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懷念十二月黨人 (轉帖)

(2006-12-14 14:44:36) 下一個
懷念十二月黨人 (轉帖)
送交者: alex707b

今天的年青一代顯然已經不知道什麽人是十二月黨人。法國人?英國人?還是德國人?他們是什麽時代的人?所謂“十二月黨人”,指的是一批俄國貴族革命家,他們因為在1825年12月於彼得堡和烏克蘭先後發動反對沙皇獨裁統治的武裝起義而得名。對俄國十二月黨人,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在世的時候都給以極高的評價;俄國著名的作家赫爾岑、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一大批知識分子更是由於受到十二月黨人的影響才走上革命的道路。這其中,就有列寧的一個哥哥,他就是一個堅定的十二月黨人,由於謀殺沙皇未遂而慘遭毒手。

翻開俄國曆史,誰都知道,十九世紀初期,俄國的農奴製度正日益走向衰敗,新興的資本主義則不斷發展壯大——在1794年法國大革命勝利和1812年俄法戰爭中不屈不撓的俄國人民在庫圖佐夫將軍的領導下大敗入侵的拿破侖軍隊的勝利影響下,俄國進步的貴族軍官開始秘密組織革命團體。他們先於1816年成立俄國曆史上第一個革命團體“救國協會”,兩年後改組為“幸福協會”。1821年“幸福協會”解散,同年成立以青年軍官穆拉維約夫為首的“北方協會”。與此同時,在俄國南方成立了以青年軍官彼斯捷爾為首的“南方協會”。雙方共同主張舉行武裝起義,消滅和廢除腐朽的農奴製度與沙皇統治,代之以進步的君主立憲製度或共和製度。

1825年12月14日,利用俄皇亞曆山大一世突然逝世、繼承者尼古拉一世尚未登基的空隙,時年29歲的穆拉維約夫領導“北方協會”成員於12月25日在彼得堡舉行武裝起義;隨後,32歲的彼斯捷爾領導“南方協會”則於12月29日在烏克蘭組織契爾尼戈夫團也舉行了武裝起義。但由於當時俄國的勞苦大眾沒有被發動起來,兩地起義很快因為寡不敵眾而慘遭鎮壓。1826年,彼斯捷爾等五位起義領導人被沙皇尼古拉一世處以絞刑,121
人遭到流放。穆拉維約夫先被處以死刑,經營救改判為20年流放,押往西伯利亞服苦役。後於1843年死於流放地伊爾庫茨克。十二月黨人領導的武裝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從此喚醒了俄國人民,促進了社會的進步,也為將近一個世紀後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勝利奠下了第一塊基石。
說到穆拉維約夫,全名尼基塔- 米哈依洛維奇-
穆拉維約夫,原是沙皇近衛軍軍官。他不僅是十二月黨人的政治組織“北方協會”的領導人,參加過1812年打敗拿破侖的俄法衛國戰爭,還親筆起草了具有革命和進步意義的《俄羅斯國家憲法》,明確主張廢除農奴製,建立君主立憲政體。應該說,穆拉維約夫是值得後人敬重的名符其實的革命先行者。十二月黨人的另一位領袖人物彼斯捷爾,出生在俄國一個大官僚家庭。他畢業於貴族軍官學校,是革命團體“救國協會”和“幸福協會”的成員,並於1821年創立了“南方協會”。彼斯捷爾也參加了1812年打敗拿破侖的俄法戰爭,平時深受西歐革命民主思想的熏陶,親筆起草了“南方協會”的綱領《俄羅斯真理》。主張廢除農奴製度;沒收部分地主土地分給農民;自由地雇傭勞動;公民一律平等;選舉權不受財產和教育限製;建立民主共和國等。彼斯捷爾在革命起義中由於叛徒的告密出賣,不幸被捕,在絞刑架上英勇就義。

轟轟烈烈的俄國十二月黨人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拋棄了財產地位、家庭妻兒、大公無私、奮不顧身一心為俄國勞苦大眾謀幸福的十二月黨人從此被俄國人民視為心目中的英雄。尤其是幾乎所有的十二月黨人的妻子、情人都不肯與十二月黨人離婚、分手,她們義無反顧、堅貞不屈、更是心甘情願地選擇了與自己的丈夫、情人一道前往遙遠的蠻荒之地西伯利亞服苦役的艱難道路。特魯別茨卡雅公爵夫人是第一個冒著風雪嚴寒動身到西伯利亞去的勇敢女性,她一生追隨她英雄的丈夫並因此病死在那裏。法國姑娘唐狄在巴黎一聽說昔日的情人伊瓦謝夫被判刑流放到西伯利亞去,立刻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俄國,並向當局要求批準她到西伯利亞去與情人結婚。有關官員不敢做主,將此事報告給沙皇。沙皇尼古拉一世雖然憤怒不已,卻也為這位法國女郎的堅貞愛情所折服,特意破例批準了唐狄的結婚申請。伊瓦謝夫和唐狄這對年青的情侶最後雙雙死在西伯利亞。這是一群道德高尚、品格超群、冰清玉潔、超凡脫俗的傑出女性;這是一群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女中豪傑、巾幗英雄。不僅如此,十二月黨人和他們的妻子、情人的光輝形象還影響了俄國的幾代人,這其中就有俄國的偉大作家赫爾岑和車爾尼雪夫斯基。以《序幕》《怎麽辦?》等著名長篇小說聞名於世的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追隨十二月黨人投身革命後,也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去服苦役。一位送他去流放的馬車夫跟他告別時這樣深情地說道:“誰擁護人民,誰就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去,這一點我們早已知道。”當年俄國的革命家在流血犧牲、忍受苦難的同時,能得到勞苦大眾這樣的理解支持和熱愛,也算是死得其所,死而無憾了。

除了車爾尼雪夫斯基,為十二月黨人及其不屈女性的英勇事跡所感動,赫爾岑也拿起自己手中的筆為革命先驅熱情謳歌:

“那些給判處苦役的流放人的妻子被剝奪一切公民權力,拋棄了財富和社會地位,動身前往西伯利亞東部去,一輩子忍受那裏的可怕氣候和當地警察更加可怕的壓迫。有的婦女沒有權力到她們的哥哥或者兄弟那裏去,她們就退出宮廷,過著隱居生活,許多人離開了俄國;幾乎所有婦女的心裏都保持著對那些受害者的熱愛……”
赫爾岑全名亞曆山大- 伊凡諾維奇- 赫爾岑,於1812年4 月6
日出生在莫斯科。他一生為俄國人民乃至世界文學寶庫寫下了許多不朽傑作。在談論俄國革命運動中的三代人物和三個階段時,列寧在自己被後人讚譽為天才論文的《紀念赫爾岑》裏寫道:

“起初是貴族和地主、十二月黨人和赫爾岑。這些革命者的圈子是狹窄的。他們與人民相距甚遠。但是他們的事業並沒有落空。十二月黨人喚醒了赫爾岑。赫爾岑展開了革命鼓動。”可以說,是十二月黨人大無畏的奉獻和犧牲精神指引赫爾岑走上了革命道路。特別是1825年12月14日在彼得堡參政院廣場爆發的十二月黨人起義及其沙皇政權隨後的殘酷鎮壓,使赫爾岑大為感動也極為憤怒。他事後回憶道:“彼斯捷爾和他的同誌們的被處死,完全驚醒了我的靈魂和童稚的夢。”在十二月黨人的領導者遭處死和流放之後,沙皇當局在莫斯科克裏姆林宮舉行盛大的祈禱儀式,以慶祝劊子手的勝利。這時候才是14歲少年的赫爾岑就擠在圍觀的人群中:“我就在那裏,在那個被血淋淋的儀式玷汙的聖壇前,我發誓要替那些被處死刑的人報仇,要跟這個皇位、跟這個聖壇、跟這些大炮戰鬥到底!”至此,赫爾岑逐漸進而完全繼承了十九世紀二十年代貴族革命家愛好自由和愛國主義的優秀思想。所以列寧這樣高度評價赫爾岑:“十二月黨人的起義喚醒了他,並把他‘洗淨’了……他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農奴製的俄國,竟能上升到與當時最大思想家並駕齊驅的高度。”
在十二月黨人起義被鎮壓三十年後,1852年8
月,赫爾岑流亡到了英國倫敦,並在這裏一住就是十三年。赫爾岑在倫敦剛剛站穩腳跟,就迫不及待地開始撰寫他的著名回憶錄《往事與回憶》。在這本回憶錄中,無論思想內容和人文事件都非常豐富與龐大,任何一個俄國革命階段和重大曆史事件都能體現出來。與此同時,赫爾岑還在倫敦創辦印發了文藝叢刊《北極星》,並將那幾位被處死的十二月黨人領袖的側麵人像和詩人普希金的格言“理智萬歲!”作為《北極星》每一期刊物的封麵——其中十二月黨人和普希金、萊蒙托夫等人的許多革命詩篇,包括被沙皇嚴厲查禁的主張言論都在《北極星》上首次問世。不僅如此,赫爾岑還搜集發表了大量十二月黨人運動的各種回憶錄式的劄記、書簡,借以披露真實的曆史,在俄國引起巨大的反響。赫爾岑無疑屬於影響一個時代的思想巨人,而他的思想,他的正直和他鍥而不舍無私無畏的鬥爭精神無不來源於十二月黨人。有鑒於此,列寧在高度評價赫爾岑的偉大功績中,其中一條就是他“在國外創辦了自由的俄文刊物……《北極星》發揚了十二月黨人的傳統。”因此,列寧號召無產階級以赫爾岑為榜樣來學習“革命理論的偉大意義”。這個意義就是:

“去與世界各國社會主義工人自由聯合起來,打死沙皇專製製度這個毒物,而赫爾岑就是用自由的俄羅斯言論向群眾宣傳,舉起偉大的鬥爭旗幟來反對這個毒物的第一人。”

現在要來說一說普希金。這個始終處於俄國詩壇泰鬥地位的天才詩人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十二月黨人的崇拜者、追隨者。

普希金於1799年出生在一個俄國貴族家庭,他在皇村中學念書的時候受到進步思想的影響,自幼愛好文學。1817年,普希金到俄國外交部任職,開始創作《自由頌》《致恰達耶夫》《鄉村》等一批歌頌自由、反對專製的作品。1820年,普希金從俄羅斯豐富的民間文學素材中汲取營養,寫成第一部敘事長詩《魯斯蘭與柳德米拉》,全詩包含強烈的民主精神。同年因為這部含針帶刺的敘事長詩而獲罪,被流放南方。在流放期間,普希金創作了大量詩篇。其中敘事詩《高加索的俘虜》《茨岡》,抒情詩《太陽沉沒了》《囚徒》《短劍》等在讀者中受到廣泛好評。1825年,就在十二月黨人起義前夕,普希金完成了曆史悲劇《波利斯?戈東諾夫》的創作,通篇否定沙皇專製統治,歌頌人民的力量不可抗拒。1826年,十二月黨人武裝起義失敗後,普希金被新上台的沙皇尼古拉一世赦免召回莫斯科。在此期間,普希金繼續堅持十二月黨人的革命思想,創作了《寄西伯利亞囚徒》《阿利昂》等優秀作品。1831年寫出了轟動至今的優秀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1836年,普希金創辦了在後來影響巨大的《現代人》雜誌(車爾尼雪夫斯基曾出色擔任過《現代人》雜誌主編)。1837年,因為愛情,普希金與政治流氓丹特士決鬥身亡,年僅38歲

1825年12月14日,十二月黨人在彼得堡參議院廣場上爆發了大起義。俄國的數百名年輕軍官,以至將軍都參加了這場起義,起義者中還有身份比王室更顯貴的望族子弟。他們為了完成推翻極權的君主製度、在國內建立民主立憲、解放沒有人身自由的數千萬農奴的偉大事業,背叛了自己的家庭,毅然放棄富裕的生活、官運亨通的特權。
沙皇政府對十二月黨人進行了血腥鎮壓,數百名起義者被押送到西伯利亞服苦役。
將軍謝爾蓋•渥爾康斯基公爵、將軍米哈依爾•馮維津、近衛大尉尼基塔•穆拉維約夫等起義者都有溫柔美貌的妻子和活潑可愛的兒女。他們的妻子都是名門小姐,不僅姿容姣好,而且都受過教育。大多數妻子根本沒有料到自己的丈夫參與了秘密活動,因為在當時的社會裏,無論是貴族婦女還是農家婦女,都無權過問政治。現在,丈夫被捕,家室被抄,她們驚慌失措,痛苦萬狀。
近衛大尉尼基塔•穆拉維約夫從牢獄中寄給妻子亞曆山大拉•格利戈裏耶芙娜•穆拉維約娃的信中寫道:“親愛的,自我們結婚以來,我沒有向你隱瞞任何事情,唯有這次起義之事。我曾多次想對你說出這個不祥的秘密,可是我真怕你為我終日擔驚受怕……現在,我給你帶來了痛苦和驚嚇,我的天使,我願雙膝跪在你的腳下,請饒恕我。”
年僅21歲、美麗嬌柔的穆拉維約娃,當時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並且正懷著第3個孩子。她收到丈夫的信後悲痛欲絕,立即回信寫道:“親愛的,請別對我說這樣的話,這使我心碎。你沒有什麽可請求我寬恕的。親愛的,我嫁給你將近3年時間,我覺得自己好像生活在天堂裏,幸福無比。然而,幸福不可能是永恒的。愛情中有天堂,也有地獄。別悲傷、絕望,這是懦弱的表現。也別為我擔憂,我能夠經受住一切。你責備自己將我變成了罪犯的妻子,而我卻認為自己是女人中最幸福的……請等著我。你的淚水和微笑,我都有權分享一半。把我的一份給我吧,我是你的妻。”
沙皇尼古拉一世想要貴婦們與“罪犯丈夫”斷絕關係,急忙修正了不予批準離婚的法律,隻要哪一位貴婦提出離婚,法院立即給予批準。
在壓力和障礙之下,有幾位貴婦動搖了。這是不足為奇的。大多數妻子堅決要求隨同丈夫流放西伯利亞。她們不懼怕任何打擊和恫嚇,不屈不撓地抗爭。她們得到了公公的同情和支持。沙皇尼古拉一世迫不得已答應了她們的要求。但政府緊接著頒布了一項緊急法令:願意跟隨丈夫流放西伯利亞的妻子不得攜帶子女,不得再返回家鄉城市,並取消貴族特權。這一法令,將要把這些往日風姿楚楚、活躍在舞會和其他社交場合的佼佼者們,永遠打入“流放苦役犯”的行列。
然而大多數的妻子們都毫不猶豫地離開了金碧輝煌的宮殿,向歡樂富足告別,向年幼的孩子們告別。
葉尤傑琳娜•伊萬諾夫娜•特魯別茨尤婭第一個在西伯利亞監獄裏與丈夫--前公爵、上校相會了。第二個到達西伯利亞的貴婦是瑪麗婭•尼古拉耶芙娜•渥爾康斯尤婭。她的丈夫是謝爾蓋•渥爾康斯基--前公爵、將軍。在她臨行前,她的好朋友、俄國大詩人普希金為她朗誦了《致西伯利亞》。瑪麗婭•尼古拉耶芙娜•渥爾康斯尤婭在以後的回憶中描述過與苦役丈夫相會時的情景:“謝爾蓋向我撲來,他衣衫襤褸,蓬頭垢麵,一陣腳鐐的叮當響聲使我驚呆了!他那雙高貴的腳竟然上了鐐銬!這種嚴酷的監禁使我立刻理解了他的痛苦、屈辱的程度。當時,謝爾蓋的鐐銬如此激動了我,以致我先跪下來吻他的鐐銬,而後才吻他的身體……”渥爾康斯尤婭是一個非凡的女子。俄國大詩人普希金一生最愛的女子是妻子普希金娜,最崇拜的女人便是渥爾康斯尤婭。
第三個來與丈夫相會的就是亞曆山大拉•格利戈裏耶芙娜•穆拉維約娃。她整整鬥爭了1個月時間,才幸運地得到流放的權力。她履行信中的諾言,告別了親愛的父母弟兄,忍痛丟下了3個年幼的孩子。
當戴著鐐銬的尼基塔•穆拉維約夫被帶到赤塔監獄的圍牆旁,會見從莫斯科趕來的妻子時,他驚詫的發現,經曆了千辛萬苦的妻子依然巧施粉黛,衣飾華貴,美麗嬌豔。文雅雍容的儀態,飄逸溫柔的舉止,為她增添了些許矜持的神采。一朵白色的星形小花別在她的頭發上,那是純潔愛情的象征。
尼基塔眼中湧出淚水:“我對不起你。你還是回莫斯科吧。我不願你與我一同身受饑寒之苦。”
“為了我們的愛情,我要永遠跟隨你。讓我失去一切吧:名譽、地位、富貴甚至生命!”淡淡的紅暈已浮上她那蒼白的麵頰。
是陽光。是空氣。是鮮花。是生命。痛苦絕望的囚犯們複蘇了。沉重而淒慘的流放生活有了轉機。
緊接著,絕大部分十二月黨人的妻子和未婚妻陸續抵達了。她們在監禁地組織起強大的“婦女社”。
法國女時裝師波利娜•蓋勃裏的婚禮是在後貝加爾地區的監獄裏舉行的。她的丈夫伊萬•安寧科夫被捕之前曾是一名前途輝煌的貴族軍官。當伊萬•安寧科夫入獄後,波利娜上呈沙皇尼古拉一世,要赴西伯利亞完婚。也許是當時沙皇尼古拉一世心緒很好,也許考慮到她是法國公民,她被很快批準去西伯利亞了。
所有貴婦們隻能一周兩次會見丈夫,每不得超過1小時。因此,她們最喜歡坐在監獄對麵的大石塊上消磨時光,瞅空與丈夫對幾句話。這是她們唯一感到快樂的消遣。有一次,士兵們粗暴地趕走她們,並用槍托打了特魯別茨尤婭。貴婦們怒不可遏,立即上訴彼得堡。在那些年代裏,婦女們與囚犯一起捍衛著自己的權力,但任何抗議都無濟於事。婦女們仍然不屈不撓,並提出要在獄中與丈夫同居的要求,長久拖延之後得到了允許。後來,她們還通過在莫斯科的老關係,爭取到了許多寬待。
在後貝加爾監獄的囚徒中間有一個未婚的小夥子,名叫瓦西裏•伊凡紹夫。在牢獄中,他萬分憂鬱,打算逃跑,因為他再也呆不下去了。他說:“與其這樣活下去,毋寧死去。”正當他悲觀絕望的時候,他收到了家庭女教師、年輕貧窮的法國姑娘尤米拉•列丹久的求婚信。他對這位性格溫和、聰明美麗的姑娘記憶猶新。當時他們情趣一致,相互尊重,然而兩人不同的社會地位,阻礙了他們愛情的萌生。瓦西裏•伊凡紹夫不願連累這位純潔的法國姑娘,但是尤米拉•列丹久卻不顧一切地來到他的身邊。
十二月黨人和他們的妻子在監獄裏度過了數十年的光陰。有多少小生命又在西伯利亞這片荒涼嚴寒的土地上誕生!在漫長的監獄生活中,最勇敢、最溫柔的穆拉維約娃成了苦役犯的第一個犧牲者。她去世時年僅28歲。在她到達西伯利亞幾個月後,傳來了兒子夭折的噩耗。不久母親去世,3年後父親又離開了人間。她在西伯利亞生下的兩個孩子,因氣候惡劣,體弱多病。更使她傷心的是,留在莫斯科的兩個女兒也患了慢性病。她時常為自己不能親手照料莫斯科的女兒而悲傷啜泣。她在給婆母的信中寫道:“親愛的媽媽,我老了。我再也不是從前您‘甜蜜的小姑娘’啦,您老人家簡直想象不出我有多少白發。”
穆拉維約娃臨死前非常悲慘。她躺有病床上,為丈夫和孩子做祈禱,眼淚沿著蒼白的臉頰滾下,最後,她又吻別了熟睡的女兒。她死後,36歲的丈夫一夜之間白發蒼蒼。
在安葬穆拉維約娃和她的兩個孩子的墓上,人們豎起了墓碑,裝飾了電燈祭壇。燈亮了數十年,祭壇至今仍保存完好。
第二個逝世的是尤米拉•列丹久。她和伊凡紹夫心心相印地度過了8年幸福生活,還生了個孩子。但是,她終因無法忍受西伯利亞的氣候和生活條件去世了,終年31歲。丈夫在妻子去世1周年時,極度悲痛,猝然死去。
與西伯利亞告別的時候終於來到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活到了這個時刻。
涅克拉索夫、赫爾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懷著崇敬的心情向這些非凡的女人俯首。在這些貴婦中,亞曆山大拉•伊萬諾芙娜•達浮多娃活得最久,她在二十世紀前夕去世。她曾經說過:“詩人們把我們讚頌成女英雄。我們哪是什麽女英雄,我們隻是去找我們的丈夫罷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