西北等重大戰役,解放中國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並繼續任人民解放軍總司令。1950年參與製訂抗美援朝的決策、並親自向中國人民誌願軍幹部作赴朝參戰的動員。1954年9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1976年7月6日在北京病逝。


大事年表


1886年
  12月1日,出生在四川省儀隴縣馬鞍場一個佃農家庭。
  
1892年
  入藥鋪埡私塾讀書,取名代珍。後改讀於地主丁家私塾。


1896年
  遷居大灣後入席家碥私塾,取字玉階。


1905年
  參加縣試、府試,改名朱建德。秋,清政府詔令自丙午(1906)年停止科舉考試。


1906年
  先後進入南充縣高等小學堂、順慶府(今南充市)中學堂學習。次年考入四川省高等學堂附設體育學堂。


1908年
  畢業後到儀隴縣高等小學堂任體育教習。


1909年
  到昆明,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改名朱德。冬,加入同盟會。次年夏,因學習成績優秀,被選送特別班。


1911年
  8月,從特別班提前畢業,被分至雲南新軍左隊。見習期滿後,任司務長。10月,參加雲南響應武昌辛亥革命的“重九起義”。後隨雲南軍政府派遣的援川軍入川南支援反清鬥爭。


1912年
  任雲南陸軍講武學校(原講武堂)軍事教官。


1914年
  調往雲南邊境駐防。先後擔任營長、副團長、團長。期間,在與土匪作戰中,逐漸摸索總結遊擊戰經驗。


1915年
  12月,率部赴昆明,次年參加反對袁世凱複辟帝製的護國戰爭。在作戰中,采用靈活機動的戰術,以少勝多,驍勇善戰,屢建戰功。


1917年
  7月,參加反對段祺瑞毀棄《臨時約法》的護法戰爭,任滇軍旅長。


1920年
  在駐防四川瀘州期間,受到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五四運動的啟發,逐漸認識到“老的軍事鬥爭的辦法行不通”,必須尋找一條新的救國道路。和摯友孫炳文商議,準備出國考察。


1921年
  春,隨入川滇軍返回昆明,驅逐雲南都督唐繼堯。在同事們的挽留下,暫時放棄辭職離滇的請求,擔任雲南陸軍憲兵司令官。


1922年
  1月,調任雲南省警務處處長兼省會警察廳長。3月,因唐繼堯糾集舊部返回雲南,被迫逃離昆明,輾轉回川。7月,到北京與孫炳文會合,籌辦出國事宜。8月,到上海先後會見孫中山、陳獨秀等,並向陳獨秀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請求,遭到拒絕後,和孫炳文離滬赴歐洲考察。10月,在德國柏林會見周恩來。11月,經張申府、周恩來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3年
  抵德國哥廷根。次年進入大學學習,並領導哥廷根中國留學生會。


1925年
  在德國期間,接受馬克思主義,並表示“歸國後即終身為黨服務,作軍事運動”。因參加革命活動,曾兩次遭柏林警察當局逮捕。7月,由德國赴蘇聯學習軍事。


1926年
  5月,在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安排下,回國參加北伐革命。7月,赴四川萬縣動員川軍楊森部易幟以策應北伐。9月,和陳毅一起領導萬縣各界群眾開展反抗英軍屠殺中國民眾的運動。同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黨代表。11月,和楊闇公、劉伯承共同組成中共重慶地委軍委會,策劃在四川省瀘州、順慶舉行武裝起義。


1927年
  1月,根據黨的指示,赴江西南昌,創辦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任該團團長。4月,兼任南昌市公安局長。6月,因朱培德在江西“清共”,離南昌赴武漢。7月中旬,奉黨中央指示,返南昌進行武裝起義的準備。8月1日,參加南昌起義,隨後任第九軍軍長,率起義軍先遣部隊南下廣東。10月,在廣東三河壩與敵激戰,後率起義軍主力餘部轉戰贛粵湘邊境。期間,對部隊進行思想、組織、紀律整頓,堅持遊擊戰爭。


1928年
  1月,領導發動湘南起義。4月,率部萬餘人與毛澤東在井岡山會師。隨即組成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稱紅四軍),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在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中,和毛澤東等總結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十六字決,並取得了五鬥江、新老七溪嶺、龍源口等戰鬥的勝利。


1929年
  1月,和毛澤東率紅四軍主力離開井岡山,向贛南、閩西進軍。以武裝鬥爭發動土地革命,建立紅色政權,擴大紅軍力量,開創工農武裝割據新局麵,為建立中央革命根據地打下基礎。


1930年
  6月,在福建長汀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路軍(後改稱紅一軍團),任總指揮。開始由以遊擊戰為主向以運動戰為主的戰略轉變。8月,在湖南瀏陽紅一軍團與紅三軍團組成紅一方麵軍,任總司令。後被中共中央任命為中國紅軍總司令。



1931年
  和毛澤東率紅一方麵軍粉碎國民黨軍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三次大規模“圍剿”。11月,在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紅軍問題報告》,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軍事人民委員,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


1933年
  3月,和周恩來率紅一方麵軍粉碎國民黨軍的第四次“圍剿”。9月,國民黨軍發動第五次大規模“圍剿”,共產國際派遣的軍事顧問李德到達中央蘇區後,采用錯誤的戰略戰術。


1934年
  1月,出席中共六屆五中全會,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同月,在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紅軍建設》的報告,繼續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10月,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1935年
   1月,出席在遵義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議決定仍由朱德、周恩來為軍事指揮者。6月,紅一方麵軍和紅四方麵軍在四川懋功會師。8月,紅一、四方麵軍混合編組,分左、右兩路軍北上,朱德率紅軍總部隨左路軍行動。9月,張國燾堅持南下的錯誤方針、另立中央。朱德和劉伯承一起對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的錯誤行為進行不妥協的鬥爭。


1936年
  6月,促使紅二、六軍團北上與紅四方麵軍在川西甘孜地區會合,再一起北上。10月,率紅二、四方麵軍到達甘肅,與紅一方麵軍會師。


1937年
  7月,全國抗戰開始。8月,就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不久改為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9月,率部赴山西抗日前線,和彭德懷部署平型關戰役,後又配合忻口會戰,並指揮八路軍各師實行戰略展開,挺進敵後開辟抗日根據地,開展遊擊戰爭。


1938年
  2月,率八路軍總部向太行山區挺進。3月,就任第二戰區東路軍總指揮。4月,指揮八路軍和部分國民黨軍粉碎日軍對晉東南抗日根據地的“九路圍攻”。同年發表《論抗日遊擊戰爭》,出席中共六屆六中全會。


1939年
  3月,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指揮各抗日根據地進行反“掃蕩”鬥爭,粉碎日軍對太行山根據地的第二次“九路圍攻”。


1940年
  3月,指揮八路軍打退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的反共高潮。5月,返回延安。7月,和彭德懷、左權聯名部署“百團大戰”。冬,為解決邊區嚴重的經濟困難提出軍墾屯田政策。


1941年
  春,親自勘察南泥灣,並號召邊區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兼任中共中央海外工作委員會主任。


1942年
  5月,出席延安文藝座談會。是年,參加延安整風運動。


1943年
  親自主持、指導陝甘寧邊區駐軍的生產運動,提倡開展生產競賽活動。


1944年
  10月,和毛澤東聯名發布《關於華北準備反攻工作的指示》。


1945年
  4月,出席中共七大,作《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在中共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8月,日本政府宣布要求投降。以延安總部總司令名義向解放區抗日部隊連續發布七道命令,準備受降。9月,在毛澤東赴重慶談判期間,和劉少奇提出“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


1946年
  6月,蔣介石發動內戰。和毛澤東發表聲明:我軍將堅決采取自衛手段。12月1日,六十歲誕辰,中共中央為其祝壽,毛澤東題詞:“人民的光榮”。


1947年
  3月,國民黨軍進攻延安。根據中共中央決定,和劉少奇等組成中央工作委員會,前往華北進行工作。10月,和彭德懷聯名發表《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號召全國人民協同解放軍“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11月,親自籌劃、指導石家莊戰役,開創對大中城市進行攻堅戰的先例。


1948年
  年初,主持召開華北各解放區軍工會議,提出要大力發展兵工生產,為戰略進攻提供軍火保障。5月,赴華東野戰軍指導工作。秋冬,協助毛澤東指揮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1949年
  3月,出席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會後和毛澤東等率中共中央機關和人民解放軍總部進入北平。4月,和毛澤東聯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9月,在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副主席。10月1日,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同月,被任命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1月,兼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1950年
  10月,出席中央政治局會議,會上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10月至12月,赴山東、東北等地向即將入朝作戰的誌願軍部隊作動員報告。


1951年
  9月,出席中央軍委召開的各兵種、各軍區軍事幹部集訓會議,作《統一訓練計劃,加速我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講話。


1952年
  3月5日,致函周恩來,建議在清明節動員全國黨政軍民都種一天樹。8月至9月,到東北三省視察。


1953年
  2月,致函黨中央、毛澤東,建議把組織和發展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列入第一個五年計劃。12月,出席全國軍事係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致開幕詞。


1954年
  4月,到南京軍事學院監督第一期畢業學員舉行國家考試。9月,出席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
  到中南、華東、華北等地視察。8月,率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訪問朝鮮。9月,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師軍銜,並接受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2月至翌年3月,率中共中央代表團先後訪問羅馬尼亞、民主德國、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蘇聯、蒙古等國。


1956年
  9月,出席中共八大。在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和中央副主席。


1957年
  3月,致函黨中央、毛澤東,建議軍工、民用生產相結合。年內曾到湖北、廣西、廣東、雲南、四川、陝西、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省、自治區視察。


1958年
  1月,發表《勤儉持家》一文,指出社會主義實行的按勞分配原則並不是“吃大鍋飯”。年內到華東、華北、西北、新疆、中南等地視察。


1959年
  3月,率中共代表團訪問波蘭,率中國黨政代表團訪問匈牙利。4月,出席第二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7月至8月,出席廬山會議。後出席在北京舉行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受到林彪的攻擊。年內曾到廣東、湖南、上海、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西、甘肅等省、市視察。


1960年
  年內到上海、廣東、湖北、陝西、貴州、四川、山東、浙江、安徽等省、市視察。致函黨中央、毛澤東,提出農業生產一定要因地製宜,不能強求一律。


1961年
  年內到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四川、陝西、河南、河北等省、市視察。致函黨中央、毛澤東,建議停辦農村公共食堂,恢複集市貿易。


1962年
  1、2月,出席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年內到浙江、江西、福建、上海、山東、陝西、四川、雲南、湖北、天津、江蘇、廣東等省、市視察。致函黨中央,提出自己的意見,認為對農民限製得過死,影響群眾的生產積極性。


1963年
  年內曾到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陝西、四川、河南、江蘇、安徽、山東、天津等省、市視察。致函毛澤東等,提出應當十分注意發展經濟作物,發展集體副業和社員的家庭副業。特別是山區和丘陵地區,搞多種經營的門路很多,應大力恢複和發展。


1964年
  年內到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貴州、湖南、湖北、河南、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市、自治區視察。12月,主持第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繼續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1965年
  年內曾到廣東、四川、雲南等省視察。12月,出席在上海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在會上發言指出,不能說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的頂峰,頂峰就不能發展了。


1966年
  1月至3月,到山東、江蘇、浙江、江西、廣東等省視察。 5月,出席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會上受到錯誤的批判。8月,在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上再次受到錯誤的批判。


1967年
  1月,出席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發言中指出,現在文化大革命搞到破壞生產的程度,要注意解決。同月,受到江青一夥指使下的造反派的攻擊。


1968年
  10月,出席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在會上受到林彪、江青一夥的攻擊和誣蔑。


1969年
  4月,出席中共九大,在九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10月,在“加強戰備”的背景下,被疏散到廣東從化。


1970年
  7月,從廣東回到北京,籌備召開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8月,出席中共九屆二中全會(廬山會議)。


1971年
  10月,致函黨中央、毛澤東,表示擁護中央對林彪反革命集團采取的措施。


1973年
  8月,出席中共十大。在十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


1974年
  8月,在秦皇島視察海軍艦艇部隊。


1975年
  1月,主持第四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繼續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1976年
  7月6日,在北京逝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