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朝鮮日報 中國把目光轉向資源寶庫——海底

(2007-02-06 10:17:09) 下一個
來源:韓國《朝鮮日報》



  這次中國的探測目標是海底。發射載人航天飛機、摧毀本國陳舊氣象衛星等,集中推行宇宙開發項目的中國現在又展開了世界海底探測競爭。中國媒體2日報道說,中國海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開發出可潛到7000米海底進行探測活動的載人潛水器。將於今年下半年開始進行探測試驗。



  中國將探測世界海底資源



  中國研製出的潛水器能承載3人,長8米、寬3米、高3.4米,外形像鯨魚。去年參與發射載人航天飛機“神舟六號”項目的開發組這次參與了潛水器的研發過程。

  

  中國媒體報道說,該潛水器可探到世界99.8%的海底。每次下潛可以在海底停留12小時。特別是,潛水器內還有照明裝置、相機、音波探測器,外殼用鈦合金製作,能抵抗強大的水壓。

  

  中國媒體報道說,美國、日本、法國、俄羅斯研發的潛水器隻能下潛到6500米海底。與其相比,中國的潛水器可以在7000米海底停留5個小時。





  海底是地下資源的寶庫



  深海資源中最受關注的是錳結核。錳結核資源集中分布在5000米海底。在陸地上各自獨立存在的錳、鎳、銅、鈷、白金等金屬,在海底卻能結合於一體形成錳結核,其利用價值非常高。



  海洋地質研究家推測說,在海底至少埋藏著1350億噸原油和140億立方米天然氣。而鈾的含量則為陸地的2000倍,達到40億噸。各國之所以展開激烈的海底探測競爭,也是因為海底蘊藏著這些豐富的資源。





深海開發競爭



  海水麵積占地球麵積的72%,為了開發深海礦物資源,法國、印度、中國、日本、俄羅斯、德國等已經從聯合國國際海底管理局確保了礦區。韓國也於2002年在太平洋單獨確保了麵積達南韓總麵積四分之三(7.5萬平方公裏)的開發礦區,計劃在未來15年內進行勘察。



  技術開發競爭也很激烈。美國早在1960年就開發了能夠下潛到4500米海底的“阿爾文”號載人潛水器,而目前的潛水器能下潛到6000米以下的海底。



  伍茲霍爾海洋科學研究所的“詹森”、蒙特利爾海洋研究所的“Tiburon”等各種深海無人潛水器能下潛到1萬米的海底。以研究機關、企業、大學為中心,對於ROV(遠程遙控無人潛水器)的研究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而在2000米海底作業的ROV已經開始批量生產。



  此前,載人潛水器的“最高下潛紀錄”一直由日本保持。日本在1989年開發了能下潛到6500米海底的“真貝號”,而其無人潛水器“海溝號”的下潛深度達1.1萬米,這是世界最高紀錄。



  法國和俄羅斯分別使用中的載人潛水器“鸚鵡螺”和“米勒1、2號”能下潛到6000米以下的海底進行勘查。韓國也於去年開發出能夠下潛到6000米海底進行勘測的“海未來號”,躋身深海潛水器競爭行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