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蘇修頭子”赫魯曉夫在俄羅斯人心目中地位高zt

(2007-04-29 19:12:59) 下一個
“蘇修頭子”赫魯曉夫在俄羅斯人心目中地位高
本文由 一個中國人 在 2007-4-29 08:51 發表於: .美國 ( .com )


2007-04-26   東方網 

  赫魯曉夫在蘇聯和國際共運史上的作用很大,蘇聯後期領導人的政治意識恰好是在他領導的11年內形成的。今天60歲以上的人對他印象很深,他對斯大林時期的許多陰暗麵持否定態度,結束了警察恐怖,釋放了數百萬政治犯,為近2000萬人恢複了名譽。

一提起赫魯曉夫,中國人立刻就會想到那個把斯大林“焚屍揚灰”、讓蘇聯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在聯合國脫皮鞋敲講台的“赫禿子”,那個酷愛“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的“老修”。

2004年4月17日,赫魯曉夫誕辰110周年。無可否認的是,50年前開始改變蘇聯的,正是這位在中國人和俄羅斯人心目中有著截然不同形象的前蘇共中央第一書記。

“他是個犯錯誤的共產黨人”

俄羅斯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則笑話:三位蘇聯領導人坐火車旅行。鐵軌到了盡頭,火車停下。列寧號召:“立即發動無產者搞星期六義務勞動,修鐵路,直通共產主義!”

斯大林抽著煙鬥,嚴肅地下令:“給我調100萬勞改犯來,修不通鐵路,統統槍斃。”

赫魯曉夫敲著皮鞋喊:“把後麵的鐵路接到前麵去,火車繼續開!”

赫魯曉夫在政治生涯的後期,號召全國種玉米、把黨委分成工業黨委和農業黨委、跟中共搞論戰引起國際共運分裂、把核導彈運進古巴嚇唬美國又在美國壓力下撤回……把蘇聯幹部群眾折騰煩了,終於被他的學生兼黨內同誌勃列日涅夫趕下台。

參加過蘇聯衛國戰爭的伊萬諾夫將軍90年代和記者議論赫魯曉夫的功過時說:“他是個犯了錯誤的共產黨人。他跟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不一樣,是真心想實現共產主義的,隻是方法不對頭,效果不好。”

當初蘇聯出名的“持不同政見者”、如今卻堅信社會主義的曆史學家羅伊·梅德韋傑夫,2000年對記者說,赫魯曉夫在蘇聯和國際共運史上的作用很大,蘇聯後期領導人的政治意識恰好是在他領導的11年內形成的。今天60歲以上的人對他印象很深,他對斯大林時期的許多陰暗麵持否定態度,結束了警察恐怖,釋放了數百萬政治犯,為近2000萬人恢複了名譽。

漢學家齊赫文對記者說過,赫魯曉夫也曾嚐試改革僵化的經濟,允許農民擁有自留地、自留畜,開了自由市場,“你們一反修,他嚇壞了,規定自留地上不得種經濟作物,別墅不得蓋兩層,自留畜不得超過一頭帶小牛的奶牛,自由市場隻能出售自產的多餘農副產品……”

“日子比斯大林時代輕鬆”

連斯大林的戰友、罵赫魯曉夫是“暗藏的敵人”的前蘇聯外長莫洛托夫,晚年也不得不承認,在赫魯曉夫當政時,“日子確實比斯大林時代輕鬆”。

赫魯曉夫當政的1953—1964年,蘇聯工業年增長率始終保持在9.1%—13.2%,普通人生活明顯改善。他頗有平民風格,當政時不重“形象工程”,大量建造站台簡陋的地鐵,速度比斯大林時代快一倍以上,解決了莫斯科邊緣地區的交通難題。斯大林時代造的數十棟“高幹樓”、“高知樓”,隻是讓本來就住得不錯的精英們錦上添花罷了;赫魯曉夫大造廉價的五層樓,雖然現在被嘲諷為“赫魯小樓”,麵臨拆遷,但當時圓了數千萬人的住房夢。我認識的退休女工紐拉大媽就住在這種樓裏一套60平方米的小三居,她說,60年代初她家三代五口人搬進這有熱水、有浴室的房子時,高興得又唱又跳。

在赫魯曉夫統治時,不再搞“肅反”“反革命醫生案件”之類的嚴酷鬥爭,即使莫洛托夫、馬林科夫和卡岡諾維奇等高層領導“被迫害”後,也不過是去當大使、水電站站長而已,無須吃槍子兒了。難怪赫魯曉夫1964年被勃列日涅夫趕下台時,氣呼呼地說了句大實話:“你們今天能罷免我,也多虧了我創建的寬鬆體製!”

“他讓蘇聯走向世界”

長期擔任赫魯曉夫英語翻譯的蘇霍德列夫本月初發表談話說:“45年前,赫魯曉夫打破‘鐵幕’,到世界帝國主義的心髒美國作正式訪問。由此開始了我國領導的出訪和外國代表團的來訪,共簽協議,相互擁抱……總之,他讓蘇聯走向世界。”

同人們傳聞的“大老粗、沒文化”相反,赫魯曉夫在國外脫稿講話時,語言簡樸、鮮明、有說服力。他相信隻要如實講明真相,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人民就會由衷地同情並喜歡蘇聯的社會主義。他於1959年9月在美國訪問了13天,轉了7個城市,滿懷自信地向美國人保證:“我們將埋葬你們!”當美國記者不厭其煩地用“民主”和“多黨製”糾纏他時,老赫大俗大雅:“你們又要往我嗓子眼裏塞死耗子!”

在處理無傷大雅的細節時,老赫更是遊刃有餘。在美女如雲的好萊塢,美國製片人慫恿一女星去吻老赫,老赫不等蘇聯翻譯提醒,落落大方地說:“幹嗎要等她來找我!我去吻她不就得了!”他在加利福尼亞參觀工廠時到工人食堂進午餐,對那裏的自助式售飯很欣賞:“這正是我們國家所需要學的!”

他還欣賞百老匯大街,回國後就下令修直同克裏姆林宮的新阿爾巴特大街,一側是5棟24層的住宅樓,另一側是4棟25層的辦公樓。可惜沒等他的“百老匯”修完,蘇共中央就“滿足了赫魯曉夫同誌因年齡和健康原因提出的退休請求”。

赫魯曉夫是唯一死後沒有葬在紅場的蘇聯最高領導。在莫斯科新聖母公墓他的墳前,矗立著曾被他當眾侮辱過的雕塑家涅伊茲韋斯內設計的黑白相雜大理石墓碑,似乎印證了他功過間雜的一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