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81)
2009 (109)
2010 (67)
2011 (60)
2012 (46)
2014 (49)
2015 (47)
2018 (45)
2020 (30)
2021 (75)
2022 (58)
2023 (54)
2024 (69)
2025 (2)
上周四(11/14),被本州地區法庭選上做陪審員。
成為公民近20年,我也收到過幾次Jury Duty的通知,但每次都是郡裏的民事小案,而且或者案子被取消或延遲、或者作為備選人員壓根沒輪到,反正是幾次連法庭都沒去就結束了。
十月初外出旅行回來,看到法庭的信已經過期了,著急忙慌地趕緊把“我願意”的回執寄了回去。後來登陸州法庭的網站,才明白候選人有三種選擇:1) 同意;2) 申請延期參與下次任務;3) 提交有關證明申請取消(比如自己有傷病、或者需要照顧有傷病的家人;比如找不到人看顧孩子、或付不起看孩子的錢。等等。)
征召信上說11/4-11/15之間,每天傍晚六點之後撥號聽留言,以得知第二天是否需要去法庭報道。正好那段時間我工作上好多事:季度評審、部門大會、總部大佬視察、公司改組等等,有時一忙忘了聽留言,早上在上班路上嚇出一身汗:我是不是今天要去法庭啊?!
13號得到第二天八點半去報到的通知,這才知道如果要你去,你是不會錯過的:手機短信、電話留言、電子郵件幾管齊下連番轟炸。前幾天的冷汗都白出了。
地區法庭在紐瓦克,雖然離家也就20多英裏,但要驚心動魄地穿過紐瓦克城區,讓我很緊張。五點多就醒了,六點起床、七點出發,不出意外地堵車到八點才到。好在有專用的小停車場,輸入陪審員代號就可以進去。好幾個糊塗人滿街找車位,然後跟頭把式地衝進等候廳,述說停車的艱難並抱歉遲到。接待員小黑妹翻著白眼高聲說:“又是一個不仔細看通知的!停車費不報銷啊!”
還沒出國就聽說過的“紐瓦克人民起(暴)義(動)”,讓我心裏莫名有陰影了,開車走過那片總是怕怕的。
地區法庭大樓又大又新又氣派,裏麵全是大理石鑲金裝潢,不亞於五星酒店。進門過安檢,然後去等候大廳坐著,那裏可以吃喝上網、有廚房有廁所,讓大家即使耗一整天也不耽誤民生。
看了個錄像作為培訓。10點出頭,所有的40多人上四樓某個庭審大廳,在後排聽眾席就座。法庭莊嚴肅穆,和電影裏看到的布局一樣。法官、原告/被告雙方律師和助手(各三人)、書記員(兩人)、協調員都已就座。
法官歡迎大家之後,簡要介紹案情:這是一個關於職場歧視的民事案,原告是獄警和工會會員,狀告上司。法官也預計了庭審的時長(大約八個工作日)和每天的時間表。
然後叫了8名陪審員就座。法官先問大家是不是都聽明白了案情,有沒有人認識任何涉案人員和在座律師,有沒有人在相關行業工作,然後逐個問了些個人問題。其中兩人曾是工會會員,但竭力表示現在已退休或轉崗不在工會了,可以看出這兩人很想留下;一位女士說男朋友是警察,她自己會有偏見,雖然法官說家屬的職業不影響選擇標準;另一位年輕人說自己是建築工人工會的,心裏會自然地偏向原告。於是法官讓這位女士和建築工人下去了。
補上的兩位中一位小夥子是Uber司機,他說來美國十年,英語不是母語(阿拉伯裔)。然後他被叫到邊上和法官和雙方律師麵談,這時候協調員把麥克風放到沙沙的噪音,以免其他人聽到他們的談話。
聊完後小夥子還是被請回席位上,看來“英語不是母語”這個理由不見得好用。
另一位替補的中年男士要求“私聊”,聊完讓他走了。
好戲上場:叫我去替補啦!
走上席位的一瞬間,我想到曾有位同事說他自己從來未被選中過,“太聰明的和太笨的他們都不會要”,同事沾沾自喜地說,顯然他把自己歸於前者了。但有沒有想到聽者裏可能就有曾被選中的?或者沒被選中但現在心裏打鼓以為自己是後者呢?我當時就想你這麽說話可真不太聰明喔。但我這會兒心裏也打鼓了:他們為什麽叫我?我不聰明嗎?啊啊啊,好紮心。
我坐上席位,回答了法官的問題。我說:“我很高興有機會履行公民義務而且也意識到這是一種榮譽。我聽明白了您說的案件,我不認識涉案的任何人,不在這個行業工作,也不是任何工會的會員。但是......”
我確實有“但是”的理由。於是,被叫到邊上私聊了一下。雙方互祝安好,然後就讓我離開了。
經過這一輪選拔,我也理解了陪審員最需要的特質應該是中立、客觀、冷靜,能夠保證隻以庭審得到的證據和信息作判斷。有利益衝突的肯定不行;個性太偏執或帶著立場的也不行;太“聰明”非得東刨西找扣細節並強加自己觀點的不行;太“笨”以致於庭審都搞不明白的也不行。
若不是近來有家事難以履職,我其實倒挺想留下來的。工作多年受到無數次關於職場歧視的訓練,也挺想在這個案子上有個用武之地,實地學習精進一下。做陪審員參加庭審,工作單位必須支持並付薪,不必擔憂和工作的衝突。庭審期間我們這裏說的是補助$50/天。肯定要付出一些辛苦,但這是公民責任,也是學習的經曆。
不過好像想“逃”的人居多。在我“應召”期間我老板每天看我沒去而是在線上班了就說鬆了一口氣。那段時間正好有幾個重要的會,老板不無遺憾地說“你這西瓜攤子隻能找別人來說道說道了”,我倒無所謂,早過了需要“拚曝光度”的時候了。14號完事,老板脫口說“好消息”~嗯,他是實在人,不扯“責任/義務/榮譽”等空話。
我坐到了陪審員的小格子裏過了把癮,雖然屁股都沒坐熱,但對法庭和陪審團的程序有了直觀的了解,覺得是挺好的一件事,也值得敝帚自珍地記錄一下。
謝謝看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