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年的觀察感悟

飽經戰患動亂,提筆寫下生活感受。。。UH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找盛宣懷開後門

(2018-02-18 11:23:15) 下一個

     找盛宣懷開門  劉振墉

    盛宣懷是晚清著名的洋務派大人物,官居郵傳部大臣,掌握有電報、輪船、銀行等實業,他的名聲和影響,僅次於李鴻章和張之洞。由於清庭曾賞他太子少保銜,所以人們又尊稱他為盛宮保。一百多年前,我的祖父為了讓兒子進交通大學(實業學堂)讀書,竟然找上了這位大人物。

    我的祖父劉蘭階(劉芳),長期在上海從事社會救濟工作,雖曾做過七品縣令,與盛的地位要相差好幾級,但他們卻是亦幕亦友的關係。說是友,看來也算不上摯友,不過還是很熟稔;是幕,也算不上核心幕僚,隻是為盛熱心的慈善事業派得上用處的一名幹員。

    時間可能是在1910年春天,盛宣懷剛剛就任中國紅十字會會長的時候。祖父想將他的次子也就是我的二伯父,送進交通大學的前身南洋公學(當時正式名字是‘郵傳部高等實業學堂’),於正月二十一日,特地寫信給盛宣懷:“小兒誌焜年將弱冠(二十歲男子),去歲在民立中學肄業,於西文略涉涯涘(yá sì 水邊、邊沿),今歲意欲入南洋公學預備級以資練習。而是堂係當初鼎力倡成,內容美富,未易問津,必得尊處一函,庶一切較易,不揣冒昧,肅稟籲求,務祈曲賜成全”。

    盛宣懷表現友好,不久就送來回函:“囑致實業學堂監督唐侍郎信,茲繕就送上,即可飭投是荷”。這裏的監督就是校長,唐侍郎是校長唐文治,因他曾任商部左侍郎(商業部第一副部長),故有此稱呼。

    看來這封信迅速地交到唐文治手裏,因為不久我祖父又致信盛宣懷:“接唐監督惠函,已另覓相當之處遣之入校,將來公學擴充時,當再遵章赴考以圖進取。但未知駑駘(nú tái劣馬)下乘,他日果能不負栽培否?”。接著盛宣懷回信寬慰:“欣悉令郎已覓到相當學校,俟公學擴充再行赴考。後起英俊,造就正未可限量也”。盛的回信注明是初十,不管是二月初十還是三月初十,看來事情還是受到重視,處理也很及時。

    一百多年後的現在,回頭看看,盛宣懷雖是名聲顯赫的大官,對於下級的求助,不但沒有拿架子,而是很快送來了介紹信;做為一校之長的唐文治,沒有讓其插班就讀,卻幫助找好補習學校,既維護了校規,又給了來人麵子,辦事細致周全。我祖父對此結果,也沒有繼續糾纏,甚至沒有流露絲毫的失望情緒。三人表現都比較得體,也符合他們的身份和關係。

    至於我二伯父以後有沒有能進交大,現在已無法查考了,隻知道他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中期,大約三十多歲時,病逝於蘇州。

     我是在上海圖書館“盛宣懷檔案”查閱資料時,才知道有過這樣一件事。或許它從一個側麵,反映了一百多年前,晚清官、學界的社會風氣和人際關係。

 

盛宣懷(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字杏蓀。漢族,祖籍江蘇江陰,出生於江蘇常州,死後歸葬江陰。清末官員,秀才出身,官辦商人、買辦洋務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業家和慈善家,被譽為“中國實業之父”、“中國商父”、“中國高等教育之父”。[1] 

盛宣懷創造了11項“中國第一”:第一個民用股份製企業輪船招商局;第一個電報局中國電報總局;第一個內河小火輪公司;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第一條鐵路幹線京漢鐵路;第一個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師範學堂南洋公學(今交通大學);第一個勘礦公司;第一座公共圖書館;第一所近代大學北洋大學堂(今天津大學);創辦了中國紅十字會。

他熱心公益,積極賑災,創造性地用以工代賑方法疏浚了山東小清河。盛宣懷一生經曆傳奇,成就不凡,創辦了許多開時代先河的事業,涉及輪船、電報、鐵路、鋼鐵、銀行、紡織、教育諸多領域,影響巨大,中外著名,垂及後世。(百度百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