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轉摘部分《我在澳洲當醫生》的內容,可能對有些人有用

(2007-01-31 00:52:39) 下一個
轉摘部分《我在澳洲當醫生》的內容,可能對有些人有用。全文請去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822017.shtml自閱

作者:colourwo (從文中看,住melbourne)

11. 急診科最多見的是心絞痛,你去急診,隻要說心絞痛,立即就會有床,如果是感冒發燒,等著去吧,3-6小時不等,好多人,等得燒都退了,還看不上醫生。隻好回家了。護士分診,為了避免遺漏重病人,他們有很多規則,所以往往小病當大病治了。偶爾,報紙上還是有報道,什麽腦膜炎被漏了,等等。

13. 我很少遇到種族歧視,華人醫生在澳洲還是比較受歡迎的。但也不是沒有。有一次看一個老太太,給她取血,按常規,我先交待:“你好,我是Dr Sue, 我需要取一點血做化驗可以嗎?這樣有助於我們給你一個診斷。”說完,我就準備動手,誰知老太太說:“不行。”
  
  “為什麽?” 我難以相信的問。
  
  老太太氣若遊絲的說:“因為我不喜歡中國人。”
  
  Dame, 這個邪惡的老太太。“沒關係,我可以幫你找個別的醫生。”我笑著說。就把她推給別人了。
  
  澳洲是多民族的國家,種族歧視是違法的。如果在醫院,病人挑大夫,他將得到的懲罰,就是多等一倍以上的時間。再說,急診大多數是海外醫生,他們沒得挑。別的醫院這種現象可能更嚴重些。

在醫院裏,我們沒有白大褂,都穿自己的衣服,不可以穿涼鞋,露腳丫子,(很多人還是穿的)主任們大都西裝革履。我也是穿我最好的衣服去上班,上班前一定衝個澡,鮮亮的去醫院,為了形象。醫院的衣服家裏是不穿的,弄得在家裏沒衣服穿。

15. 大醫院裏24小時有保安,一個班5-8個人,各個人高馬大。有遍及各個角落的喇叭,如果聽到叫:“灰衣服,灰衣服,去哪哪。”就是叫他們了。外國人有意思,不叫保安保安,叫灰衣服,不是醫院的人,還真不知道啥意思。這樣好,不必引起緊張。
  
  哪裏都難免有難纏的病人,如果病人有暴力傾向,護士會立即給總機打電話,總機立即叫灰衣服,不到2分鍾,4-5個人高馬大的保安就跑來了。暴力的病人,會立即被摁到地上,頭貼地,一點都動不了。如果是精神病人,醫生再給注射藥物,保證他起不來。病人家屬如果鬧事,一樣對待,不過很少。叫灰衣服的,基本上是急診,或精神病房。醫生在醫院裏絕對人身安全,從沒聽說病人打大夫!
  
  小醫院白天有保安隊,晚上就隻有警察代替了。有一天晚上,一個吸毒的,在急診等候室大吵大鬧,威脅分診護士,我還沒鬧明白怎麽回事兒,突然聽見嘩啦一聲,急診室和等候廳就被鐵屏風隔離了,原來護士按了緊急按鈕,然後護士再給警察打電話,警察很快來了,把人帶走。奧,原來小醫院是這樣保證安全的。

16. 病人對醫生不滿意,或者他們認為的醫療事故,可以去醫療部告狀。每個州都有自己的醫療部,管醫生注冊,處理種種問題。每個月,我們都會收到一本報告,講些案例,給以警示。
  
  舉一個最近的例子。有一個40歲的先生,腹痛收住院。
  
  症狀:3天來,納差,惡心,腹痛。不發燒,有排腸氣。
  
  既往史:20歲時得過自發性肺栓塞。
  
  收入一個二級醫院外科,化驗基本正常,腹平片有一些小腸擴張。給他禁食,胃管減壓,腹痛不見好轉,排很多腸氣。第三天,腹部CT 顯示一些小腸擴張,肝膽正常。第四天,病人少尿,外科大夫決定剖腹探查。手術中,未見明顯小腸梗阻,也未見小腸缺血。術後,病人仍然腹痛。第五天到第六天,病人胃管吸出糞樣液體,白細胞也上去了。CT 複查,證明小腸梗阻和腸係膜栓塞。第七天,轉去三級醫院,手術取出40厘米壞死小腸,病人多器官衰竭,終不治。
  
  家屬告:診斷不及時,導致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而第一次CT 再請專家看,實際上已顯示腸係膜栓塞。
  
  教訓:腸係膜栓塞是少見病,難診斷,死亡率50%。病人的診斷線索在他的既往史。
  
  最後賠了七位數。
  
  誰來賠錢呢?當然是保險公司了。
  
  病人經常告醫生,在美國,在澳洲,都是家常便飯。我想跟律師太多有關。律師得掙錢啊。這裏規定病曆需存7年。有時,病人會翻很舊很舊的帳。
  
  每個醫生必須上保險。有的醫生的保險高達每年6萬多。家庭醫生的收入每年隻有10萬到20萬而已,最好的不過30萬。聽到很多醫生抱怨,也聽說很多醫生因此退休。原來家庭醫生都是單獨開私人診所,最近幾年流行幾個到十幾個醫生合開診所,我想跟保險有關。
  
  我因為在醫院上班,由醫院統一上保險。具體情況,我不清楚。反正我不交額外的保險費。有一種額外保險,不是必須,個別醫生上的,一年幾百,我沒關心過。上述案例,肯定是醫院的保險賠的。
  
  專家的保險應該更高,比如,心髒科專家,泌尿科專家,很多專家同時在醫院做主任是不是因為這個,不知道。
  
  昨天,在文學城看到一片文章,說北美醫生的收入現在隻能算上流底層:“紐約時報報導,美國有錢階級已出現財富差距急速擴大現象,醫師、律師這類專業人士如今隻算是“低層上流階級”,他們和避險基金經理人、大企業執行長等超級富豪的所得差距愈拉愈大,形成“一般富有者”和“超級富有者”兩個截然不同的族群。“澳洲也是同樣的。
  
  說自己當醫生不是為了錢,顯得不誠實; 說自己當醫生是為了錢,又顯得不高尚。我該怎麽說呢?

21. 全球人口老齡化在澳洲也體現無疑。專門有老年醫學,康複中心的主治醫師和主任就是老年醫學領域的專家。所以,很多老年病人,急性期過了,就去康複中心。這跟我以前的理解不同。所以,當他們要送一個93歲的老人去康複中心,我問:“你們想要什麽樣的效果呢?” 難道讓他變成39歲不成。
  
  我前麵講過,很多老年人簽一個NFR的文件,不希望自己被搶救。NFR隻意味著不插管和除顫,基本治療是全套的。不是每個人都簽,也不是每個人都知道這個。我們有時候,要跟病人談話,提及並解釋NFR。與國內不同,交待病情要直接交待給病人,除非病人有老年癡呆,才交給家屬。
  
  希望被搶救的,哪怕他90歲,我們也會努力搶救,但要告訴他,成功的幾率不高。
  
  我有一個91歲的病人,頻發心絞痛,因為年齡太大了,心內科做不了什麽幹預,比如心髒搭橋,就保守治療。跟他談起NFR, 他希望自己被搶救,原因是他放不下他的有輕度老年癡呆的妻子。唉,人到了一定年齡,往往是,腦子好的身體不好,身體好的腦子不好。我於是請心內科主治醫師會診,就在會診當中,他心髒休克,緊急搶救,雖然心髒複蘇了,他最終沒能活下來。
  
  重病人,自己不能做決定的,如果預後不樂觀,都會跟家屬交待,簽NFR, 做保守治療。我覺得家屬很理解,跟他們很信醫生有關。醫生畢竟不是上帝。
  
  臨終病人怎麽辦?醫院裏有一組人,叫做: “ Palliative Care” 前麵一個詞是減輕的意思,大約是減輕痛苦。所以臨終病人,就交給他們。這時,所有治療都停止,隻給止痛安眠藥,讓病人安寧的死去。還真有病人,臨終治療了,自己又好轉了。一個矽肺病病人,肺功能很差,又有心衰,住院很長時間,好不容易好點了,回家了,第二天又心衰回來了。這次怎麽都不好,轉臨終治療,連氧氣都停了,隻給點嗎啡。我晚上去看他,他躺在床上半昏迷,護士還給他放著電視。誰知,第二天早上,他居然坐在床上看報紙!奇跡呀奇跡。我們知道,小劑量嗎啡對心衰是很有療效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