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度很不理解丁克家庭(不要孩子),以為那必是不完整的家。其實,夫妻合一就是建立家庭,有孩子的家庭是祝福,沒有孩子的家庭也是祝福。
問題是,我們大多數家庭裏孩子是“小祖宗”“姑奶奶”,移民是為了孩子,買房子是為了好學區,夫妻分居一個在中國賺錢,一個在加國陪讀。孩子的課外節目必須保證,他們的營養,睡眠和身體健康是家裏的中心任務,我和 S 每天下班後地時間,都奉獻給了兩個小人兒遊泳,下棋,畫畫,鋼琴,打球,等把她們送上床安睡了,我們也精疲力盡了,剩下的時間顯得珍貴無比,他盯著電腦,我盯著電視,我們盡量不說話,免得破壞寧靜。因為,一張口又是孩子的事,明天帶的午餐盒裝什麽?
重建夫妻關係
大人把孩子供在“神壇”,小人兒理所當然自我中心,她們的要求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霸道。我們家按下葫蘆起了瓢的例子舉不勝舉 , 小人兒更是敏銳地捕捉爹媽的不和諧音符,見縫插針地達到目的。課程要求我們重新定位家庭關係,夫妻第一,孩子其次,長輩親戚再次,我和 S 自從有了孩子就沒有了二人世界,家裏的人數 2-4-6-8 遞增,兩邊老人都成了我們家庭的一部分。我們知道應該時常一起散散步,看場電影,吃頓燭光晚餐什麽的,可是,我做不到。我骨子裏的先後順序一直是錯位的,而我竟然無心去糾正。慣性其實很可怕,我可以想見,二人世界的時候,我的腦海裏閃現的還是小人兒的影子。
人妻的角色
課程裏提到,夫妻關係要先於親子關係,我們對孩子最大的影響,不是作為父親母親的角色,而是我們作為丈夫和妻子的角色。婆婆一直有句自褒的口頭禪:“我可能不是一個好妻子,但我絕對是個好母親。” 我們覺得母親的形象偉大,孩子就有福。事實是,我們必須是個好妻子,才可能成為好母親,尤其是有女兒家庭,我今天是個什麽樣的妻子,我的女兒將來就有可能成為什麽樣。因為家庭模式是潛移默化地沿襲,如果我今天是個悍婦,我女兒成為賢妻的可能性為零。如果我今天不懂得尊重丈夫,不懂得愛和珍惜,我的女兒將來的婚姻就可能芨芨可危。如果我今天以一場雞飛蛋打的婚姻收尾,我的女兒很可能步我後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