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4)
2025 (2)
醫生稱“主任 ” 劉振墉
醫生這個職業,曆來最受社會尊重。記得女兒考大學時,我建議她學醫,就說過:“有人家十幾代人做醫生,你看到有十幾代人做將軍的嗎?”外國的情況也差不多,抗日期間犧牲在中國的印度醫生柯棣華,他的家族及親戚的後人中,竟有四十多人行醫。
南方人稱呼醫生或醫師,北方人通常稱之為大夫,都含有敬重的意思。但是近年來,在某些地方,再喊醫師或大夫,已經顯得很另類,叫的人和被叫的人都覺得別扭,最流行的稱呼是“主任”。走進醫院,病人喊醫生為主任,醫護人員相互間也稱主任,於是,主任之聲不絕於耳。聽的人心情愉悅,叫的人也就放心了。
這種風氣開始於職稱評定後,主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稱之為主任當然沒有錯,但很快流行起來又有其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主任多數情況下是行政職務,是官員,而且是官員裏的上層。主任就意味著地位、身份和權力,醫師或大夫改稱主任,也就意味著身份提高了。
現在不是提倡與國際接軌嗎? 據我所知,美國人稱呼醫生為DOCTOR(醫生),或者稱某某博士,熟悉的幹脆喊名字,就是沒有主任這一稱謂,我看到這些醫生的日子照樣過得有滋有味的。設想中外醫生在一起時,中國醫生相互間稱呼“主任”,外國醫生如果聽懂的話,一定會覺得希奇古怪,難以理解。
記得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老師們在社會上受到人們的普遍敬重,鄉裏麵開大會,小學校長常被請上主席台,醫生們也被鄉民喊做“先生”。而今的社會風氣是:“萬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各行各業的人都想往官員邊上靠。看來今後學校裏的教師,科研院所的究人員,也得想辦法改改稱呼,有“光”大家一起沾。(寫於2007年)
我在國內醫院做過,主任遍地開花;大家樂得叫,TA們樂得答,可能不這麽叫還會生氣的。
醫院晉升職稱都要科研和論文,所以醫生護士技術員都在搞科研發文章,至於真假反正國內的刊物給發。而且碩士博士比國外醫院多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