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轉貼]毛澤東晚年領導“抗美援越”的智慧

(2007-03-01 19:53:45) 下一個
[轉貼]毛澤東晚年領導“抗美援越”的智慧
文章提交者:wzp6877

毛澤東晚年領導“抗美援越”的智慧

抗美援越戰爭已經過去了30多年,當年的當事人多已作古,我們或許應該可以比較冷靜地從客觀曆史的角度,探討毛澤東晚年如何進行這場“抗美援越”鬥爭。

中國在越戰前所處的惡劣的外在環境。那是冷戰時期,是兩極世界,是兩霸橫行霸道的時代,是國際矛盾極其尖銳的歲月,是中國夾在兩霸的夾縫討生活的屈辱時代,是對中國充滿敵意的時代。作為新中國的締造者,作為中國的最高領導人和舵手,為了國家長治久安,為了國境四周安寧,為了創造促進發展經濟的和平大環境,毛澤東朝思暮想的頭等大事,就是如何突破美蘇的圍堵,突破兩霸的包圍,徹底打破這種不利於新中國生存發展的國際舊秩序、舊格局。否則,連國家的生存和安全都沒有保障,還奢談什麽經濟建設!

但是,如何突破美蘇兩霸的包圍圈呢?突破點在哪?選定了之後,如何突破?都需要高超的政治和軍事智慧、非凡的膽識和魄力。

選定越南為突破點

越南和印支是冷戰時期六十年代兩大陣營矛盾衝突的焦點,毛澤東選擇這個突破點是形勢使然。但要在越南打開這個缺口,意味著必然要再次同美國兵戎相見。中國當時又正同蘇聯進行激烈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路線之爭,也是水火不容。這就意味著可能同時同美蘇翻臉,中國可能兩麵作戰,這是兵家的大忌。

“抗美援朝”時,有蘇聯作戰略後盾,現在美蘇一齊反,以一敵二,中國有這個實力嗎?有必勝的信心和把握嗎?

許多人認為,這是拿黨國的命運作一場勝負難測的豪賭。所以,對此深表疑慮不安。有文說毛澤東晚年“左傾”,“驕傲起來”,“專斷”,“不謹慎”等,都是這種情緒的反映。

所以毛晚年麵臨了兩難困境:不突破兩霸的圍堵,中國將無法生存發展,但要同兩霸攤牌,兵戎相見,中國又沒有這麽大的有形實力。怎麽辦,何去何從?但毛麵臨的最棘手的難題還是無法說服黨內的務實派,他們認為,美蘇不是封鎖圍堵我們嗎,正好我們借此關起門來,漸進地、有秩序地發展經濟科技,充實國力,以備將來有一天同兩霸攤牌。毛認為這不實際,兩霸不會讓你關起門來搞建設,樹欲靜而風不止啊!在兩霸的圍堵封鎖之下,你沒有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經驗,如何能搞經濟建設?那隻能是一廂情願的空想。

對毛澤東來說,進退都是充滿危機,他的革命生涯從來都是包圍在危機之中,但都沒有像這次這麽複雜、這麽令他嘔心瀝血,這麽險象環生。進雖危險,但可能打出一條血路;退,雖暫時自保,終將無法避免一戰。毛的一生,作過了無數次的政治和軍事賭博,對他來說,再作一次冒險的決策不難,難在必須作最壞的打算,作全麵的準備,才能“不打則已,一打必勝”,一打就要打出長期的和平。

軍事上中國如何南北兩麵作戰,而且還要準備應付可能爆發的核子戰爭?毛巧妙地運用美蘇之間的矛盾,在戰略上以霸製霸,用蘇聯牽製美國,中國同蘇聯所爭的是真假馬列主義信徒,不是搞資本主義,所以蘇聯不敢因此而聯合美國對付中國;不但如此,蘇聯為了表示它才是正統馬列主義者,才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領袖,不得不率領社會主義國家援助越南對抗美國。毛同時反過來用美國牽製蘇聯,因為美國的謀略家一直夢想分裂共產主義陣容,以中製蘇,緩解蘇聯對西方的壓力,所以反對蘇聯摧毀中國的核子基地。

對於越戰本身,美國講明了是為了維護民主自由,必須遏製中國共產主義對東南亞的擴張,一旦失掉越南,將引起骨牌效應,波及其他東南亞各國。對中國而言,越南是中國的南大門,攸關國家的安全,豈能置於美國勢力範圍,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中國為了保障東北國防安全,抗美援朝,基於同一考慮,不惜以任何代價,抗美援越,直到取得全麵勝利為止。

但是鑒於朝鮮戰爭血的教訓,中國直接參戰,犧牲太大,而且會冒同美國直接開戰的危險,所以毛采取了一九五四年“抗法援越”的奠邊府模式,間接參戰。實際上是一種隱蔽戰爭,或代理戰爭,也即讓北越出麵同美國正麵作戰,中國在背後全力提供戰略、戰術、人員和物資的支持。當然,如果美軍敢於跨越十七度線,深入北越,則用“抗美援朝”模式,派遣誌願軍直接參戰。結果,自始至終,美軍地麵部隊一直未敢越雷池一步,中國的戰略威懾,保證了北越的安全。

必須強調,毛對“抗美援越戰爭”的最實質性的貢獻是他的人民戰爭思想,當然包括他的飄忽機動、變化莫測的遊擊戰術。這是他經過數十年革命烈火千錘百煉的絕招,他用它打敗了蔣介石,現在他又傳授給越南人,用來對付美霸。但越戰期間,他的人民戰爭思想有所發展,從中國國內運用到世界範圍,不僅在中國、越南形成人民戰爭的海洋,還在世界範圍內形成波瀾壯闊的人民戰爭海洋,也即反戰怒潮,席卷歐美各國。毛的人民戰爭這一招理論上並沒有什麽深奧難解之處,但看似平淡無奇,被他運用起來,卻威力無窮,擋者披靡,使得美國的現代化武器毫無用武之力。尼克鬆總統領教了毛人民戰爭的厲害,最後不得不承認失敗,下令從越南撤軍,從越南和印支的泥沼中拔出泥足。

中國的豐碩戰果

但是,進來容易,出去難。美國不但要其數百萬大軍安全地撤出,還要體麵地撤出,真是談何容易。尼克鬆想到了中國,中國或許可以幫他這個忙。政治是很現實的,如果尼克鬆不知道是中國而不是蘇聯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在背後鼎力支持北越反美,老謀深算的尼克鬆怎麽會屈尊就駕,不遠萬裏跑到北京,而非河內或莫斯科,去向毛求教、求救?當然,毛幫助美國在越南拔出泥足,不是沒有代價的,而且要的價錢非常高。第一、承認中國政治大國的地位;第二、解除對中國的封鎖圍堵;第三、撤銷美台防衛條約,把美軍撤出台灣;第四、支持中國恢複聯合國會籍;第五、共同防蘇製蘇。

這些都在毛尼、周基的會談和《上海公報》中得到了體現和諒解。這些可是一個戰爭的勝利者才能獲得的豐碩戰果啊!

這不僅涉及到東亞的格局,更涉及到世界的格局;從此,越戰後的世界,不再是二分天下,而是三分天下,國際政治由兩極變為三極,中國由此轉危為安,脫出兩霸圍堵的困境,毛澤東贏得了豪賭,為中國殺出了一條血路。

毛周不僅同尼基談到台灣和越南問題,更談到東亞和世界的格局,如果不是中國在越戰中起著不容漠視的關鍵作用,中國有資格來談這樣的大問題嗎?美國人是崇拜實力的,如果你沒有把它打得口服心服了,尼克鬆會同你商談如何安排國際格局這樣的大問題嗎?而且,繼尼克鬆訪問中國之後,英、法、德、日等大國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幾十個二、三流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的政要爭相前往北京,朝拜世界級的元老政治家——毛澤東。毛由此從中國的偉人一躍而成為世界的偉人,從此毛不僅屬於中國,而且屬於世界,真是應了他在《沁園春》中所說的“數古今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詞句。這可是中國自鴉片戰爭一百多年來從未有過的偉大外交勝利啊!過去的舊中國一向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越戰後卻走上了國際舞台,發揮舉足輕重的政治大國的作用。

由上可見,毛晚年發揮高超的政治智慧、非凡的的政治膽識和傑出的軍事藝術,利用越戰為突破口,打破美蘇的圍堵,為中國人打出了廣闊的生存空間,為千秋後世子孫留下了豐厚的遺產,並直接為鄧小平的改革開放,鋪平了道路,提供了政治前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