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4)
從“胡服騎射”說起 劉振墉
在圖書館借到一盒碟片“東周列國”,幫我消磨了半個月的時間。其實我在小學時,就已經讀過東周列國誌,故事都知道。但還是有新的收獲,就是發現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趙武靈王和他的胡服騎射。
趙武靈王認識到,北方的斿牧民族衣短袖窄,很是方便,而中原民族的衣著,卻是寬衣博帶長袖,打起仗來往往吃虧。所以趙武靈王帶頭並命令全國人改穿胡人式樣的服裝。他又放棄了戰車,學習胡人騎在馬背上,造就了一支騎兵。這就是“胡服騎射”故事。
其實,各個國家、民族間的衣著,相互交流借鑒是件很平常的事。曆史上,日本、朝鮮、越南就深受漢民族的影響。從民初到八十年代,流行了大半個世紀的中山裝,其設計,也是借鑒了日本學生服裝式樣的。
我小時候,一直穿的家製手縫的衣裳。上身是對襟葡萄扣的短衣;褲子像個開叉的麵粉口袋,不分前後,套上後在肚子前打個折,用布帶子在腰上繞兩匝抽緊了再打個結;腳上通常穿布鞋,下雨天就赤腳。總之,在十八歲之前,我身上是沒有一點點西方元素的。
現在有些頭麵人物,出場時,西裝革履,打著鮮豔的領帶,豈不是從頭到腳全盤西化了麽?如果他口袋裏放著蘋果手機,手上戴著瑞士手表,門口停著奔馳、寶馬,豈不是從裏到外全盤西化了麽?可想而知,一身和服、一處裙縐,還值得議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