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為中國共產主義事業,貢獻一生的美國共產黨員陽早、寒春夫婦

(2014-06-02 21:23:25) 下一個
為中國共產主義事業,貢獻一生的美國共產黨員陽早、寒春夫婦

陽早
  原名Erwin (sid) Engst,出生在美國紐約州一個農民家庭,全家靠養牛為生,他後來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學習農牧專業。1946年8月,二十多歲的歐文受《西行漫記》影響,輾轉半年到延安並接受了毛澤東的會見。


  寒春


  原名 Joan Hinton,1921年10月20日生於美國芝加哥,芝加哥大學核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女核物理學家,"中子物理學之父”費米的助手,楊振寧是她在芝加哥的同學。Hinton於1948年3月來到中國,投身中國革命。


  1949年,寒春和陽早在延安的一個窯洞裏結為夫妻。


寒春,一個富有詩意的中文名,一位超有個性的美國老太太。


  她從不穿裙子、高跟鞋,更別提化妝。但丈夫、孩子和朋友們都認為她很美。


  她是個天生的科學家,曾參與美國最早的核武器研製,然而,投放到廣島、長崎的兩顆原子彈炸傷了她的心。


  她為了理想,追隨未婚夫千裏迢迢來到中國,找到了一生的事業。


  她最崇拜的人是毛澤東,最大的夢想是解放全人類,實現共產主義。


  2009年春,88歲的她對記者說:“我對我的一生很滿意。沒有遺憾。”


  寒春:一位美國理想主義者的中國實踐


  


  寒春老人倚靠在藤椅裏,言語不多。北京的四月天,大部分人已換春裝,而寒春仍穿著棉背心,綠色的鴨舌棉帽下麵露出銀白的短發。“我怕冷。”她說。


  1979年5月,《人民畫報》曾刊登題為《陽早和寒春在中國》的報道。因為是著名的國際主義者和外國專家,那時,老一輩的中國人,很少有人不知道他們夫婦。


  轉眼30年過去。對今天的年輕人來說,寒春可能過於“革命”了,離時代有點遠。不過,了解她的經曆,會較容易理解她。她的理想,以及她對理想的執著,依然令人崇敬。


  “要想享受,就不來中國了。”


  寒春的家,在北京郊區的昌平區小王莊農場,是北方農村常見的紅磚平房小院。自1982年任中國農機院顧問以來,寒春和丈夫陽早一直住在這裏。2003年陽早去世後,寒春一人獨住,由保姆照顧。


  曾經,不少人對這個小院的簡陋印象深刻。牆體年久失修,家具基本來自上世紀60年代,這似乎與寒春和陽早雙雙享受國家副部級待遇的級別不大相稱。一張用兩堆磚頭和一塊木板搭成的書桌,寒春用了25年。“美國人講究實用,不覺得磚頭當書桌有什麽不好。”兒子陽和平解釋道。


  在寒春看來,物質條件實在不那麽重要,“要想享受,就不來中國了。”她最看重的是,不能搞特權主義。直到2007年,農機院的領導多次勸說,“現在大家都改善了,您年紀也大了,不能還住漏雨的房子。”寒春才勉強同意簡單裝修。


  現在,屋子的陳設依然奉行簡約主義,內院的門框和過道的弧形門略帶一點西式風格。客廳裏,一套竹沙發,兩張木桌,幾個書櫃。最引人矚目的是,電視背後的牆上有一幅內容為“毛主席在長征路上”的油畫。角落裏的掛曆也以毛主席為主題,書櫃裏的書名出現得最多的還是“毛澤東”三個字。寒春認為,毛澤東是20世紀最重要的人物,毛澤東思想確實為全人類找到了一個可行的道路。那也是她和陽早為之奮鬥一生的方向。


  養牛,為了共產主義


  離寒春家不遠處,是中國農機院試驗站的奶牛場。至今,每天早上起床後,寒春都要先到奶牛場轉一圈,看看前一天的生產情況。


  二十幾歲時,寒春從未想過會到中國定居,更沒想過會以養牛為終生事業。那時,她對政治不感興趣,夢想是當核物理學家,參加了美國“曼哈頓工程”的原子彈研製。1945年8月,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放原子彈,改變了“二戰”的進程,也永遠地改變了寒春的人生。從日本帶回的實況影像和照片,令她震驚。“那是日本人的骨頭和血。”她感到被欺騙了,沒有所謂“最高尚的純科學研究”,科學技術被什麽人來用很重要。她對“美帝國主義”很失望。


  “知道了不要什麽,卻還不知道要什麽。”1948年,受到宋慶齡基金會的邀請,寒春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輾轉來到了中國。當時,寒春的哥哥韓丁和他的同學陽早受到斯諾《西行漫記》的影響,已經到了中國的延安。從他們的來信裏,寒春得知了許多關於中國的事,她對“白毛女”很感興趣。


  寒春說,在陝北的日子,是她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盡管物質條件匱乏得幾乎是一窮二白,但是精神很充實,心情很愉悅。“白天下地幹活,晚上理論學習,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人與人之間很平等。”寒春漸漸感到,她找到了想要的東西,一種理想的社會、理想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1949年,在延安的窯洞裏,寒春和陽早結為夫妻,並從此追隨“美國佃農”、康奈爾大學農牧專業畢業的丈夫養起了牛。曾有人提議她參加中國的原子彈研究,寒春拒絕了:“共產主義不需要原子彈,但需要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喝上牛奶。”


  60年來,寒春和陽早耗費畢生精力主要做了兩件事:推進中國的養牛機械化和牛種改良。中國農機院原黨委書記李維民曾和寒春夫婦一起工作20餘年,他在陪同記者采訪時介紹,小王莊奶牛場的幾乎每一處細節都凝聚著寒春夫婦的智慧和心血。每一個設備都實用而精巧,每一頭都漂亮而高產。他們幾乎把養牛變成了一門藝術,並將所有研究成果無償提供給想要學習的人。許多和寒春合作過的人都說,她把研製原子彈的科學功底和精神用到了培養牛上。陽早曾笑稱,她就像一台“推土機”,無論科研遇到什麽困難,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寒春強調,養牛不僅是她的事業,也是她為了共產主義理想而奮鬥的方式。對她而言,共產主義不是什麽高深莫測的理論、“宗教”或世外桃源,那就是一種樸素的追求,一種堅定的信仰,一個她相信的最理想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類社會模式。


  “我熱愛的是中國革命。”


  采訪寒春,是一件具有挑戰性的工作。陽早去世後,加上身體原因,寒春的話少了許多,也很少接受媒體訪問。雖然她能說流利的中文,但似乎還是更願意講英文。許多問題,她都隻用一兩個簡短的單詞來回答。幸好有她的大兒子、現任對外經貿大學教授的陽和平在,更多的情況是由他來回顧,寒春也認真地傾聽,點頭或微笑表示認同,偶爾補充更正。


  起初感到,要和寒春交朋友,大概不太容易。她給人的感覺有點“硬”,不太會為了顧及別人而調整自己。不過,漸漸理解並適應她直率的性格後,又會覺得很可愛,你可以百分百地相信她所說的每一個字,那一定都是她最真實的想法。


  2004年,寒春從北京市公安局領到了中國首張“綠卡——《外國人永久居留證》。


  關於為何始終未加入中國籍,她說:“我熱愛的不是中國,而是中國革命。”


  關於現在,她說不喜歡,大家淨顧著賺錢了。


  關於未來,她最大的心願依舊是:“解放全人類,實現共產主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