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解讀LTG之《Out of anywhere anywa
(2005-04-25 22:22:29)
下一個
另類解讀LTG之《Out of anywhere anyway》
文章來源: by小平 於 2004-07-25 21:50:54
初讀這首詩的時候,我的第一個感覺便是一種無邊無際的飄緲。
詩人以一種看似隨意講述一個故事的方式解讀著一個非現實或說違現實的存在。
這個題目,看上去是個很不合理的範疇,怎樣的一種存在可以達到Out of anywhere anyway,
這其實是一個模糊的邊界,我願意用一種數學思維方式去探討這種存在,所以我把它理解成為一個“宏”,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無限大,這是一個廣博的多維領域。但詩歌畢竟不是數學,而且一種違邏輯的詩風早已在詩界悄然興起,以LTG一貫的西洋詩風格裏,不難看出,違邏輯的方式早已滲透他的詩中,這首詩歌也不例外。從這首詩的題目,就可略見一斑。
詩人虛擬了主人公“她”,而不是“他”,也不是“你”,更不是“我”,我認為詩人是想表達一種“柔弱”,
在這幾種人稱代詞裏,隻有“她”是指代女性,而且是第三人稱,這其中就隱喻“旁”“弱”和“遙遠”等
無奈的因素。
這個故事的表象似乎就是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她”深陷一種魔咒般的愛裏,至少是一種非“倫理”的愛,有些許像童話故事裏的美人魚。雖然危機四伏,但她還是無法逃脫那夢一般的魔力。但不同的是,詩人沒有讓美麗的泡沫破裂,而是讓它“fade” 暗淡下去了,但沒有消失,而是“like the footprints of a sea bird” 像一隻海鳥的足印。一隻海鳥的足印能有怎樣的烙印?這也許是詩人自己也無法確定的結果。但這種不確定效果反而給讀者留下了許多想象的空間。
最有趣,也是這首小詩最有魅力之處,就是這樣一個“傳統”的故事,加上這極其違邏輯的一句Out of anywhere anyway讓詩的意境得到了升華。從簡單的敘事上升到一種探索。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很多的層麵,而感情層麵也是最敏感最複雜的部分。說到此,我想再引用另一個數學概念---“群”,不嚴密地講,“群”就是“集合”的“集合”的“集合”。。。可以到N,N可以是你想象的任何一種量。所以,我們的生命,生活,情緒等等,其實很像這個“群”。所以“我們”很複雜。
而詩中的“她”便可以解讀成“我們”裏的一個了,是一種“非現實”或說“違現實”,其實是“我”的深層的“存在”,那麽這個Out of anywhere anyway便可以理解了,就是我們可以想象的無極,其實最終就是“自我”。就象我們所說的取極限一樣,當Delta 趨進於無窮時候,便成了另一種形式和結果。
更進一步的理解,詩人力圖展示一種情感的窘境,這種窘境是不和世俗邏輯的,但絕對是存在式。這讓我想起卡夫卡、薩特、加繆這些存在主義大師曾對人類這種精神狀態的描述,他們不但刻畫得淋漓盡致,而且遠比我們理解的還要深刻。
詩人同時也想探索一種完美的結果去善待這種“窘迫”。這其實是一種“無奈”和“悲哀”,我們無法逃離,無法逃避“魔咒”般“美豔”的存在,但我們也“無計可施”,隻好沿著自己的“軌跡”慢慢地走下去。我的理解,這就是詩人筆下落成Out of anywhere anyway無奈廣博的含義。
本人也曾寫過一些所謂的詩,自己的所謂作品,也被很多很專業的朋友解讀過。所以我了解,一首詩歌,在詩者醞釀和創作的過程中,不一定會如讀者們有那麽多角度的感念。但當一首詩可以讓不同的讀者覺得有“我”的時候,它就成功了,這,就是詩的魅力。
Out Of Anywhere Anywa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he ran, privately
telling the lot
of her life
Newly romantic
Five charms
produced this Love
Carelessness
are dangers remote
Menace of glamour
bankrupted the mood
Out of anywhere
anyway
her dreams fade
like the footprints
of a sea
bird
---LTG, high noon, 7/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