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些居

有些些欲說向黃昏,西窗竹。
個人資料
正文

舊家燕子何處棲

(2009-12-02 13:43:08) 下一個

二十八年過去了,這回是乘飛機回來的。小車奔馳在寬闊平坦的公路上,路兩旁一排排比鄰相接的是頗具歐洲風情的樓房。望著車窗外後退而去的樹木,腦海中浮現的卻是二十八年前那個夏日的清晨,窄窄的街道和街道旁老舊的四合院。

那是我記事以來第一次回老家。下了火車,和弟弟一起跟著父親,坐著三輪車,穿過大街小巷,來到祖母的大院。我一向方向感極好,誰知回到老家卻分不清東南西北了,總以為祖母那坐北朝南的大院的大門是向西開的。院子有兩道門,大門二門之間有一眼廢棄了的水井,據說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祖父花大錢請人打的。父親小時候的夏天,常常把西瓜丟入井水裏拔涼。進了二門,穿過內院,就是房了。正房和二門之間,沿著院牆建有回廊。雨天進了二門,不用打傘,走回廊就可回到房裏。與北方的四合院中的正房不同,祖母的正房中間是個前後透風的很大很寬的過堂,夏天一家人晚飯後常常坐在過堂裏聊天乘涼。過堂兩邊是曾祖父母、祖父母、姑婆、大姑姑和父親的住房。第三進院落的後罩房各屋裏住著其他幾位姑姑和叔叔,東北角上的那間則是廚房和餐廳。五十年代初期城市房改,“住者有其房”,部分房屋被占被租,隻有兩間半臥房和廚房餐廳還留給了祖母,後來過堂的一部分和回廊也被占租者改建成臥房和倉庫。九十年代舊城改造,諾大的一座院落又被兩套小小的單元房換走了。

祖母的舊院子還在嗎?據說那曾是清朝時期的考場,不知是否會被保留下來?

第二天,拜見過親族中的長輩後,父親陪我回去探望舊宅。信步漫遊在寬敞的大道上,望著路邊的商店,一點從前的影子都找不到了。原本就不曾熟悉過的城市變得更加陌生了,陌生得好象從來不曾來過。站在鼓樓門外的十字路口,指著對麵馬路拐角處的一家商店,父親第一次告訴我,那曾經是我們的家產,當年的店麵比現在的大得多,五十年代初祖父簽字,無條件上繳國家了。穿過鼓樓門洞,是新修的仿古街,走了不遠的一段路,在一座舊式房屋前,父親站住了,那就是老家舊址。大院的門沒有了,大門二門之間蓋起了仿古式青磚瓦房,內院和第三進院落的地上都鋪上了石磚,正房和後罩房也都被新建的仿古式建築取代了。老宅沒有了,隻剩下地基和搬不走的土地任我憑吊。

失去了重訪天一閣的雅興,更無意去阿育王寺天潼寺膜拜,第三天又拖著堂妹回到了老宅舊址。站在內院的樹下,耳邊回響的是二十八年前那夏天的傍晚,乘涼時小胖表哥和弟弟堂弟的吹牛聲;望著正房地基上新起的青磚房,腦海中浮現的是和麗表妹在祖母床下的地板上抵足而眠的情景。二十八年過去了。二十八年前一家三代近三十人歡聚一堂;二十八年後重返故園,有意尋根的我徘徊在舊宅院基······

舊巢沒了,舊家燕子何處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