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4)
疫苗過敏 劉振墉
到醫院看病時,家庭醫生要我打兩支防疫針,一支是防肺炎的,另一支是防乙肝的。我向來崇尚科學,最相信醫生的話,所以這次也就欣然接受建議。打針的護士提前警告我說“可能有些疼”,實際注射時,並沒有想象的那麽疼痛難受,所以心情輕鬆地回到住處。
當天晚上就感到頭腦發脹,渾身不舒服,不過根據經驗,這些小小的“勿適意”,睡一覺就會好的,於是吃了一片安定,不到十點鍾就躺下了。沒想到感覺越來越差,夜裏起來過兩三次,總是迷迷糊糊、搖搖晃晃的,隻覺得肌肉酸痛,四肢無力。最痛苦的是小便,我本來因為前列腺肥大,小便不暢,此時更加堵塞,而且全身神經緊繃,又麻又酸,小便一次要花十分鍾。
第二天一直躺在床上,隻覺得昏昏沉沉的沒有力氣,也不想吃東西,白天就喝了幾次水,吃了一杯牛奶。下午起來用水銀體溫計量體溫,舌下測得37.4 0C;再量血壓,分別在110和70左右,顯然是降低了。不過我心中有數,不是什麽大病,明擺著的因果關係,肯定是疫苗的反應,無須擔心害怕,所以也就不願驚動別人。晚上體溫稍退,精神好得多,就起來煎了兩個雞蛋慰勞自己,彌補一天來的體能損失。到了第三天下午,測得體溫和血壓都已正常,小便時的狀態也與平時差不多了,晚飯後又恢複了散步活動。
乘飛機會摔下來,坐汽車也可能撞車,但我們還是得乘飛機坐汽車。打防疫針也是一樣,有可能產生過敏反應,但還是應該去打。何況我的反應隻是個特例,因為年老力衰,反應要強烈些,一般人的反應要輕緩得多。
著名的科普作家方舟子,寫了不少有關醫藥、營養、保健等內容的文章。他介紹說,當人群中有一部分人通過注射疫苗獲得免疫力後,也就能減少了未注射疫苗群體的感染機率;當有足夠多的人具有了免疫力時,就形成了“免疫屏障”,能避免傳染病的流行。我的理解是,隻要有足夠多的人打了某種疫苗,在客觀上也保護了那些因種種原因沒有打疫苗的人。我看了很高興,我打了防疫針,不但保護了自己,還在為別人、為社會做貢獻。
今後隻要醫生叫我打防疫針,我還是會去打,我相信科學,相信醫生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