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81)
2009 (109)
2010 (67)
2011 (60)
2012 (46)
2014 (49)
2015 (47)
2018 (45)
2020 (30)
2021 (75)
2022 (58)
2023 (54)
2024 (69)
2025 (2)
《Her》可謂一個貌似荒誕的科幻愛情片:感情不順、個性內向的中年男人Theodore(Theo),愛上他的電腦操作係統Samantha-一個性感的女性聲音,僅僅是聲音。
大家可能會想:這是基於新近的Siri 係統,攢巴出來的故事吧?其實,編劇兼導演Spike Jonze十年磨一劍才寫成這個劇本,並最終搬上銀幕。
我原以為自己是高科技白癡,也從不打電玩,這不是我的茶吧?但電影開篇不久就吸引了我,不再有“come on! 人怎麽能愛上機器?”這樣的質疑。反而,我看到很多尋找自我,定位relationship的感人而精彩之處。
Joaquin Phoenix 主演的Theo是孤獨的。工作是孤獨的:對著電腦為客戶撰寫“生命之函”,那些表白、祝福、道歉;生活也是孤獨的:孑然一身,追悔著和分居妻子Catherine的破裂感情。
紅塵中風生水起事業有成家庭完整的“成功者”們,很可能會給Theo貼上一個loner 甚至loser的標簽:無奈,無能,隻能去愛機器咯。
可是,不見得。我從《Her》中看到對relationship 的微妙詮釋。這其實對任何人都是艱深的功課,不敢輕言畢業。
人們在一起,進而言愛,更多的是為了精神上的扶持。目前的社會,早已無需男耕女織,完善的服務也讓很多男女分工成為多餘。一個離開女人就吃不上飯的男人,一個離開男人怕黑怕鬼不敢睡覺的女人,需要的是提升獨立性而不是找伴。
男人回家,飯在桌上、幹淨衣服掛在櫥裏,固然讓人溫暖,但男人也可以自己下廚,可以送幹洗、請cleaning lady,幾十塊錢讓自己衣裝筆挺、家裏窗明幾淨;大雪紛飛,男人呼哧呼哧鏟雪,女人奉上一杯熱茶,固然珠聯璧合,但女人也可以雇個鏟雪車, “哢哢”兩鏟子就完事了。
所以,我們為什麽要有人相伴?是為了讓自己更愉快,心靈上,和身體上。
有時女人訴苦,別人會勸:他沒有出軌,沒有家暴,沒有不良嗜好,不錯啦!就這麽過吧!我常常困惑:怎麽沒有人問問他們愉快嗎?還可以彼此放鬆地做自己嗎?還可以不為了糊弄而為了樂趣而做愛嗎?
Theo之所以愛上虛擬的Samantha,很大的原因是他可以自己和自己對話,自己找到內心的快樂。他和Samantha分享著一切,並從頹廢中站起來,享受生活的細節:在地鐵站開心奔跑,去沙灘曬太陽,做可口的晚餐,獨自起舞,當然,也有實質的益處:書出版了,電郵有人整理了,連開會、買禮物也有人提醒或出主意了......
有一種說法:戀愛的時候,你愛上的是戀愛中的自己,而和對方無甚關係。當然,對方要是個合適的人,足以觸動你心裏美好的東西,從而讓你自己感受美好。
可惜,那些務實的套路:承諾、希求、偽裝、改變,終究會擺上桌麵。兩個人各自的快樂將變成兩個人的共同的負擔。Theo和Catherine就是例子。如影片最後Theo給Catherine信中所說“I always love you because we grew up together, you made me who I am. ” – 多麽厚重美好的感情,卻依然不堪重負。多麽可惜!
Spike Jonze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說的一段話我特別特別認同,他說Thoe & Samantha相愛,是因為: “When he accepts her for what she is. When she’s not pretending to be something she is not and when he is not wanting her to be something she is not. Which is any age-old relationship”.
有人會說,“切,不就是‘做一個真實的自己,不希求對方改變’ 嗎?誰不知道?”可是,紅塵中,多少人可以真正做到?時刻做到?長期做到?
即使Theo和Samantha ,沒有任何俗物牽絆,如同他和一個女版的自己共存,但隨著Samantha的“成長”和係統的升級,世俗的分享獨占嫉妒等等的引入,他們也很難繼續做到Jonze上麵所闡述的了。
Samantha說:This is what I am now. This is who I am now. 請允許我走吧。
Theo: "I love you."
Samantha: "Me too. Now you know how"
我覺得這個“who"特別畫龍點睛。Samantha原本是,也應該一直是“what I am",人性的加入,終結了他們的關係。
Theo 這時確實 know how to love了. 他給前妻凱瑟琳的信讓我感慨:“I am sitting here thinking about all the things I want to apologize to for, all the pain we cause each other, everything I put on you, every day I need you to be or need you to say, I am sorry for that.
... Whatever someone you become, wherever you are in the world, I am sending Love. ..."
那種不知不覺中的“I need you to be, and I need you to say”,真正是無形的殺手。
對我來說,這部電影非常smart,非常sweet,也讓我自省很多。我非常喜歡。
Joaquin Phoenix的表演可圈可點,Scarlett Johannson 的聲音真是性感迷人。Jonze竟然在電影殺青後把原先英國女演員Samantha Morton的配音完全放棄,讓Scarlett重新開始,這份精益求精讓人欽佩。城市場景設計由大名鼎鼎的Liz Diller參與,她是曼哈頓High Line Park的設計者。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上海的“廚房三件套”地標大樓也隱約出現其中,說明有未來感,好事。
我唯一有點小失望的是結尾。
Theo 寫完給Catherine的信,我以為電影可以收尾了,可是,沒有。Theo和老友Amy上了樓頂,嚇我一跳,以為他或他們會跳下去(如果這樣也非常匪夷所思),好在,沒有。Amy慢慢靠上Theo的肩頭,然後呢?成為他的“Her"?我不知道。也許這樣比較正能量,隻是我個人覺得沒有必要。
晴妹:謝謝你一貫的關注!
新年這幾天有點低落,你理解的,所以都沒有上來,直到今天。
來年我們一起勉勵扶持交流。一切都會越來越好的,我相信。
祝福馬年一切順利!
婭米春節好!你那兒又開門了,太讓人高興了。來年多寫啊。
春節好!有機會去看看,希望你喜歡喔。
哈哈,我的解讀說不定和電影是南轅北轍的。:)
謝謝你這麽高的評價。謬讚啦!
你先生喜歡,那是你翻譯的功勞,絕對的。
哈,我知道你是誇我影評寫得好。:)不過,我自己發現一個毛病:有劇透。我也寫高興了就忘了這事兒,曾被人提醒過。
不容易啊不容易!好的關係需要經營的。
默默,這些年下來,歲歲年年,珍重!
新春愉快,健康平安,吉祥如意, 心想事成!
對這個故事我沒共鳴,對你的文章有共鳴。
這大概也是人的矛盾吧。:)
hahha, that also means I interpret your article to him in a nice way.
你的關於 relationship 的點評我很有共鳴:有人會說,“切,不就是‘做一個真實的自己,不希求對方改變’ 嗎?誰不知道?”可是,紅塵中,多少人可以真正做到?時刻做到?長期做到?
就是這麽回事。多少人能夠做到容忍對方的毛病卻還依然感到快樂呢?有時候需要雙方磨合壓製點自我,有時候就是沒有找對人,需要破舊立新。把握起來不容易呀不容易。
這片子不能困的時候看,都是說話,沒有提神的鏡頭。
嗬嗬,宅家久了人悶狗乏~明天要去辦公室,不想再窩家裏上班了。
謝謝心心!我也是被其中的引申的論題所吸引,寫出來大家繼續討論。:)
我上次網上看到的這部電影的連接,可是晚上太困了,看了還不到1/3就睡著了。:(
被你這一說,再找來好好看一遍。:)
蝸居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