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些居

有些些欲說向黃昏,西窗竹。
個人資料
正文

傑的掙紮——融入主流

(2007-12-20 19:53:27) 下一個

            傑喜歡社交,人一多就興奮。一個來月大時去體檢,中間餓了,吃了奶後不睡,趴在爸爸的肩上,豎著小腦袋東張西望。三、四個月大時,去照相館照相,往鏡頭前一坐,就嘎嘎嘎嘎大笑不止。一歲多時去動物園,什麽狗熊大象的一概不感興趣,小腦袋轉得像撥浪鼓,一雙大眼睛滴溜溜地隻看人。再大一點,隻要見到院子裏有小孩就要往外跑。對他來講,和朋友在一起玩比什麽都重要。 

            幼兒園、小學時期沒有聽傑抱怨過缺少玩伴,左鄰右舍也有不少同齡孩子。五、六年級開始,傑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男男女女,清一色的白人,隻有他一個有色人種(我們這裏亞裔人口隻占1-2%)。很有意思,傑的朋友們都是他學校裏的同學,幾年足球隊的隊友們沒有一個名列其中。事實上,他和球隊隊友們之間的交往僅限於足球,大概因為彼此不同之處太多,缺少共同語言。 

            傑的語言行動等等各方麵都相當美國化,似乎在社交方麵也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傑在他的作文中坦白說,他童年時期最大的夢魘就是被邊緣化,不能融入主流,最害怕的是被稱作亞裔nerd。他曾經在數學課上裝傻,故意回答不出老師的提問。他也曾有意逃避淡化自己的亞裔背景,力求穿戴打扮言行舉止都和朋友們一模一樣。“雖然我們長相不同,做的事情也不能完全一樣,但至少我可以穿戴得和他們一樣,參與我們大家都喜愛的活動。”為了討同學喜歡,傑曾經三天兩頭在課堂上和老師貧嘴,滑稽幽默,一進教室就逗大家開心。高中時,傑非常努力地擠進了校足球主力隊,每到有比賽的那天,他就依照傳統,穿著隊服,和隊友們一起趾高氣揚地走在校園裏。他也曾在一次慈善活動中,和隊友們一起剃了個雞冠頭。“有歸屬感真好。” 

            隨著年齡的增長,傑開始認識到,無論他怎麽做,無論他多麽努力地“求同”,他都無法掩飾否認他的華裔身份,他的身體上生命中的某一部分就是與眾不同。盡管他和朋友們關係融洽共同處甚多,但在關心的問題和追求的東西上,還是有一些不一樣。“少年時代追求的完完全全地融入隻會使我時時刻刻處於一種不平衡狀態,在兩種文化的夾縫中苦苦掙紮。”“不同的文化背景鑄就了不同的我,無論我是否喜歡願意。”“雖然我不能改變消除兩種文化間的不同之處,但至少我可以試著尋找到一個平衡點,讓東西文化在我體內融匯共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偶燈斯陋 回複 悄悄話 Thank you for sharing this observation of your son!
"不同的文化背景鑄就了不同的我,無論我是否喜歡願意。”I am sure he has obtained the best of the both worlds--Chinese and American, a bi-cultural identity.
Happy New Year!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