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年的觀察感悟

飽經戰患動亂,提筆寫下生活感受。。。UH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初訪太陽能人家

(2012-02-11 19:55:05) 下一個

丹尼爾先生是德裔美國人,職業攝影師,又是保護環境的積極分子。他早早就用上了太陽能,是美國圖桑市第一人。這次我們到亞利桑那州旅遊,因緣際會,有幸訪問了他家。

丹尼爾先生住的是平房,太陽能裝置大約有十幾個平方米,就安在側門上麵,一半在屋頂上,另一半延伸到屋簷外,用兩根鋼柱支撐著。長方形太陽能電池板有窗子大小,裏麵布置了 4×12 = 48 塊灰黑色的矽片。我數了一下,共有三十二張太陽能電池板,也就是有 1536 塊能發電的矽片在起作用。當地靠近墨西哥,幹旱少雨,日照時間長,特別有利於太陽能發電。

蓄電池放在地下室,蓄電池兩隻一組,共有十二組。屋上的矽片被太陽照射後,產生的電能送到蓄電池組儲存起來。蓄電池裏的直流電,通過交直流變換器,產生 120 伏特的交流電後,輸送到各種家用電器去工作。

我們參觀時是上午八點多鍾,又時值嚴冬,儀表上顯示,當時的發電功率是 1.5 千瓦,據說中午時最大發電功率可達到五六千瓦,如果是其他三個季節,發電效率肯定要高得多。丹尼爾先生家煮飯、取暖用的是煤氣,耗電的隻有照明、電腦、空調、電視、洗衣機、微波爐等,所發的電也就綽綽有餘了。夏季製冷要用空調,耗電量較大,不過這時也正是太陽能發電效力最高的時候。所以他家已經完全不用市電,丹尼爾先生還特地指給我們看,那三根連接市電的粗電線已經拆開空掛著。看來他對於使用太陽能可說是 “ 破釜沉舟 ” ,已經完全不給自己留後路了。

我關心費用問題,特地請教了丹尼爾先生。他介紹說,他是兩口之家,屬於小戶型,這一套裝置,包括電池板、鋼架和安裝,共花去約四萬美元。家庭投資太陽能時,經營太陽能發電的公司可以幫助申請政府的回扣 , 但是一旦接受了太陽能公司的合約及回扣,太陽能裝置就不能移動。比如,你在幾年後搬家,想把現有的太陽能裝置移到新家是不可以的。所以僅僅接受了政府和州的稅優惠,這樣就擁有了完整的支配權。

丹尼爾先生家是特別節電戶,從前用電每月還不到一百美元,現在裝的太陽能,相當於提前一次交付了三十年的電費,算經濟賬肯定不劃算。可是丹尼爾先生卻有自己的想法,他強調說,使用低價的市電是暗藏著高代價的,燃燒煤炭造成的大氣汙染,魚類含汞高,孩子得哮喘病,美麗的地球被挖掘得傷痕累累,我們每個人和我們的後代每天都在付出看不見的代價。另外一點非常重要但又被絕大多數人忽視的是,我們從電力公司買電,就完全依賴了他們,你能想像沒有電的日子嗎?一旦電網發生意外,我們的生活就完全亂七八糟了。我現在選擇了太陽能,也就是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據我所知,美國的多數人家,都是領取了聯邦政府 30% 的太陽能補貼, “ 零首付 ” 裝上太陽能,通過按月交電費的方式,大概十年左右可以還清欠款,以後用電就不花錢了。這樣做在經濟上比較劃算,但得接受政府和太陽能公司的苛刻條款。

像丹尼爾先生這樣,為了保護環境,也為了實現 “ 自由、自主 ” 的理念,寧願多付出金錢的人,畢竟是少數,所以更令人覺得可敬可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