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陳默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蹭熱點,翻老賬,聊聊爬藤擇校

(2019-03-23 17:56:06) 下一個
我不是藤媽,想看爬藤真經的可以把鼠標直接拉到最後一句話。
 
提到"爬藤",也不完全是標題黨。請聽我花開兩頭,各表一枝。
 
昨天蹭紫檀高妹家暖男的熱點,寫了個兩分錢的帖,並和跟貼的網友聊到兒子學校。話說07-11年玩了幾年紫檀,總共也就發了24個帖,幾個廢話帖、幾個雞湯帖、其他都是誇孩子的王婆帖。從未細說過孩子上學的事,太小眾,說了對別人也沒意義。何況兒子那會兒在讀,他必定不喜歡我在網上曝光。
 
昨天勾起往事,想到擇校對孩子的影響。十年似水流年,貌似可以記錄一下,反饋一下。
 
兒子當年準備學visual arts這一領域。藝術類的大藤當然是RISD,我們也申請了,自行車也畫了。不知道現在是不是還是畫自行車?這大牛校也絕了,就好比考特級廚師就讓你炒一盤青菜,年年如此,你也不必去打聽考古題什麽的,地裏割三棵菜,炒去吧。
 
RISD搞個烏龍,讓兒子考TOEFL。別問我為什麽,反正解釋了申訴了,還是被要求考了。這一折騰,心也涼了。而且細想想也不合適,兒子並不想、也不適合學純藝術。
 
後來就各種忙:準備portfolio;寫簡曆;準備麵試;去菜市場一樣的全國Portfolio Day上推銷自己。不知現在還有這個菜市場嗎?還是與時俱進一切on-line或視頻會議了?
 
最後基本就是在NYU Tisch 藝術學院和 Syracuse U 之間選擇。我們家長是希望他能去Tisch,有名啊,離家近啊。但去了open house,不知怎麽我們對學院氛圍感覺不太好。如果這裏有Tisch的家長,多有得罪了。
 
Syracuse對兒子是青眼有加,郵件、明信片(為了讓家長看見吧)紛至遝來,各種美言。並承諾了兩份獎學金,不多,加起來每年一萬多而已。
 
Syracuse 最有名的是Newhouse傳媒學院和Maxwell政治學院,都是全美數一數二的。但直接拔這兩個"頭籌"太難了,兒子決定先去VPA (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
 
他準備一年級保持3.8+ GPA,二年級去拚為數寥寥的轉學名額,爭取轉入Newhouse。
 
值不值得離開繁華的紐約,去一個整體排名不佳、氣候糟糕、經濟蕭條的學校和地方?值不值得去撲一個未知的賭局(轉學院)?旁觀者估計都會說NO。
 
但我們覺得孩子開始他的生活了,讓他決定吧。我當時既沒在紫檀問,也沒問生活中的朋友。無條件支持。
 
他按部就班地執行自己的計劃。二年級,成功轉入Newhouse。全家高興啊!我也按捺不住喜悅在紫檀寫了帖,沒細說就是了。反正太小眾,非同行也不會在意。
 
這也算在自己的領域裏"爬藤"了。其實,靠這個頭籌,還真可以曲線爬藤呢,有學長就轉學去Yale了,當然是轉去人家一個普通的program而已。
 
四年的學校生活充實而愉快。
 
兩次國內實習的經曆,讓他決定畢業回國工作幾年。沒用上Newhouse超級強大的校友網絡,沒在紐約的傳媒界試試水,我覺得有點遺憾,但再次支持他。
 
他四年最大的收獲是自信心。他曾說:"我是一個ESL kid啊,居然進了Newhouse。然後,那麽多業界世家子弟、寫作高手、藝術能人,我以為我得墊底,可是,我沒有哎!” 他確實每年的成績都很好,尤其寫作,我都不知道他怎麽學的,據說靠思路。
 
我們後來回顧說,如果上了Tisch,那麽國際化的一個地方,他不會有突破重圍的感覺,隻是會覺得:“喔,我攝影/美術還不錯,所以來到這個地方。” 而在Newhouse這種逆襲的感覺,讓自己加強了克服困難,變不可能為可能的信心。這個是受益一生的。
 
他一直佩服我當年拎著兩個箱子來美國(其實我隻是眾多老留中的一員),我也非常佩服他在Newhouse的逆襲。這樣相互抬轎子,也是我們親密的一種方式。雖然外人看了蠻好笑的吧?
 
謝謝看貼。周末愉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