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出喝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2010-10-27 21:52:14) 下一個

關於茄子的記憶,是和小時的夏天聯係在一起的,除了茄子以外,還有用暖瓶買回來的冰棒,放在床底的西瓜,空心菜杆和絲瓜湯,還有早上水豆腐的叫賣聲。父母上班去,十一點半我就要開始做飯了——有時候自己都很驚奇那麽小點個子,也能開煤氣點火用高壓鍋和菜刀(再想想現在孩子什麽都不敢給他們碰,是否愛護太過了?)——那時候都用豬油,菜油好像是很珍貴的東西——隔山差五的,爹就要買回肥豬肉來煉油,放在一個“為人民服務”的搪瓷水杯裏,剩下來的豬油渣放點細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茄子總是被很幹淨的洗在蘿篩裏,上麵壓幾根空心菜。媽媽去上班前要細細的囑咐:“中午吃茄子,把空心菜也炒了。”挨我兩大白眼,嫌她囉嗦——小時候的我,也是很有性格的!

 

我對茄子的記憶是吃油——總要不停的放油下去,要不然就粘鍋了——放水當然也可以,但是煮出來的茄子未免軟pia pia的,味道不夠好——可惡的是等它的表皮慢慢變得一點焦黑,開始軟了以後,那些油又全部出來了,拌飯當然好吃,隻是太浪費(那時候還沒有健康這一說)。茄子要用肉末調味,加一點醬油,是無上的美味。

 

長大以後來米國,在第一年裏完全不能吃任何西人店裏買來的肉——因為裏麵的血味——隻好去中國超市買廣州臘腸,切片切丁炒茄子,但總沒有豬肉末走得那麽和諧。後來有朋友介紹穆斯林開的超市,他們也是放血控淨的,卻沒有豬肉,偶爾下定決心用肉末炒茄子,那就是一個大工程:買了肉以後放在盆裏,把血全部浸出來再瀝水。幾次以後,我就決定做那個向山走去的默罕默德了。

 

最近讀《酋陽雜俎》,看到了關於茄子的一篇記載,挺有意思。茄,本來是蓮莖的名字——想想一朵蓮花的根莖被稱為茄,倒是有盎然的詩意——然而音倒是不念七一耶茄的,古音“革遐反”——意思是取革的聲母和遐的韻母,我拚了半天,沒念出來,想是革和遐的音也發生了變化,“‘今’呼伽”——今卻是唐朝了——冠詞用得也漂亮,“茄子數蒂”,茄還有其他的名稱,比如落蘇,比如昆侖瓜,最後這個名稱,卻不知是什麽典了,但是如果和黑黝黝皮膚的昆侖奴,或者冰川上的昆侖山聯在一起,倒是別致的想象。

 

去年從國內回來,帶了許多菜籽,裏麵就有茄子——我帶菜籽回來,不是出賣的,也不是自己種的,春天一到,很熱心的給阿大嫂到阿十嫂打電話:“來我們家拿菜籽了!”,想她們豐收了,總不好不送我一點嚐嚐鮮吧——段成式說“嶺南茄子宿根成樹,高五六尺。”我雖然不種茄子,不知道茄子在地裏長啥樣子,想來覺得茄子總不可能如此巨大——然而在股溝搜索茄子的時候,看到有介紹“一年生草本植物,熱帶為多年生灌木”,這才覺得唐人小說也不是亂寫的,確實有些事實基礎。

 

雖然不種茄子,然而也能為廣大種茄者提供一下種茄秘方:待茄子開花時,取茄葉鋪在路上,以灰規之,千人踏萬人踩,則茄子必大豐收。這個,在唐代口語中,被稱為“稼茄子”,現在則變得古意盎然起來。

 

食茄以後呢,有人雲:“食之厚腸胃,動氣發疾。根能治灶瘃(zhu3音)”,想了半天,沒想出來這個“厚”和“動氣發疾”是什麽意思,有人說“厚”為壅滯,想來不是什麽好事情。“瘃”為凍瘡,灶瘃,足根凍瘡也,用茄根煎水泡腳,可以治凍瘡——不過現在能讀我這篇文章的人,估計也不會再長凍瘡了。

 

這樣看來,茄子吃多了,並不是什麽好事。反而是茄子葉還有點功效。

 

我直到去北京念大學以後,才知道原來茄子並非都是長條形的,也有圓大的茄子,來米國之後,發現不僅有圓大茄子,還有圓小茄子——其實在古書中早有記載,新羅的茄子,色稍白,形如雞卵——想起那些圓小茄子,果然隻在韓國超市看到過。

 

關於茄子的吃法,我以為最美味天成的,當屬烤茄子(鐵板茄子),這是經過一千多年來無數人的實踐得到的寶貴經驗:茄子以醬油,鹽,糖,蜂蜜,紅腐乳汁,以及蠔油醃之,烤軟了,有一種奇妙的味道——但我做得複雜了,那些有層次的鮮味,多半來自於調味料。唐代的僧人已經開始炙茄子,據報道,“甚美”。想來他們可能隻抹些細鹽,加點素油,卻吃到了茄子最初始的味道。

 

今人做茄子,多半是魚香茄子,小小一缽,油浸浸的,味道真是鮮美。有朋友教我蒸茄子:茄子切段,拿去蒸軟了,用筷子一絲絲把茄子撕碎,加辣椒油,醬油,鹽,青蔥和蒜末,賣相不好,然而省油,味道也不錯。

 

在網上搜茄子的圖片,看到茄花者,也有意思。茄子留蒂,上切成小小菊花形:不用我說,看圖便知,隻是做起來太麻煩。

 

今天的我,已經不再喜歡吃茄子。美國的茄子和中國的茄子有那麽一點微妙的區別,具體來說,它的內部結構太鬆散,一旦熟了,就變得太軟,不成形狀,沒有中國茄子那種堅硬的質感,這,或許也是鄉愁的一部分吧。

 

隱侯有首《行園》詩雲:“寒瓜方臥壟,秋菰正滿陂。紫茄紛爛熳,綠芋鬱參差。”種菜,有隱者的趣味。然而我卻品嚐不出這份悠閑:我隻蹲在我們家的黃瓜秧子前,發愁它什麽時候才能生出個小黃瓜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