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榆關事變”及抗日第一槍

(2007-02-11 14:03:00) 下一個

“榆關事變”及抗日第一槍

郭述祖


“榆關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繼九•一八事變之後,為實現其野心勃勃的“大陸政策”,進而侵占我華北地區的前奏,也是我國軍隊在長城線上抗擊日寇入侵打響的第一槍,是中華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的英勇悲壯的一戰。

山海關地處華北與東北的交通要衝,南臨渤海,北依燕山,長城阻塞,雄關緊扼隘口。這一戰略要塞,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者把山海關看成是控製滿蒙的支點,是“穩定”滿洲,進而長驅直入中國內地的新起點。

自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之後,山海關、秦皇島等地就允許帝國主義屯兵駐紮。所謂“榆關天險”,在不平等條約束縛下,早已門戶洞開,尤其日軍營盤(地名四炮台)南距山海關城不過2公裏,南門外火車站駐有日本守備隊,東門外不遠就是日本關東軍駐地。南門、東門都在日軍監視下,我方隻能出入北門和西門。關城東北1公裏的威遠城至吳家嶺一 線, 都掌握在日本關東軍手中。這一線地勢高於山海關附近長城,居高臨下,足可以控製全城。

榆關事變的爆發,是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進一步有計劃、有步驟入侵的預定行動。1932年11、12月間,日本關東軍就積極向奉山路調動,由皇姑屯至山海關的各車站分駐重兵,並派第八師團開抵錦州。同時,旅順日本津田第二艦隊,又派驅逐艦10餘艘分駐山海關、秦皇島的海域。到12月底,日本進攻山海關的陸海空軍已集結完畢,隻待可乘之機了。

中國方麵,駐守山海關者為東北軍第九旅,旅長何柱國兼臨(榆)永(永平即盧龍)警備司令,轄區包括臨榆、撫寧、昌黎、盧龍、遷安5縣和都山設治局(今青龍)區域。轄區內除何柱國之第九旅外,還有獨立步兵第二十旅、騎兵第三旅和炮兵第七旅的1個營,工兵第七營也歸何指揮。這些軍隊,分布在西起灤河,北至長城各口,南到沿海的防區。

正當敵我雙方積極部署,劍拔弩張,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際,日本突然發動了炮擊山海關的事件,遂成為榆關事變的序幕。

1932年12月8日,錦州日本第八師團1列鐵甲年,以追擊義勇軍為名,開到山海關站東端長城缺口,突然向城內發炮38發。炮聲隆隆全城驚駭。9日早晨6點,日機兩架在城內低空盤旋,鐵甲車仍停在車站示威。日本母艦1艘、驅逐艦2艘開抵秦皇島。晚7時許,日軍3000名進入那道台墳陣地,向我軍開槍射擊。10日晨,日軍仍在東羅城外的威遠城線構築工事。

炮擊事件發生後,日方反誣中國軍隊開槍射擊,又說城內藏匿義勇軍。惡人先告狀,日本致電日內瓦國際聯盟,竟提出3項無理要求:“(1)事出誤會,由中國軍事當局用書麵向日軍道歉;(2)滿洲國警察有駐紮榆關之權;(3)駐榆關之日本守備隊行動,當地中國軍隊予以保護。”

對日本侵略者這種慣用的卑劣伎倆,國民黨政府卻是“和戰之策未定,防事固未及籌,援兵亦屢求不應”。上海《申報》指出:日軍於“12月8日在榆關挑釁,向城內發38炮,不過小試其鋒,試測我當局之態度如何,以定進攻熱河之步驟與方略,結果以事出誤會4字和平解決。現日逆兩軍向遼西積極增兵,並增築直通熱河之汽車公路數條,及一切軍事侵略之準備,企圖一舉而下榆關”。事實正是如此,時隔半月,日本侵略者就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山海關的事件。

日軍炮擊山海關。國民黨政府竟以“事出誤會”處之。暫告平息之後,山海關駐軍將領何柱國趕往北平匯報。張學良主持召開軍事秘密會議,並以海陸空軍副總司令名義, 做了軍事部署:商震的第三十二軍開往灤河(後轉冷口),第二十 九軍宋哲元部開赴喜峰口,王以哲軍開赴古北口,萬福麟軍推進到界嶺口以北地區。何柱國(已任第五十七軍軍長)部則把主力布置在北戴河至界嶺口之線;第九旅之第六二七團駐山海關城西5公裏的紅瓦店、七星寨一帶;六二五團駐城西五裏台、孟家店、角山寺一帶;駐山海關城和北翼城的守軍隻有六二六團1個團的兵力,分別部署在西南水門、南門、東南角樓、天下第一關以北至東羅城北門、北翼城和西關等陣地。

日本侵略軍從綏中調來步兵3000多名,野炮、重炮40餘門,飛機8架,鐵甲車3列,坦克20多輛,兵艦兩艘。步兵炮兵分布在石河橋東、山海關南門外及城東二裏店、威遠城一帶,鐵甲車停在東水關長城缺口及車站、石河大橋一帶。
日軍進攻山海關的部署已經完成,終於在1933年1月1日發動了侵榆戰爭。

1月1日下午2時,駐榆日憲兵守備隊隊長落合,通知在榆日僑,在5小時內全部撤入南海日本兵營“避難”。晚9點30分,由綏中開到日本兵車1列。日軍下車後分布在車站附近,並隨意放槍。10點40分,車站附近忽有爆炸聲數響,繼而又從南海日本兵營向城內發射重炮彈5發。11點50分,日軍向車站及南關一帶展開,鳴槍示威,並指揮偽滿便衣隊,企圖進占山海關城,當即被中國哨兵發現,將其擊退。這是我軍還擊的開始。夜12時許,日軍向我守軍提出4項條件:(1)南關歸日軍警戒;(2)南關中國駐軍撤退城內;(3)撤退南關警察及保安隊;(4)撤退城上之中國軍隊。

日方的無理要求遭到我駐軍拒絕後,又將南關外中國警察繳械。經交涉陷入僵局,我駐榆旅部知大戰之不可避免,除急電北平,請何柱國速返防地外,守軍六二六團團長石世安,受命積極作應戰布置。

榆戰爆發後,由張學良主持的北平軍分會,向榆關前線及灤東駐軍提出作戰方針:“灤東駐軍,以掩護華北集中之目的,對灤東地區,務努力保持,以遲滯敵之西侵。”

臨永警備司令何柱國聞變後,星夜馳返榆關前線,到達秦皇島時,前方炮火已甚猛烈。何下令堅決抵抗,並向全軍發布《告士兵書》:“願與我忠勇將士,共灑此最後一滴血,於渤海灣頭,長城窟裏,為人類張正義,為民族爭生存,為國家雪奇恥,為軍人樹人格,上以慰我炎黃祖宗在天之靈,下以救我東北民眾淪亡之慘。”並提出戰鬥口號:“以最後一滴血,為民族爭生存;以最後一滴血,為國家爭獨立;以最後一滴血,為軍人爭人格!”慷慨激昂的動員令,激勵著全軍將士的抗敵決心。

2日淩晨5點,日本關東軍第八師團的3列鐵甲車,載步炮兵2000餘名,開到山海關車站。上午9時,日軍守備隊長兒玉,率部下70餘人,在南關民房上架設機槍與平射炮,向我城上守軍射擊。兒玉率兵架木梯登城,當一個士兵爬上半腰時,被我守軍一槍打死。兒玉手持戰刀督戰,驅趕著士兵一個接一個地繼續向上爬,他也跟隨著爬上來。我守軍極力阻擊敵人的進攻,向爬城日軍投出手榴彈,幾個日本兵一齊滾了下來,兒玉當場被炸死。日軍眼看爬城無效,於是槍炮齊發,開始了全麵攻城戰。
上午10點多,敵軍3000多名。從石河橋到南關、城東二裏店、威遠城、吳家嶺一線展開,包圍了山海關城的西、南、東三麵,向我方陣地猛攻。敵炮30餘門,向城內集中轟擊。
同時,有敵機8架,沿城投彈轟炸,坦克20餘輛向我陣地攻擊。我軍將士奮勇還擊。11時許,日軍炮空聯合,集中火力掩護步兵向南門衝擊,企圖攀城。我官兵沉著應戰,堅守陣地,激戰達4小時之久。敵人攻城,終不得逞。入夜,停泊在南海的4艘敵艦,用探照燈四射偵察,徹夜不停。日軍向關城繼續增加兵力,布成陸海空聯合總攻的陣勢。

1月3日上午8時,日機6架在山海關城投彈10餘枚。9時許,日機1架從山海關飛到秦皇島、南大寺、北戴河、留守營、昌黎一帶,偵察我軍動態。

10時,日軍突用海陸重炮及空中投彈,向南門進攻。11時許,日軍第八旅團向山海關城展開,同時,停泊在南海的4艘艦船的陸戰隊登陸,以大炮掩護進攻,並有飛機十數架低飛轟炸。我方當即猛烈還擊,一時硝煙彌漫。南門和東南城角及西南水門一帶戰鬥更為激烈,南門城樓及商民住宅多被毀壞。正午,南門及東南城角被敵人攀登占領。我軍預備隊向南門增援反攻,第十一連自東門(即第一關城門)向東南角逆襲,遂將敵軍擊退。
到了午後2時,日軍增加強大兵力,再次總攻東南城角,將城牆轟成巨大豁口,敵兵跟蹤突進,我軍屢堵屢仆,拚爭非常激烈。接著,敵軍沿城進攻,坦克車從南門衝入。我守軍用機槍猛烈阻擊,近則以手榴彈投殺。在南門城樓上敵寇用機槍掃射,我士兵傷亡十分嚴重,六二六團一營三連連長關景泉戰死。堅守東南城角及奎星樓(即現靖邊樓)附近的二連連長劉虞宸壯烈犧牲,一營四連連長王宏元相繼殉國。當敵軍戰車從南門衝進時,我一營營長安德馨率領兩個班奮勇反擊。他慷慨激昂地向士兵們發出悲壯的誓言:“我安某一日在山海關,日本人一日決不能過去。日本人要過去,隻有在我們的屍體上過去!”士兵們深受感動,無不奮勇當先和敵人浴血奮戰,肉搏在大街小巷直至彈盡援絕。終因敵眾我寡,安營長在退到西關清真寺前也壯烈犧牲了。此時,城東二裏店、饅頭山方麵的敵軍已迫近城下,東北城角和北、西門也相繼失守。午後3時,團長石世安忍痛下令由西水門撤退,退守西關。此時四麵城牆,均已被日軍占領,當我軍撤退時,又遭敵軍猛烈射擊,第五連連長謝振藩戰死,殘餘部隊撤至石河西岸防線。

日寇進攻山海關付出了相當的代價,據1月5日東京陸軍省公布:“截至4月7日下午7時止,榆關日軍計陣亡軍官4名,下士官以次15名,負傷軍官3名,下士官以次99名,總計死傷120名。”這是一個遠違事實的宣傳數字。據實際調查,日軍傷亡總計在四五百名以上。攀城進攻時被我守軍打死的兒玉中尉及士兵19名,是1月6日上午8時,在該地急造之火葬場舉行火化的。

我方堅守城池的六二六團,陣亡官兵400餘人,負傷300餘人,駐軍眷屬遭殺害者亦有10多人。

劫後的山海關城,真是慘不忍睹。1月7日臨榆電稱:“榆關之役,敵炮火劇烈,並放燃燒彈,以致城內外商號毀於炮火者500戶以上,傷亡達3000餘人。”東南城角及南門大街內縣公署一帶,所受炮火最烈。榆關失陷後,城內外大火,燃燒3晝夜,到處殘牆焦土,死屍狼藉。日軍入城後,大肆搜捕,凡著中山裝者殺,著軍服者殺,寫反日標語者殺,就是便服內穿灰色褲者也殺。日軍借口清掃戰場,挨戶搜查,流氓浪人,從而助虐,濫殺素日仇怨者。青年學生尤遭日軍仇視,死於非命者不可勝數,青年婦女備受蹂躪,居民財物劫掠一空。北寧鐵路3名警察不肯投降,日軍強在其背上插上“歡迎大日本”旗幟,遊街繞全城,然後押往南關槍決。

(摘選自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中華文史資料文庫》第3冊P584—58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