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年的觀察感悟

飽經戰患動亂,提筆寫下生活感受。。。UH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街坊鄰裏

(2020-12-02 11:37:21) 下一個

                 街坊鄰裏   劉振墉

     我隨女兒一家搬到克利夫蘭近郊的新家住下沒幾天,就在信箱裏發現一張倡議書,有人提議住在這條街道上的女士們,周末一起到飯店聚餐。這正是認識街坊的好機會,女兒就打電話給發起人報了名。
     那天的晚飯一直吃到10點多鍾女兒才回家,據說到了20幾位女士,職業女性占少數,多數人都是結婚生子後,回歸家庭相夫教子的家庭婦女,這群人是社區活動和學校家長會的中堅力量。我問飯錢怎麽算?女兒說:這還用問,當然是AA製,每人點一份食品,吃完後大家平均分攤費用。
    8月中旬的一天,信箱裏又出現一張通知:下月的第二個周六,本街道舉辦秋季派對。我們住的街道,隻是一條千米左右的雙向單車道柏油路,兩側各有二三十幢獨立民宅,是完全的居民區。我們既是街坊新成員,家中又有小孩,當然要交費報名參加。
      開派對的那天,從中午起,在選定路段的兩頭放上“汽車繞行”的牌子,音響裏放出了歡快的音樂,小孩子們就熱熱鬧鬧地玩起來了。接著有人搬來桌椅、餐具、飲料和點心等。每戶人家都往這裏送一份自家製作的食品,擺滿了幾張大桌子。警察開來了警車和消防車,還讓孩子們爬上去玩,借機向人們普及安全知識,親密“警民關係”。3點多鍾的時候,大人們也到得差不多了,主辦者宣布派對開始。先講了幾分鍾話,隨即自由活動。小孩子忙著打球、拋雞蛋玩,大人們手拿點心、飲料,相互介紹和交談。我的女兒女婿正好借此機會,初次結識這些街坊鄰裏們。鄰居們平時難得見麵,此時相互交流也就特別熱心。
      回國後,一天傍晚有人敲門,打開木門看到有兩個30歲左右的小夥,站在鐵門外的昏暗處,我嚇得不敢開門。其中一人說:他是管段民警,我是樓下東頭唐某某的兒子,今天是來核對戶籍的。我住的是單位宿舍,唐是後勤上已去世的老科長,我們住在同一座樓快20年了,全樓也不過四層十幾戶人家,我卻不認得他家的人。
     那天核對完戶籍,我突發奇想,建議他發起全樓鄰居們聚一次。他連連搖頭,說:“不行,人家還以為我有什麽事要請客呢!”
     我覺得,我們的社區建設、鄰裏關係,都有許多可改進的地方。

 

[作者:劉振墉 日期:2009.02.25 來源:新民晚報]

 

 

後記:我現在國內的住處,遷到新的小區已經快十年了,同一個樓梯上下共十二戶,好像誰也不認識誰。相遇時,有人點頭打個招呼,更多的是側身而過。有一次我出樓道門,發現後麵跟著一位手扶自行車的女士,我就拉住彈簧門讓她出來。這位孫女輩的女士,不但沒有說一聲謝謝,連個笑臉或點頭都沒有留下。我將這件事講給老朋友聽,人家笑話我:誰叫你彬彬有禮的樣子?別人將你當成老門童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