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81)
2009 (109)
2010 (67)
2011 (60)
2012 (46)
2014 (49)
2015 (47)
2018 (45)
2020 (30)
2021 (75)
2022 (58)
2023 (54)
(序:昨天在健壇大家聊防疫,有位網友說“不用焦急徒傷精神,情誌平靜,起居有度才能讓免疫處於良好狀態”。我深有同感。想到我媽媽,她以前總是囑咐我“不要情誌不暢,那個最傷身體“。
曾經在另一個壇子裏,大家聊起看醫生的事兒。下文就是根據去年四月我的聊天貼整理而成,現收錄到博客裏。)
我媽從生完我之後,五十多年基本沒進過醫院、沒看過醫生,更遑論住院了。也是神人一個。有網友說”你媽媽真酷“!可惜媽媽聽不到了,不然,她一定會笑眯眯地接受這個評價。
說起我媽媽多年的坎坷,真是令人心酸。2006年(好久遠啊!)我來文學城的第一篇文章,或者說我出國後第一次提筆正式寫點東西,就是寫我的爸爸媽媽。
在20多年各種運動的衝擊下,我媽媽失去了青春,也失去了健康。她一直很瘦,看著弱不經風,總是很疲累的樣子。我小時候總是特別擔心會失去媽媽。說實話,我從沒想到我媽那看著風都能吹倒的樣子,能順利活到88歲,而且晚年身體越來越好。
媽媽一直愛家愛孩子,自己的壓力和苦也自己化解,所以,即使在文革中身心受摧殘,但並沒有垮掉。不僅把我們兄妹養育得很好,她自己也盡力保持了平靜的生活起居。
文革後我爸“平反”了,媽媽也恢複工作。家裏搬到了市中心的大房子,不遠就是三甲醫院。但我媽媽依然保持原先清儉的生活方式,沒有”揚眉吐氣“的得瑟情緒,也沒有利用好的就醫條件養生進補什麽的。
我媽的觀點是大病看不好,小病不用看;要相信自身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她生活一直很有規律,按時吃飯按時睡覺;也特別能開解自己,不鑽牛角尖。她不是成天“哈哈哈”的樂天派,但活得通透,與生活講和,不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很從容。
她相信善待自己的身體,身體也會和自己合作。60歲以後,媽媽確實身體越來越好,動作很輕盈。有時候廚房水開了(對,她還是喜歡用老式的水壺燒水,灌到熱水瓶裏,不用家裏的電水壺),她小跑著就衝過去了。地上掉了一個什麽小東西,她也是”嘩啦“一下就蹲下去撿,看得我心驚肉跳,七八十歲的老人家啦。
媽媽天生皮膚好,老了雖然一把皺紋,但細看皮膚還挺滋潤;手腳掌都特別幹淨和光滑,指甲亮亮的,說明內部循環很通暢。我每次回家,她會有意無意地叮囑我早起喝水和排便,曾讓我覺得挺尷尬,中年後體會到這個細節其實很重要。
國內那一撥拿公費醫療的老人們是醫院的寵兒。像我爸這樣離休百分百報銷醫藥費的,哪怕去看個小毛病也被醫院拽著不放;時常被哄著住院檢查保養一下什麽的。我媽老說我爸沒原則,被過度醫療。
媽媽當然也不是絕對不吃藥,偶有風寒,我爸我哥會去醫務室開點藥回來;我也會給她買美國產的保健藥,她減半吃。有一次冬天出門摔了一下把手骨摔裂上了夾板;2012年夏天我在國內探親時她為了躲避在家放風的烏龜(我爸養的,定期給它們拿出來蹓躂一下),摔了一大跤,臉都青了,居然沒事。媽媽那年快80了,她笑稱自己是”硬骨頭“,歸功於多年喝牛奶、喜歡曬太陽。
媽媽是不是也有點忌疾諱醫呢?我們不便問。媽媽總說自己身體沒事,但也"推搬"(南方話,折騰/變動的意思)不起,所以很少出門。每天過著千篇一律的平淡日子。爸爸來美國探親她也堅決不來,讓我特別遺憾。好在我每年回國探親,而且20+年堅持兩周寫一封家信,夾一些近照,媽媽很開心讀我的信並看到照片,也會仔細地給我回信。直到有了更方便的微信。
媽媽直到88歲臨走前,還可以自己上下三層樓,生活完全自理,也是福氣。感謝我哥哥貼身照顧得好,爸媽都得以居家養老,生活有序。
2019年底,媽媽還是病了。我回國陪她去醫院,她也不排斥,自己準備好一瓶溫水,把病曆放在布包裏,家人開車帶著她就像走個親戚一樣。她一如既往地心平氣和。
最後心肺不好了,哥哥給安排了一個私立醫院的安養病房。去了按常規做個CT(我媽媽生平第一次),內髒各器官當然老化了,但並無大的病變。
我哥扼腕歎息,他說我們子女如果強勢一些,早些年說動媽媽時常去醫院檢查身體,她自己知道一切都好,是不是膽子更大、生活更有質量?
我不遺憾,讓媽媽對自己的身體做主,遂緣遂願更重要。
疫情期間,我和媽媽時常視頻,她關照我最多的就是”不要記掛我。生活要有規律,情緒要舒暢,至少要平靜,不去想控製不了的事情“。
媽媽走我沒能送她,但我也沒有為此痛不欲生。這是”控製不了的事情“,媽媽不會願意我為此傷心自責的,我得聽她的話。
我和媽媽之間有一個很好的closure,我知道她依然在看顧我。她的養生和養心之道,她對生活的從容和淡泊,是她給我的最大遺產,我得好好拿著。
少女時的媽媽
原來偶像是繼承了你媽媽的????。
謝謝親!好久不見,問好!
祝2022我們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