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陳默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又見嘯塵

(2008-07-12 12:52:42) 下一個
前兩天朋友借我幾本近期的《小說月報》。在六月一期上有一篇署名“陳謙”的小說,注解裏說了作者本名陳謙,筆名嘯塵。

對嘯塵這個名字,我並不陌生,並時常想起。

十一、二年前我剛來紐約工作時,閑暇時會上網看《華夏文摘》的增刊,那是我每個星期五盼望的事情。當時嘯塵常在增刊上寫文章,是我喜歡的一個作者。從她的文章中我猜我們應是同代人,她可能比我大一些;她在山清水秀、繁花似錦的廣西長大;她應該是學理工科的……

她寫的很多小小的事情、細膩的感受,讓我很有共鳴。很喜歡她娓娓道來的風格,那麽清淡、恬靜。至今還記得一些片斷-比如她出國前的外國朋友,細細囑咐她夏天要不就穿長筒絲襪、要不就不穿,千萬不要穿半吊子到膝蓋的那種;出國後她們又續上聯係,她特地去看望遠在亞利桑那的這位朋友,讓我感到女人間細碎而綿長的友情。比如她談到上學時到紐約來玩,多麽羨慕坐在通勤火車裏、身著精致套裝的職業女性,畢業後卻覺得自己過不了那樣刻板的生活……我當時會心一笑,因為我當時正是那無趣的上班大軍中的一員。再比如她說自己剛來時對什麽都覺得“romantic” :人家一個人去旅行,她說“romantic” ;人家沒事在雨中漫步,她說“romantic” ;就差說無牽無掛的homeless也romantic了。看得我也笑了,我當時也是有很多“文化衝擊”的尷尬,對“romantic” 的中美不同認知也是一例。

另外,她的出國經曆和年齡都好像都剛好在我前麵一點,所以看她的文章-不論是對美國社會的適應、旅行經驗、職場生涯、行事為人-正好給我自己一個參考。更不必說她的精采遊記、矽穀生活片斷,對我來說都很新鮮,讀來很有趣味。

回首望去,那時的我,生活相當蒼白和低潮,每個星期五看看《華夏文摘》的增刊,是貼近自己文化、讓自己放鬆的一個亮點。也許正因為這樣,嘯塵和她的文字才讓我如此記憶深刻。

後來,很久沒有看到她的文章了,覺得有點遺憾,但也很理解。網絡本來就是人來人往很隨意的地方,也許她生活忙碌而無暇上網了;也許興趣改變了;也許沒有原因就是放下了。

再後來,我也毫無理由地停止了看《華夏增刊》,雖然那裏還有很多我喜歡的作者,比如菊子……再後來,我轉而去瑪雅咖啡潛水,很喜歡那裏平和清雅的書卷氣……再後來,我自己也偶爾拾起禿筆,寫下點點滴滴……但隻要上華文網站,常常沒有來由地想到嘯塵和她的文字。

其實,隻是自己孤陋寡聞而已,我這次在《小說月報》的介紹中才知道,這些年嘯塵筆耕不綴,在網站寫稿、在報紙開專欄,並出版了長篇小說《愛在無愛的矽穀》。我所讀到的這個中篇也構思巧妙,足見她的功力見長。

讓我自己吃驚的是,既然時時想起,怎麽從來沒有想到在網上搜索一下?剛才google了一下,嘩啦啦出來幾十頁,並在一個網站看到她的照片和這兩年的近作。

看來自己真是散淡的人,對任何事情任何人,都沒有一種癡纏的熱情。放下,但還是記得;記得,但還是可以放下。

有時間我會去慢慢拜讀她的近作。她的文字讓我回想起一段淡淡的日子裏隱隱的企盼,很清淡而美好的感覺。

(July 9, 200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閑閑客 回複 悄悄話 問好陳默!我從白籬那裏看到你喜歡陳謙的文章,我也喜歡你的文章,過來看看 :)這篇寫得很真切!我也很理解和喜歡你的記得與放下論,隨心而至,而有些人是特別執著的:))
白籬 回複 悄悄話 "放下,但還是記得;記得,但還是可以放下。" 你說得真好,這就是你豁達灑脫的生活態度。
陳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爾爾的評論:
爾爾你好!

謝謝鼓勵。可能天性不夠執著吧,有時想想任何事都不值得抓住不放,不是嗎?
陳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旁白的評論:

謝謝旁白鼓勵。沒有看過她近期的文章,不過她應該是向更有深度更有技巧的方向發展了,都出版長篇了。

我是瞎寫寫身邊的事情、感受,自娛自樂。再謝旁白一貫的鼓勵。
爾爾 回複 悄悄話 "放下,但還是記得;記得,但還是可以放下。"--這是何等的境界!
旁白 回複 悄悄話 我也喜歡她的文字! 在文心社有她的集子.

我覺得你寫的比她好!
陳默 回複 悄悄話 rayray:好久不見,一切好?

我也沒有看過,你先看吧。然後告訴我感想。
rayray 回複 悄悄話 《愛在無愛的矽穀》?作為矽穀一員豈有放過的道理?一定找來拜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