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4)
投紅豆選鎮長 劉振墉
選舉時,用豆子來代替選票,用飯碗來代替投票箱,你相信真有其事嗎?
我的老家在江蘇省靖江縣西來鎮,抗戰後期,是共產黨領導的根據地,居民大多數是半農半商,或者完全以種田維生者,所以居民中還有不少文盲。日寇投降後不久,共產黨在當時民主的旗幟還舉得很高,鎮上民主選舉鎮長。為了照顧文盲,就采取了用紅豆代替選票的辦法,選舉會場借用我們的教室,所以我目睹了豆選的全過程。
我當時就讀西來小學五年級,學校設在小鎮中段的火神廟裏。正殿南端的兩間就是我們五、六年級的合班教室,殿裏的大小佛像已搬到最北頭靠牆“集中休息”,隻有拿著大錘的雷神和握著玻璃鏡的電神還蹲在屋梁上“堅守崗位”八年抗戰中鎮上已被日寇燒毀了許多房屋,我們的教室也就成了群眾室內聚會的唯一場所。
我不知道候選人是怎樣被提名的,隻見他們五、六人一字排開坐在教室的最前麵,麵朝黑板,背後是一排課桌。每人背後桌上放有一個飯碗,教室的中間還有一個盛有紅豆的大盆。那個時代還沒有一人一票的觀念,而是一戶一票,家庭代表則可男可女。選舉時,投票人依次走上前去,從盆裏拈出粒紅豆,再投入到他選中的那位候選人背後的碗裏。這就是投票的全過程,既不用審查投票人的選舉資格,已投過票的人也不作任何標記。
或許人們會提出疑問,如果有人冒名頂替怎麽辦?或者一次拈兩粒豆子投,或者投過一次豆子後再轉回來重投怎麽辦?似乎那時沒有這樣的憂慮,一方麵當時人們還比較純樸,另一方麵,由於會場內外坐滿了人,門外、窗子外也擠滿了圍觀的群眾,當每一個人投票時,有上百雙眼睛盯著。而且鎮上的人互相都熟悉,早不見晚見,客觀上起了監督的作用。
選舉後不久,鉦上在要道口貼出大幅布告,布告後的署名是“鎮長戴理、副鎮長環向群”。同學們看了分外親切,因為新當選副鎮長的環向群,就是本校環慶武老師從政的別名。
五十多年過去了,我這輩子隻看過這一次豆選。環老師擔任民選副鎮長,也隻是他在政界的一次短暫的客串,以後一直任教於小學和中學。聽說他還健在,今年該八十出頭了吧!
[刊登在世界日報一九九九年三月十三日《上下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