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年的觀察感悟

飽經戰患動亂,提筆寫下生活感受。。。UH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揚州馬子菜

(2010-03-03 06:03:57) 下一個


揚州馬子菜
     
劉振墉

March 02, 2010 12:00 AM
      
揚州位於長江和大運河的交匯處,借水運之便,古代曾經是個繁華的大都市,詩人們留下的名句:「十年一覺揚州夢,留得青樓薄幸名」;「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等等,給予讀者無限遐想。但在海運興起,津浦鐵路開通後,急劇衰落。上世紀早期,遊記名家鬱達夫先生曾前往訪問,結果大失所望。其後又經日寇占據八年,愈加殘破,直至七十年代,仍是個閉塞、落後的小城。
     
從六十年代初起,我客居揚州謀生。彼時居民以平房為主,城裏小巷縱橫,不少人家還在用井水。市民家中都備有傳統式樣的馬桶,當地人叫做「馬子」。每天天剛亮,就有農民拉著糞車在巷子裏轉悠,行人遇到時,有時要側身、憋氣相讓。主婦們一早將馬桶放到門外,農民即將糞便倒入車上的大木桶內,這稱為「倒馬子」。倒馬子的都是郊區的菜農,住地遠的也不過三、五裏,上午早早的就能將糞車拉到家,繼續忙田裏的農活了。
      
這些糞便的收集者與供應者,通常都是老關係,有著多年形成的慣例。每年到了晚秋初冬,醃鹹菜的季節到了,農民就將大棵頭的青菜和雪裏紅,送到居民的家門口。少則五、六十斤,多則百餘斤,作為對提供有機肥料者的酬謝,稱之為「馬子菜」。這些是真正無汙染的「有機蔬菜」,青菜杆長有一尺多,每棵有一兩斤重,醃製的鹹菜特別脆嫩。水鹹菜煮青蠶豆,雪裏紅炒肉絲,是當地人最愛吃的家常菜。
      
八十年代以後,揚州得到了飛速發展,市區範圍擴大了四五倍,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沒有了進城倒「馬子」的菜農,也就吃不到有機蔬菜了;老城區紛紛裝抽水馬桶,挖化糞池,汙染了地下水,「宋井」、「明井」,也沒有幾個人用了。
(北美世界日報—上下古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