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ailler plus » aux Beaux-arts de Paris : vigilance sur la censure et l’auto-censure
閱讀圖文:
http://www.faguoquan-blog.fr/txt/BlogShow.jsp?ID=12662924330471332觀看作品視頻(“巴黎美院又允許‘少勞多得’了”):
http://www.france-en-chine.fr/news/show.jsp?id=12661763843280698巴黎美院(Ecole des Beaux-arts)”(準確全稱應為“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院” - ENSAB)這幾天發生了一場幾乎使這所有史以來竭力主張藝術和藝術家創作自由的藝術學府以及整個法國蒙辱的風波。事情雖經兩天的跌宕起伏之後以“有驚無險”且幾近“喜劇”的方式結束了,但卻也給人們留下了一個值得深思的警示訊號。
先來看看事情的大致經過:
2010年2月10日星期三上午10時30分,巴黎美院正對塞納河與盧浮宮的外牆上掛出了兩個巨型黑色條幅,正反兩麵分別寫著“Travailler(工作)”﹑“Gagner(掙錢)”﹑“Plus(多)”和“Moins(少)”四個白色法文詞,給從不同方向走來的行人造成不同的組合空間,形成一個特定的含義。例如,依照各種排列組合與聯想,人們可以得到如下這些不同含義的語句:
1) Gagner Plus Travailler Moins (得多勞少);
2) Travailler Plus Gagner Moins (勞多得少);
3) Travailler Moins Gagner Moins (勞少得少);
4) Travailler Plus Gagner Plus (老多得多);
5) Plus Gagner Plus Travailler (多得多勞);
6) Moins Gagner Plus Travailler (少得多勞);
7) Moins Travailler Moins Gagner (少勞少得);
8) Plus Travailler Plus Gagner (多勞多得);
9) Plus Gagner Moins Travailler (多得少勞);
10) Plus Travailler Moins Gagner (多勞少得)。
大凡近幾年在法國生活過的人,看到以上無論哪一個組合,都一定會禁不住(哪怕是慘淡或憤怒地)會心一笑:這不就是現任法國總統薩爾柯齊及其政府喋喋不休地鼓吹的競選口號和執政主張的翻版麽?
正是如此。這幅政治(甚至含有諷刺)意味濃重的裝置作品出自生在福建廈門長在香港的中國藝術家高小蘭(Ko Siu Lan)之手,是巴黎美院﹑倫敦王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 Londres)和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Lasalle College of Arts, Singapour)聯合舉行的一次名為“七天的周末(Le week-end de sept jours /The Seven Day Weekend)”的集體展的參展作品。
可是,高小蘭的作品在外牆上剛掛出才幾小時,卻被美院院長室下令緊急拆除,連和藝術家本人通氣商量的時間都不給。究竟是什麽原因促使巴黎美院院方作出這麽倉促而笨拙的“禁展”決定的呢?校方提出的理由是,藝術家戲劇性地把國立學校用於教學的公共建築物作為傳達訊息的工具來展示作品,但卻沒有任何關於作品標題﹑作者以及展覽相關的說明,而且作品又明顯影射某一特定政治背景;於是,美院認為此舉可能影響“公共服務的中立性”,因而才從外牆撤下,並建議高小蘭和其他參展人一樣,將作品移至學校內展覽。這是校方的“官麵”解釋,但據法國“89街”資訊網站(rue89.fr)記者的分析,更為“私下”的原因是:學院正麵臨和政府各主管部商談延簽學校經費籌措協議的敏感時期,不想因為這一飽含政治諷刺含義的作品而得罪政府乃至總統本人;所以,才這麽匆匆忙忙地抬出“公共服務的中立性”這一理由,撤下作品。
可是,美院的做法不僅引起藝術家本人的不滿,而且在法國媒體披露後,引起極大的反彈。一時間,“一位中國藝術家作品遭巴黎美院查禁(censurée)”的消息立即傳遍互聯網和其它媒體,成為一個差不多具有爆炸性的“醜聞”;以致在短短一兩天之內,在“穀歌”法文版輸入“censure aux beaux-arts(美院審查)”查詢,立即就能顯示20多萬條相關的新聞!高小蘭本人也頻頻接受記者采訪,敘述對發生事件的不滿與驚訝,除要求美院履約恢複作品陳展外,還準備委托律師,向行政法庭提起訴訟。許多藝術家也對巴黎美院的做法表示譴責。法國在野黨社會黨更是抨擊該事件是“政治審查”。巴黎市市長貝爾特朗•德拉諾埃(Bertrand Delanoë)對這種限製表達自由的審查深表憂慮,並主動向高小蘭提議將作品移至巴黎市政府前兩年新創辦的大型文化藝術中心“104號(Le Cent Quatre)”展出。2月12日星期五晚該集體展舉辦的首展式也被這一作品被撤事件弄得黯然失色,許多巴黎美院教師和學生都顯出憤憤不平,有人還隨身佩戴著高小蘭作品印製成的標牌......
然而,到了星期六,事件出現了喜劇性的轉機:原先一直保持沉默的文化部長弗萊岱裏克•密特朗(Frédéric Mitterrand)終於出麵幹預,要求巴黎美院立即將作品原樣懸掛展出。據說,密特朗甚至還在2月13日星期六下午親自打電話給高小蘭,說他於星期五才獲知此事,而他對發生這一“蠢事(histoire idiote)”深表遺憾。
至此,巴黎美院的“少勞多得”事件終於落幕告終。高小蘭的那兩個原來可能不見得能那麽吸引人的巨型黑底白字條幅終於又出現在寒風凜冽的巴黎塞納河邊,而這一下可好,由於這幾天媒體沸沸揚揚的報道,使得現在無論開車還是徒步經過巴黎美院臨江外牆的人都會很好奇(甚至有點“失而複得”的滿足感)地瞟一眼條幅上的四個字,並且都會“若有所得”地發現一個秘密:原來,高小蘭的確是“歪曲”了薩總統的“語錄”:因為,自西而東,一眼掃去,“Travailler plus (pour) gagner plus(多勞多得)”的總統“口號”竟變成了:“Travailler moins”“Gagner plus(少勞多得)”!
幸好,人們都知道這是在巴黎美院,這是藝術,是對一種不需要與現實等同或掛鉤的理想的自由表達。所以,它可以,它能夠,它應該有權利那麽威風凜凜地飄揚在和盧浮宮隔岸相對的巴黎美院的外牆上!
然而,在慶幸這一事件的圓滿結局的同時,人們也不得不對此有所思考。因為,畢竟,這一事件是發生了。而且是在雙重“可哀”或“可笑”的背景下發生:一是它發生在曆來以教導學生藝術自由為己任的法國最古老的巴黎美術學院!二是這次“流產”查禁的對象居然是位來自中國的藝術家!無怪乎,2月12日星期五晚的首展式上,有人曾痛心疾首地高呼:“這兒的藝術已經死去!”也有人則哀歎:“居然得讓一位中國女藝術家來給我們上民主和自由的課,這太不可思議了!”(當然,人們可能不知道:高小蘭雖出生在尚無西式民主自由可言的中國大陸,但可是在同屬於中國的香港的自由空氣下長大的!)
其實,深究起來,正如法國文化部長密特朗所說的,巴黎美院院長真的是做了一件“蠢事”!
而這蠢事之蠢不僅在於所謂巴黎美院作為公立學校須受“公共服務中立性”製約的借口的荒唐–難道巴黎美院什麽時候倡導推行過一種“中性藝術”?–而且還體現在一個更令人難以接受的事實,也即 “過分殷勤地(excès de zèle)”作“自我審查(auto-censure)”之中。而這種“自我審查”導致的危害,比起當政者明目張膽的審查製度,如若不說有過之而無不及,至少也是同樣可怕和可惡–盡管這種“獻殷勤式”的“自我審查”有時僅僅隻是出於對製度或當政者的懼怕而已......
於是,從巴黎美院“少勞多得”風波中,人們便可以得到一個警示:即便是在民主體製之下,公民還是應對自己的各種自由和權利保持高度的警醒,不能任憑各種在任何人身上和任何場合都有可能發生的“自我審查”任意蔓延,尤其是在作為自由的前哨和終極陣地的思想表達﹑新聞傳媒﹑藝術與文化創造領域。公民對自由的本能的(viscéral)關注﹑追求與警醒是使自由不變質的一個重要保障。
可幸的是,法國畢竟是一個經曆過了大革命並已經把各種自由和權利製度化了的國家,即便現在或將來有人一時企圖或明或暗地沒收某種公共或私人自由空間,都不是一件那麽容易的事。這次“巴黎美院風波”中,文化部長密特朗親自出來收拾“殘局”,“撥亂反正”便是一個明證。
2010年2月16日,巴黎
閱讀圖文:
http://www.faguoquan-blog.fr/txt/BlogShow.jsp?ID=12662924330471332觀看作品視頻(“巴黎美院又允許‘少勞多得’了”):
http://www.france-en-chine.fr/news/show.jsp?id=12661763843280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