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進入通脹時代 房地產、股市投資者成大贏家

(2007-05-10 04:55:49) 下一個
中國進入通脹時代 房地產、股市投資者成大贏家

2007年05月10日06:08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中國進入通脹時代

  如果將所有商品,包括消費品、工業品以及住房、勞動力等等,統統打捆列成一個指數進行統計的話,結果肯定顯示,近年來商品物價整體是上漲的,而且漲幅不小

  ■ 徐斌

  不久前,一項由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和國內13家頂級研究機構共同推出的最新預測顯示,今年第二季度CPI將達到3.1%的新高,央行應該“順理成章”地再次加息。

關於通脹問題,媒體各界對此目前開始熱議,基本共識是目前隻是溫和通脹。確實如此,比起上世紀1980、1990年代CPI動輒10%、20%左右漲幅,如果不是存款利率才2.79%,3%的漲幅簡直不值一提。這樣說來,似乎通脹好像隻是壓力,憂則憂矣,未必變成實際。

  其實不然。這要看看通脹的定義是什麽。通貨膨脹最初指因紙幣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中的實際需要量而引起的貨幣貶值現象。目前在宏觀經濟學中,通貨膨脹主要是指價格和工資的普遍上漲。如果我們把勞動力也看作商品的話,可以一句話概括通脹為商品價格的全麵上漲。現在普遍用來測量通脹的指標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CPI在近年來,除了2004年幾個月內偶爾處於高位之外,其他時候基本都處於4%以下。這樣,低通脹的說法好像也說得過去。

  但事實上自2003年開始,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指數、工業品出廠指數、房地產價格指數都是年年攀升,漲幅驚人。而股市從2005年中期開始也是大幅飆升,至今漲幅將近350%。如果將所有商品,包括消費品、工業品以及住房、勞動力等等,統統打捆列成一個指數進行統計的話,結果肯定顯示,近年來商品物價整體是上漲的,而且漲幅必定不小。

  但漲幅各有不同,基本特征是勞動生產率越低的漲幅越大,而生產率越高的漲幅越小。有色金屬、燃料等礦藏有限,不是靠技術挖潛之後,產量說上就上去的,而房屋建設周期長,土地管製嚴厲,因此房屋供給也不是隨便想上來就上來的,而勞動力的供給最難,從嬰兒落地到工廠上班最少要16年,所以工資一漲,短期想下來幾乎不可能。而工業產成品則不同,技術挖潛或者產業轉移,加強內部管理苦練內功,生產率的提高相對就容易得多。這樣2003年以來,各種商品漲幅依次排開:原材料、能源、勞動力、房屋價格漲幅最猛,工業製成品漲幅最低。結果讓一些所謂的經濟學家大呼:中國呈通脹和通縮兩重天。

  當糧價漲起來的時候,再拿CPI說通脹隻是一個壓力問題,好像很勉強了,這時官員、學者紛紛出來打圓場,再剝離糧價出CPI,搞出一個核心CPI來,這樣,通脹還是一個壓力問題。按這個邏輯,價格可以漲個不停,而通脹一直隻會是個壓力而已,因為“核心”CPI可以一直“核心”到礦泉水為止。

  其實糧價上漲,就在於貨幣如水,過剩的貨幣總是追逐生產率最低的商品。有炒樓、炒股、炒黃金的,可有誰聽說過炒礦泉水的?手機、汽車生產效率通過技術更新、生產線遷徙、加強管理,一年內增長100%並不是什麽稀奇事,但平均畝產提高20%簡直就是放衛星了。在目前中國農業普遍是小農戶經營的情況下,農業生產率的提高更是慢於國際水平,加上全球糧食價格進入上漲周期,無法通過國際貿易平抑農產品價格,CPI走高自然是情理中事。這時說通脹隻是一個壓力問題,就露餡了。

  通脹其實是一次財富大轉移的過程,是借貸者剝奪債權人的過程,那些早期介入房地產、股市或者向銀行借款做生意的,將是這場通脹過程的大贏家,而那些銀行儲蓄戶乃至未來依靠養老金度日的人將是最終輸家——而這些基本都是普羅大眾。

  所謂流動性過剩就是通脹的另一個說法而已,這個精巧的解釋長時期掩飾了國內貨幣過多供給的事實,而CPI的上漲其實就是預示中國全麵通脹時代來臨。原來的解釋不足以掩飾這個事實,這個趨勢目前還是以較為溫情脈脈的形式出現在我們麵前,但在匯率政策不變的情況下,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未來它必然表現得越來越明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