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陳默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安居(上):住過的房子和背後的故事

(2018-08-29 18:41:43) 下一個

上次聊到老家的房子,聯想到自己至今為止住過的一些房子,和背後的故事,絮叨一下懷個舊吧。

 

我出生的地方就在我父母目前的住家附近。我自然是一點印象也沒有,後來被拆了,也無跡可循了。

 

我五歲時,文革後期,開始招工農兵學員了。我爸爸被從五七幹校撈上來,去支援院係調整後的新學校。我們家也搬出城了。

 

依稀記得媽媽抱我坐在大卡車駕駛室裏,後麵是全部的家當。家裏破四舊幸存下來的紅木雕花大衣櫥,可以拆卸,被爸爸用線毯仔細紮好。我那會兒雖然小,但很驚歎這個衣櫥的結構,以及我爸包裹的好手藝,覺得很藝術。

 

我爸也由此斷定我是學工科的好材料,因為我對結構和拆裝感興趣。很遺憾,我長大後沒有遂他的心願。

 

到了新地方,分給我們的是筒子樓裏兩個單間。房間挺大,四四方方的,小朋友們還可以串門玩,挺開心的。

 

現在想來,那種公用盥洗室、公共廁所的環境是很差的。如何做飯我已經不記得了。不過記得學校食堂夥食不錯,家裏經常支派哥哥去買一兩份葷菜,用一個小鋼精鍋,我們叫它"小耳朵鍋"。

 

不久後宿舍樓蓋好了,是稍微像樣點的單元房。記得我們住的樓一邊兩家,露天走廊進出。廁所建在樓梯口,兩家合用。這個其實也是簡易樓,但比筒子樓進步多了。小孩子們可以在外走廊上乘涼、跳房子、看風景,還覺得挺美的。

 

記得有一次有位阿姨給我們送來一點葡萄,特別甜。媽媽洗好了讓我吃,我特別想留一點給我爸下班回來吃,就捧著葡萄在外走廊看著路口,吃得特別慢。媽媽說洗好的葡萄別放手裏盤來盤去,多髒啊。她催我趕緊吃完,我盡量磨時間。最後好像還是沒等到爸爸下班我就不得不吃完了。這件事印象特別深。"有愛就要說出來",在我小時候好像是很難的一件事。

 

再後來,學校在一個小山頭上建了一片居民樓,我們也分到一套。這個就是比較正規的公寓房了,三室一廳,其實就是兩間帶個很小的朝北小屋,廳也就是過道而已,但有獨立廚衛。

 

這套房子住的時間挺長的,但我卻一點都想不起來細節了。也許,那會兒考初中、考重點高中、準備高考,太多事兒了。

 

發小幾年前和我說,曾見到我和少年時的戀人一邊爬坡回家,一邊合吃一根冰棍。我聽了挺吃驚的:我少年時曾這麽前衛?我都不記得了。也許,不羈的青春會不經意地張揚起來,自己都不覺察吧。

 

再後來,我上大二時,我們家搬回城區,住進現在父母家的房子。

 

上次我在博文中提到的,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住處。三間朝南的大房間一字排開,高挑敞亮,最裏麵一間還帶個小開間,裏麵是通頂的壁櫥,這是當年民居中少見的。北邊還有一個小間做客房。門廳合並飯廳,很小;廚房廁所也都小;這個是老房子的缺點。但廁所裏設有浴缸,當年還不多見。

 

大學時有兩位家在蘇北的同學,每個寒暑假都在我們家落腳。蘇北那會兒沒有高速,回家都得在南京中轉,再坐長途汽車。他們都嘖嘖讚歎我們家的寬敞舒服,我也挺開心的。

 

這幢五層樓房一共二十家,是學校的專家樓,專門為一些知名的歸國教授、業界大拿蓋的,也算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安撫人心而為吧。我父母其實不夠格,但我媽文革中受衝擊,失去工作多年,學校為了補償,就說讓我媽住城裏看病方便,加上我父母在一個單位,積分也高,就得到了一套,還是最好的樓層。

 

知道這些,我就覺著這房子是媽媽的青春換來的,心裏沉甸甸的。

 

近年來,樓裏的專家們也走得七零八落了,很多房子都易手了。加上老城區越來越擁擠,居住環境也不行了。這房子也就淪落為一個舊式民房了。不過靠著一個好小學,草雞變鳳凰,成了學區房。

 

在北京住過的房子就按下不表了。

 

來美國,買的第一個房子至今一直住著。老區的小房子,61年建的,比我年紀還大幾歲。

 

搬進來第一天,我卻有一種要落淚的悲傷。為什麽呢,想到人家老美61年就住這樣的房子,樓上樓下,幾廳幾衛的,安居樂業。我們61年以及前後的幾十年在做什麽?饑荒、運動、文鬥、武鬥.......

 

想到我們的父母,在那樣艱苦的環境裏養育我們;想到我們自己物資匱乏精神貧瘠的童年......而這一切,都是人為造成的,我真的是悲從中來。

 

至今記得坐在空空的房子裏悲傷的心情。

 

說起來我也是懶人,後來的近20年裏,雖然老房子也修修補補,但卻沒有更新更大更好的房子。住慣了,也覺得挺舒服,也不想折騰了。當然從理財的角度大概很吃虧吧。

 

好,懷舊到此為止。一切向前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1)
評論
陳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redmaple56' 的評論 :

唉,我們父母那一代真的太不容易了。

您的父親在幹校下放十年啊,真是被耽誤了,太不容易了。
redmaple56 回複 悄悄話 剛剛讀到這一篇!深有同感。我我走爸在五七幹校及下放整整十年!他人生最年富力強的十年。和你們家一樣,媽帶我們還在城裏,算是一點幸運。
謝謝分享
陳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邊走邊看66' 的評論 :

哈哈,學姐很V5吧?我應該算好學生,但同時又小反叛......青少年時期那種似懂非懂、幼稚又要充大個的感覺其實很有意思的。
陳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我胖我的' 的評論 :

同意胖胖說的。P.S. 我相信妹妹一定是個不胖的美女。ID和真人基本都是反的-群眾總結的理論。:)
陳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清漪園' 的評論 :

謝謝園姐點評。

爸爸陪女兒夜裏去如廁,真感人。那個年代,下放真是苦啊。我們家倒是逃過這關,就是我爸在五七幹校進進出出,媽媽帶著孩子還是一直在學校大院生活著。不過爸爸在江南農村的幹校,說還可以(當然肯定也是報喜不報憂了)。

唉,我們父母那一代太苦了。城裏的、知識分子幹部什麽的,後來晚年還算有保證,醫療和退休金都充足,也算老有所養。工農出身的,後來在改開的大潮中又淪為弱勢,晚景堪憂,讓人唏噓。

我們這代總算慢慢走上正軌。希望我們今後的世代生活平順,至少不要因為人為的因素受罪了。
邊走邊看66 回複 悄悄話 默姐和園姐都是有故事的人啊,俺小時候住的是貧民窟一樣的地方,不過好像挺樂,沒那麽多悲慘的回憶,除了被我媽打外。 學姐少年時就有戀人了? 啥也不耽誤哈 :)
我胖我的 回複 悄悄話 園,啥也別說了,眼淚嘩嘩滴。成長是多麽讓人傷心的一件事呀。同時,今天回想起來,這樣的成長是多麽讓人感恩的一件事啊。我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一是這都是我自己掙的,二是這個過程承認我的付出和努力,三是這個過程讓我變得更強大,更寬容。

我隻是覺得我們的父母輩真是——真是——太不容易了。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我和胖胖妹妹一樣,若在中國靠分配,俺是啥房子也分不到滴,謙讓是咱們的美德嘛,哈哈。我和我們這代人一樣,啥樣的房子都住過。跟著默默妹妹回想我從小到大到出國所住過的房子,住的時間都不長,一兩年到幾年,不斷地搬家,特別是文革那些年,顛沛流離。我跟著父母去幹校,住草棚子、泥房子,最怕的是晚上上廁所,老爸總是陪著我,打著手電走過田間的小路上無比簡陋肮髒的廁所,簡直跟惡夢一樣。回北京後我跟著奶奶住過人際關係複雜又可怕的四合院,然後住公用水房和廁所的學生宿舍樓,職工筒子樓,再到住進和別的家庭合用廚房廁所的公寓樓,然後出國,再從一間屋到一座房子,我現在住的房子是我這輩子住的時間最長的,終於不折騰,穩定了,人也開始回憶了,嗬嗬。
陳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umiao' 的評論 :

是這樣的。

我長大後,尤其近年上網之後,發現自己從小的日子還是不錯的,相比於很多同齡人而言。看了有些壇子裏的訴苦帖子,我這個難過啊。

我們和我們的父母本來不應該受這些苦難的,都是人為的,那些可怕的運動,扭曲了人性,生活的貧瘠更不說了。這也是我寫到的,在美國買了房子後的那種悲傷。

有人說苦難是財富,我真的不認同。那些負麵的無奈的記憶,無法抹去。
wumiao 回複 悄悄話 你這還算比較幸運的,很多人過去的房子真的很擁擠,連廁所都是公用的。
wumiao 回複 悄悄話 你這還算比較幸運的,很多人過去的房子真的很擁擠,連廁所都是公用的。
陳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Rolfemom' 的評論 :

謝謝喜歡。

老房子,老鎮子,比較有曆史。我喜歡這樣的地方。

當然新區新房子住著舒服氣派,各有利弊吧。
陳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五湖以北' 的評論 :

據說開始回憶就說明人老了~我現在反正老想到舊事。
陳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我胖我的' 的評論 :

你說的挺對的。我也聽說過為了分房子、評職稱,鬧得不可開交的事情。

我爸媽也說剛開放那會兒,他們單位的很多領導還是比較重感情的,也正直。我爸那會兒"平反",也有些行政職務,這個也有幫助吧。那會兒大家剛從整人的文革中直起腰來,可以喘口氣,上上下下還都在幹實事,想為大家謀福利。

後來就越來越腐敗,學界也不清白了。
陳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來也匆匆London' 的評論 :

是的,搬來搬去,歲月匆匆。
陳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ustforfun' 的評論 :

是老鄉嗎?歡迎來訪。

嗯,不是師大,那會兒我們還在鄉下。
Rolfemom 回複 悄悄話 日安! 謝謝分享。 讀著讀著, 挺有趣。 發現我的過去搬家經曆跟你有些相似。 我現在也住在老區的房子, 也比我大幾歲。 :-)
五湖以北 回複 悄悄話 人一生,年輕時是希望,拚的動力,上了點年齡是回憶,醇厚得讓人沉醉
我胖我的 回複 悄悄話 我媽文革中受衝擊,失去工作多年,學校為了補償,就說讓我媽住城裏看病方便,加上我父母在一個單位,積分也高,就得到了一套,還是最好的樓層。

哎,默默姐,你講的這個真讓人感慨。那時候很多人、很多部門還都挺有人情味的,辦事情還是講道理的。這樣的事情在後來,我是怎麽也不相信會發生了。分房子的哪會這麽容易就給你一套最好樓層的房子?積分高也沒有用的,不送東西辦不成事情的。以前在國內目睹過幾次分房(我太年輕,剛參加工作,根本沒資格參與),那個慘烈、那個醜陋啊,說觸目驚心也不誇張的。記得我當時最突出的想法就是:如果我參加,死定了,啥也分不到的。心裏那個絕望呀。
來也匆匆London 回複 悄悄話 說起來我們這些中國人哪個不是搬過好多家,早期跟著父母,出了國更是要居無定所一段時期:)
justforfun 回複 悄悄話 "一個小山頭上建了一片居民樓",難道是南師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