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古: 新詩舊譯
(2005-04-25 12:34:03)
下一個
[作業/討論之三]新詩舊譯--試譯老塘沽兄現代詩新作
向來不懂新詩。見塘沽兄新作《清晨》,覺略有所感,塗鴉一闕。以舊譯新,可發一
笑,未必得塘沽兄佳作十一之意。
多麗·清晨
又晨光,赤烏送入人家。鵲聲清,偏如急鼓,催來影亂窗紗。
這素妝、芳唇未點,比不得,園裏春花。怎敢菱前,閑梳秀發,
廚堂下、且顧生涯。拾掇罷、頑皮童子,慈語囑些些。看夫婿,
倉倉促促,步遠塵沙。
日成年,年成歲月,此生曾有嗟呀?歎憑窗,慣看紅綠。
身隻在,尺寸居蝸。春暖秋寒,時光漫渡,晨曦織就日西斜。
算不出、前生後世,錦繡換棉麻?隻盼得,夫榮子孝,舍了風華。
------依晁端禮格
******************************************
自注:
原來曾一直想試試把那五兄的劍氣歌譯成詞,久久找不到感覺。這次試譯<清晨>,
有些體會,總結一下,向各位朋友請教。
塘沽兄之詩,前五節以鋪敘的筆法側重於實景的描述,最後一節突然提出了問題,
留下餘音以供思考。妙處便在於給讀者更多的想象和借題發揮的餘地。我這首譯詞
隻能從一個角度詮釋它,自然而然要參考身邊的女性,來給出一種答案。而別的讀
者自然可以給出不同的答案,這正是原作具有普遍意義的表現。在試譯的過程中,
不停地回頭讀原作,反複體會,於是對原作有了很深的體會。塘沽兄所說‘日成年,
年成歲月,,,’這一小節,也正是我覺得深有體會而自然流暢的一節,因此把它
放在長調最重要的過片處,以期能支起整首詞的結構。所以看來古人今人唱和之作,
也不都是遊戲,唱和的過程也是對一個作品深入體會的過程。而小平塘沽等現代詩
作者一定在多次的唱和中對於現代詩的體裁、題材、語法結構等詩的主要元素有了
一步一步的認識上的提高。我想這種互動提高就是網絡詩壇存在的最大意義。
誠如隨便兄所言,多麗是個不大常見的詞牌。所以選中它,是因為它短句多,尤其
有很多的3-4-3-4結構的短句,又是平韻詞牌,感覺上與塘沽兄原詩的斷句方式、節
拍、語氣比銜嗆希??庵侄嘍歎淶拇逝撲???母星檣?剩?彩俏抑魈庀氡澩鐧摹?br>美中不足的是,這首詞上片比較適於通過急促的節拍去配合清晨的忙亂;但同樣比
較急促的下片卻不很適合較為舒緩的節拍表達人物的內心。所以作了一個句式結構
的技巧處理來緩解。萬兄似乎正在琢磨長調的練習,可以幫我看看這種處理是否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達到目的。如果萬兄注意了,會發現這首詞的上片所用三、四字句,
多是不完整的,就是說必須要讀出下句才能表達完整的意思。比如‘又晨光/這素妝
/比不得/怎敢菱前/廚堂下/拾掇罷/看夫婿’,這些都不是完整的句子,必須趕緊讀
了接下來的句子才可以,這樣來加強語氣的急促。而下片,則有意用完整的句子,
如‘日成年/年成歲月/春暖/秋寒/時光漫渡’等,這些本身已成完整句,不要求緊
接下句地去讀它,這樣可以稍微緩解一下語氣。個人感覺有一些效果,不知各位讀
來如何?或許可以作為填詞時控製語氣拍節的一種手段。
複古
2004/05
附塘沽兄新作:
《清晨》
她熟練地將一天
準備停當:孩子
丈夫,早餐和每一個
陽光照不到的
角落
她喜歡打開窗戶
的那一刻
晨光裏
沒上裝的麵容
格外平靜
在喜鵲的歌聲裏
她習慣性地
忙碌起來---
將惺忪的房間
喚醒---
抹去家具上
永恒的灰塵
拖一遍
躊躇的地板
然後
將窗簾精確地
卷至固定的
高度
小時候
母親也是如此
迎接新的一天
舊家具與水泥地
在母親天長日久的
嗬護下
閃閃放光
她很小就學會了
拖地---家裏的
學校的---好像
塵土是生活
不可缺少的(如
光陰)成分
今天(一切
就緒之後)
在清晨的靜謐中
一種無名的思緒
代替了每日打掃
之後的滿足感
她突然發現
腦中一片空白
如有條不紊的
房間
在清晨
隱隱
作痛
[轉於"清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