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小吃
(2009-06-05 02:02:02)
下一個
我一直覺得,曆史名吃一定不好吃,山野村店卻往往有著不一般的美味佳肴。
記得有一次去山西,看到書上介紹山西名菜“過油肉”,描繪得十分誘人,似乎嘴裏已經有了酥膩的香油味與肉味。去了一看,什麽呀,就是大塊肉片,寡淡無味,大失所望。因此我不再相信文人的筆墨。
很久以後,西安才漸漸重新回到我的記憶中。在西安不過呆了短短的兩三天,算是路過,也算是走馬觀花,西安留給我的印象是炎熱,是灰塵,也是回憶的甜美與惆悵。
……
每每晚上8,9點,洗漱完畢,在西安的我們,才懶洋洋的跨出賓館的門口,找夜市去了。吃過麻辣燙,吃過肉夾饃,涼皮鏡糕小奶糕,最最愛吃的卻是烤香腸。那香腸是小小的一枚一枚,在火的上麵快樂的吱吱叫著,漸漸的,油溢出了腸皮,放到嘴邊,還可以聽到“刺拉刺拉”的響聲,嘴上光亮亮的,臉上顯出了吃得太多的呆而蠢的模樣。
吃東西是越吃越想吃,萬萬不要被吃左右了頭腦,我在西安,體重就增加了10斤!皆是夜補的惡果!
回到開頭所說的“好吃與不好吃”之區分。老子不是大官,沒錢,所以去了老孫家,隻能坐在一樓,吃個普通的羊肉泡饃。我還在想,給有權勢錢財的人做羊肉泡饃的廚師,多半和在一樓給我們做羊肉泡饃的廚師不是同一人。因為我真真不覺得泡饃有什麽好吃的。想像中,被掰碎的餑餑,一定被湯泡得既綿軟又筋道(這也是以前讀《少年文藝》讀回來的),加上醇厚的羊肉湯,但是……但是……我想,隻是我們為一樣太富盛名的食品加上了太多的期望了吧。
我不覺得羊肉泡饃好吃(西安的朋友不要怪我,因為你們那裏好吃的東東實在太多了!而且多半我沒吃到真正好的),也許是因為隻有西安才出羊肉泡饃,所以它才那麽有名?
第二個要批判的是賈三包子(寬恕我!)我生長在南方,對包子確實是有點高標準嚴要求。依我說來,上海的南翔小籠算是名不虛傳,而街頭大小店裏早餐的包子生煎,也是吃一個一個美味,來一雙一雙爽口,杭州的包子微微有些膩,許是肥肉加多了,北京的包子不偏不倚,一般般,這麽多年,難忘的不是西四包子鋪,或前門那塊經營“揚州包子”的北京包子(啊呀,忘了店名了!——隻記得盛名之下,其實難付,地上又滑又膩,桌子上殘留著上撥人吃完的湯跡,服務員的抹布油膩膩……敗興),而是大學校園裏的包子,真真好吃!特別是下雪天,吃完了包子和豆腐腦之後和同學一起打雪仗去!最最該挨罵的是狗不理包子,我是去天津總店吃的,要多難吃有多難吃,湯是涼的,服務員大媽們從來不用正眼看人……而賈三的包子呢,多半隻能用平常來形容,灌湯既不十分鮮美,包子也有些許油膩,無甚出奇之處,隻還記得那黑色燙金的招牌,摞(luo)了仿佛百千層的玲瓏蒸籠,蔚為壯觀,算是一景。
旁邊依靠它生存的賈大,二,四等等包子鋪倒是沒去嚐過,不知味道是否相似?
包子就是這樣,你對它的期許很大,吃到滿意的就會真正滿意,吃到平常的就會大失所望,似乎多一個都不願意去嚐了。
回讀全文,發現可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飲食男女”。此詞之解,是吃飲食的具皮囊的男女?或並列詞組:飲食及男女,我總覺得,這是個動詞詞組,飲食,及男女之事,概括了人的一生,不免一嘻。
還是那句:我愛北京!看著google earth裏北京的衛星圖,我深深懷念著這塊度過了青春最美好年華的土地。
賈三包子,十分一般!!但是店裏的桌子就象陝西人的老臉一樣——永遠也洗不淨!!————油脂有銅錢厚,邊上還在滴!!
haha,這個故事是我以前讀書的時候同屋講給我的,比較惡趣味。說的是西安一個賣涼皮的,然後,去上廁所,然後拉稀了,然後那個啊那個啊,忽然旁邊有人說:喂,快回去,有人買涼皮啊……然後他就出去做涼皮了,然後別人指著他手上的Xx,XX說:“師傅,這是啥”……他一看,把手放進嘴巴裏一吮:“這個是芝麻醬……”
頂著鍋子跑走了……
我在西安從上學到工作一直在那裏.從不關注小吃.現在出來了,就懷念過去沒好好珍惜. 小吃是好吃.隻要不想它的衛生情況,也就滿意了.
我在國內讀研究生的同屋是從西安來的女孩子,特爽朗,她給我說了好多好多西安好玩好吃的東西。
真懷念那段年輕的時光啊!
想哦!先從袁枚開始:)記得他有個豆腐的做法,看起來很簡單的……作出來一定告訴你,哈哈
是不是要在來性子做菜的時候,照著古菜名弄些新菜譜出來?一定好吃。:-)
不過現在野味肯定沒古代多了。
這是以前貼在私房小菜的帖子,現在整理出來,重新做成一個係列放在博客裏的。
忽然想起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裏描述的那些酒樓吃食,也不知道怎麽個好吃法……
怎麽一下想起來西安小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