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伊若開戰將殃及中國:何以猝然臨之而不驚?

(2007-03-09 12:09:29) 下一個
 中評社北京3月9日電/環球時報刊載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教授、戰略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的文章指出,美國對伊朗動武已是箭在弦上。動武與否,關鍵在美國。國際原子能機構認為,伊朗造原子彈還需5-10年。盡管如此,美國對伊朗核濃縮活動卻極其苛刻,對比其在朝鮮核爆後的委曲求全的態度,不難看出,問罪伊朗,核問題隻是個幌子。其背後有著對美國重大的國家戰略利益的“妙算”。

  從地緣政治上看,伊朗是橫亙在美國中亞-中東-南亞連接通道上的最後關卡,而推翻伊朗反美政權,則是美國實現“大中東民主改造計畫”的關鍵。更為緊迫的是,美國經濟出現了全麵衰退的征兆,資本流入額與經常專案逆差之間的差額,意味著美國經濟出現了“大窟窿”,這必然會動搖美元資產持有人的信心,將進一步推動美元加速外流和美元貶值。要製止美國經濟動脈的“大出血”,軍事打擊伊朗不啻是一劑猛藥。

  打擊伊朗,會影響到世界60%的石油出口,導致石油價格暴漲,全球經濟將重新洗牌。據有關經濟機構預測,國際市場石油價格每漲10美元,美國經濟增長率將回落0.2%、日本經濟將回落0.4%、歐盟將回落0.5%,而發展中國家將平均回落1.5%。按照蘭德公司和布魯金斯學會的分析框架,如果世界石油供應量減少9%(這大致相當於伊朗的出口份額),石油價格將上升120%-180%。在這種局麵下,美國經濟相對於更糟的世界其他國家來說有可能水落石出,重新受到國際金融資本的青睞和追捧。那時的美國經濟不僅能比其他國家更快地擺脫危機,還將步入新一輪增長。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是中國也包括世界上許多國家在這場衝突中可能遭遇的境況。一直以來,中東地區的局勢發展始終在影響著世界經濟的走向。看清這一點,可以打消我們許多人的僥幸心理。誰也無法完全預知未來。與其去爭議戰爭的來與不來,或去祈禱和平,不如認真去做好戰爭危機到來的準備。

  據商務部統計,2006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達47.0%。目前全國每天消費的100萬噸石油中進口占47萬噸,進口部分的60%來自海灣地區。目前伊朗和沙特是中國最大的兩個石油來源國,一旦開戰,中國石油進口將大幅減少。有分析家指出,如果美國軍事打擊伊朗,世界原油價格將突破100美元;如果霍爾木茲海峽因戰爭被封鎖,油價有可能突破150美元。國際能源署的一項研究表明,石油價格持續上漲10美元,將減緩中國經濟增長率0.8個百分點。據美國世界安全研究所的分析,如果中國減少60%的石油進口,GDP將猛降5.4%-8%。更為嚴重的是,油價猛漲可能導致輸入性通貨膨脹,將深入地影響中國油品以及化工、電力、鋼鐵等相關生產資料的價格,增加公路、水路、航空等交通運輸行業的經營成本,推動服務業價格上漲,進而影響居民消費價格上漲,波及我國整個價格體係。同時,還將降低就業水準、縮小貿易順差、引發股票市場的暴跌,降低我國經濟的總體競爭力。摩根斯坦利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已警告“全球化時代第一次石油衝擊的到來對中國經濟衝擊更大”。

  風險還在於,對此重大危機中國在物質準備上並不充分。目前,中國的石油戰略儲備主要依賴於三大國有石油公司的商業儲備,綜合儲備天數大約為21天。即使加上剛剛開始運行的第一批國家儲備基地的儲油量,也才相當於全國30天的消費量。這與世界許多國家相比,數量差距巨大。目前美國的石油儲備量相當於消費量的158天,日本為169天,德國為117天,法國為96天,韓國現在為109天至135天之間,連阿爾巴尼亞也有90天的石油儲備。由此可見,如果美國軍事打擊伊朗,中國極有可能遭受嚴重的“池魚之殃”。

  然而,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費國和能源生產國,能源工業體係比較健全,具有相當供應能力。煤炭產量世界第一,原油年產量達1.8億噸,能源自給率達94%,對外依存度僅6%。中國能源自給率比發達國家俱樂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平均自給率70%,要高出20多個百分點。所以,中國經濟從整體上看,並不是那麽弱不禁風。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對可能到來的風險有沒有防範的物質和精神準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隻要有準備,就能“猝然臨之而不驚”,就可能將危機帶來的巨大衝擊降到最低限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