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陳默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妄說兩句藝術和自由

(2011-04-07 17:34:53) 下一個

看到好多人在談“藝”說“艾”,我也插言兩句。

藝術,其實存在於每個人的生活中。即使是山野農婦,也不妨拄著鋤頭唱兩句山歌、抄起剪刀剪一幅剪紙什麽的。每個人對藝術的共鳴和理解常常不同,這也很正常。我們常常說:“這個是我的茶,那個不是”說的就是共鳴度,不是嗎?

喜聞樂見的主流藝術當然好啊,拍彩色連續劇就和後院種著搖錢樹一樣;畫房子畫車也不是神話。

還有的藝術是小眾的,或者他們的藝術形式奇特,或者他們的激情另類,或者他們就是有錢耍把著玩。但不論如何,如果他們不棄不離,甘之如飴,觀者的反響並不重要。而包容,則是最誠懇的支持。

何況,有時候,創作的人隻是在“做”這件事情,既沒有嘩眾取寵的初衷,也沒有要滿盆滿缽的目標。比如,我和兒子討論《I AM LOVE》時,雖然他隻是學生,但我想,他的觀點代表創作者的一麵。那就是:“這類的藝術,更多的是創作者自己的享受,或者說,他們的快樂在於創作過程中的激情、熱烈、思考。他們七年磨一部片子,隻要錢夠,別人何必擔憂?生活中的Tilda遊走在兩個情人三個孩子之間,隻要他們六個人不打架,關卿何事?”

我想,我們,作為觀眾,找到自己喜歡的作品,為自己的平凡生活添點樂趣,就行了。

艾的作品我也不懂。不過我不同意有人看到一點反應落後黑暗的作品,就給作者扣個“賣國”的帽子。這個帽子可謂是滿天飛,而且常常是生活在西方、擁有充分話語權的同胞們更樂此不疲。記得以前在城裏某論壇看到一個網友拍了一組西北城市的片片(銀川還是西寧),裏麵有拉板車、燒蜂窩煤的照片,被群毆“暴露黑暗”,還好作者不是名人,不然準要被質問“拿了主子多少錢?”

我倒是覺得藝術作品常常要取一個獨特而有特點的視角。好比我們要是去印度,也保不齊要拍街上遊走的牛、恒河洗澡的人、天葬燒屍什麽的。就是家中小兒,考大學做PORTIFOLIO的時候也放了不少北京的市井照片 – 晾滿衣服的四合院,街頭等活的民工、一臉倦容的掃街大媽。不然你讓他拍什麽?摩天大樓、亮閃閃的地鐵、衣冠楚楚的白領職員?還不如去紐約拍呢。

既然是生活,為什麽要回避?難道君不見現代別墅的牆外就是依牆而建的窩棚?豪華奔馳的邊上就是低頭拉車討生活的民眾?

我倒是更加關注作為一個公民和普通人的艾,怎麽就這麽離奇地“消失”了?任何的罪責,總要有一紙文書吧?即使沒有定案,也得讓家屬知道這人被拘在哪裏了吧?離奇消失的事件,我還以為隻有電影裏的蓋世太保才做呢。

在過過的博客裏看到她以 Martin Niemoller 牧師發人深省的短詩與大家共勉。我就貼張照片吧。 詩作刻在波士頓Holocaust 紀念碑上。


“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
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

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
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接著,他們追殺工會成員,
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接著,他們追殺天主教徒,
我沒有說話,因為我是新教徒;

接著,他們奔我而來,
可是,再也沒有人剩下,可以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April 7, 201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小泥山 回複 悄悄話 完全同意你說的。

論壇上有些人的發言,讓我很難受。

一個個異見人士,維權人士“失蹤”,真可怕!
陳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chaojiang的評論:

CHAOJIANG:是啊。寒心啊。

昨天在壇子裏不少人和我爭,說什麽在美國大街上罵政府你試試看?我說,言論自由包括表達異議,這個受方可以是個人、組織或政府。在大街上罵,若是妨害了公務,當然也不可以啊。但即使我被拘了,也會有法律程序通知我的家屬吧?人間蒸發,我隻知道蓋世太保這麽幹。

還有人動不動就拿出“主子”來說事。我看,就算有“主子”,那麽,在一個政權下,一個公民如果發表一點意見,都要想想自己是不是有“主子”,坐牢了是不是有“主子”把自己撈出來,那麽,這個政權也很恐怖啊。不是嗎?

還有人說啥喝娘的奶卻罵自己的娘,嗬嗬,這個就更有意思了。難道任何人發出點不同聲音都得先流亡不成?如果還在母國討生活,就是又喝奶又罵娘的逆子;如果拿別人的錢,就更了不得了,靠“主子”過活的“奴才”。所以呢,隻有緘口了。
陳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clipmom的評論:

別針媽:好久不見!問好!

就是這個理啊~
陳默 回複 悄悄話 過過,其實壇子裏談艾好幾天了,我一直沒有插話,直到看了你的文章。最後一段直擊我心。

不過,大放厥詞後覺得挺對不住過過的,因為我整個行文基本是重複你說的,而且說得還沒有你深刻。~~

謝謝你這麽真心和我討論,怎麽是“賣弄”,你是行家。

確實,個人看不懂或不喜歡的東西不必鐵口直斷人家不好,或是“垃圾”,包容是藝術修養的基本點。就像別針媽說的,“太多人把藝術和自己的審美混為一談”,說得太對了!而且,這樣的人還比誰都振振有詞。

今天想到一點,關於教育孩子,我們的孩子可以不上名校,可以不掙大錢,但要在寬容祥和的家庭氣氛中長大。偏執、自以為是、狹隘的思維,會影響一生的生活。

再次謝謝過過。
chaojiang 回複 悄悄話 我倒是更加關注作為一個公民和普通人的艾,怎麽就這麽離奇地“消失”了?

這也是我想問的!!!

默默好。
clipmom 回複 悄悄話 頂默姐。說的很好

太多人把藝術和自己的審美混為一談
過耳風 回複 悄悄話 今天偶然看到一句話:我對壞品位有濃厚的興趣——它比那種假想中的好品位令人激動得多,後者不過是人們看待事物的一種標準化了的方式而已。(Helmut Newton)。

這句話來形容現代藝術再貼切不過了。我們的審美觀是在常態的生活中培養起來的,所謂常態,就是上麵說的“看待事物的一種標準化了的方式”,現代藝術的重點恰恰是打破常態,傳達一種意念和新的思考方式。“美”這種傳統的藝術體現,讓人安心,因為是常態,而打破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審美習慣,讓人不安,因為這是非常態,所以很多人無法接受現代藝術。但是,你一旦開始逆向思考,一旦放開心靈,就會發現一片前所未有的景象。

其實,現代藝術的領軍人物博伊斯曾經說過:每個人都是藝術家。真的東西,就是美的東西,艾未未的裸體在我看來比那些ps過的朦朧照片美過百倍。當然,這是一個審美趣味的問題,每個人都是藝術家,不同的隻是每個人的審美趣味。

嗬嗬,我也是在學習現代藝術中,默默姐別怪我賣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