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融大鱷將次貸打包成證券 ZT

(2008-01-30 06:24:11) 下一個
  最精於玩錢的人敗在錢腳下

  沒有誰能比美林銀行、花旗銀行、美國銀行等號稱“世界最精明”的金融大鱷更能將錢玩弄於股掌之間,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這些金融大鱷正是敗在了錢的腳下。目前公布的全球最著名的各大銀行因次級債務危機而發生的損失已接近千億美元,這是史無前例的事。

  次級債,也就是不符合標準的房貸,這是一種從一開始就被認為是“垃圾”的東西,但幾乎所有的華爾街銀行都十分熱心地參與了這個債務擔保證券的生產與分銷的過程,也即將之層層包裝,最後都成了美妙絕倫的產品,而且這個製成品在被賣出的時候竟然都還是高價錢的。是什麽讓這一切發生的?瘋狂的逐利、賭博的心態和愚昧的盲從造就了這一切。

  金融大鱷將次貸打包成證券

  華爾街的商業銀行有沒有認真審核各項房貸的申請?難道不知道次級債務的借款人有可能甚至是很可能還不了債務?實際上是他們不在乎,因為如果一切太平,他們可以多收幾十個基點的利息,就算遇到違約者,他們也可以拍賣人家已抵押給他們的房子,當然此時的他們已是在賭房價可以不斷上漲,房子保值升值。最關鍵的是,聰明的他們更有信心請投資銀行將這些債務打包做成證券,切塊轉手賣給投資者,無論是哪種可能,他們看似都不用承擔風險,且定能賺上大錢。

  而投資銀行在包裝這一債務的過程當中,會不知道這些債務的弊端所在?不可能。正是最精明的這群人利用法律的漏洞,合法地把這些有大量問題的“鋼板”、“水管”、“木材”等原材料和一些優質的“水泥”建成了看起來富麗堂皇的一幢幢“別墅”(實際上就是債務擔保型證券,也即CDO)賣給了來自歐洲、亞洲等世界各地的買家。投資銀行家手中即可兌現大筆的財富,身家瞬間扶搖直上。

  評級機構不想破壞與雇主關係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別墅”在被證券化後能公開上市被賣出去前是需要“鑒定”的,也是穆迪、標準普爾等等評級機構需要對這些別墅進行質量評級——哪些是最優秀的AAA級,哪些又是良好型的AA級,哪些又是一般般的BBB級,哪些又是差一點的CCC級雲雲。人們現在是明白了,這些現在已完全無市場的次級債產品在當初有高達75%的比例被冠以AAA級的高評級。

  難道當初這些專業的評級機構不知道那些“別墅”有問題?不盡然,一方麵這些全新的別墅的建築過程真的是非常複雜,專業的評級機構之前也沒有研究過它,可能真的是會出錯,另一方麵,其實這些評級機構是被投資銀行花錢雇來幹活的,他們並不想去破壞與雇主的關係,因此在“不懂和不願意去懂”的雙重力量的作用下,一個個被事實證明並不可靠的關於次貸的“鑒定”意見出爐了。

  歐亞買主不幸買中次級債

  真正不懂的是那些來自世界其他各大洲的買主,即歐洲和亞洲的各大商業銀行或是股份製銀行。他們在各自國家對美國有龐大貿易順差的背景下,為了向貿易夥伴妥協,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到美國來購物,不幸的是,他們買中了次級債。

  當房價下跌、利率升高、貸款者紛紛還不起貸款時,建在沙丘上的一幢幢龐大的建築轟然倒下。最精明、最瘋狂的投資銀行家也倒在自己建造之中的,還未及時出手的一大堆“爛尾樓”裏。誰為之承擔責任?有人說是美國政府應該承擔最大的責任,正是他們不完善的法製製度,讓這一禍國殃民的產品得以“合法”產生。

  (本報特派美國記者陳海玲、方利平)

  全球最著名的各大銀行因次級債務危機而發生的損失已接近千億美元,瘋狂的逐利、賭博的心態和愚昧的盲從造就了這一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