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那場風波的正確態度。

(2007-02-16 09:01:14) 下一個


1. 雖然開始時候,也許還有和平解決的可能,但是到了後期,武力鎮壓卻是必要的了,否則中國的混亂將不堪設想,資本主義複辟是不可能的(因為從來就沒有完全實現過,何來複辟之說?),但是毛共分子借機複辟倒是大有可能啊。後來的發展也證實了小平的預感,所以才有南巡嘛。當然,也有不亂的一絲可能,但是誰能拿國運去冒這個險呢?
2. 不要回避,因為這個心結是早晚要解開的。應該公開紀念和反思這場風波,基調是:這是一場人民和政府兩敗俱傷的民族悲劇。渴望自由民主反對腐敗的人民被其他勢力所利用,徒然犧牲;政府麵對突發事件經驗不足,險些造成分裂。
3. 當年小平同誌站在人民大會堂的樓頂看看著天安門廣場的人頭湧湧旗幡招展時,他在想什麽?他並不怕資本主義複辟,因為小平同誌一直就是黨內的“走資派”,畢生致力於如何帶領中國人民在夾縫中走共同富裕的資本主義道路嘛。那麽,他怕什麽?他不怕自由派知識分子,因為這些人畢竟還是文明人。他怕的是什麽?怕的是毛澤東的紅海洋卷土重來,怕的是被他清算了的毛共分子借著民主運動反攻倒算。當天安門上出現了“打斷(鄧樸方)另一條腿”和“治李(鵬)整鄧(小平)”這樣的旗號時,我想鄧小平同誌那個時候就下了鎮壓的決心,因為即使政府能和自由派的文人們辨理和妥協,和左憤毛共們也是不能講道理的。據說,小平同誌至死沒有對鎮壓表示悔意,頭腦夠清醒,夠個偉人,夠條漢子。
4. 因此,政府不必要對武力鎮壓的決策道歉,但是應該對鎮壓的具體技術手法予以反思和檢討。比如真槍實彈(甚至達姆彈)的使用和後來對學生與改革派的高調清算等等。在右翼民族主義國家裏,對於內戰和內部問題都是采用剛柔並盡的鎮壓和懷柔兩手。讓人民記住這個悲劇,避免再次出現。政府也要吸取教訓,既要發展也要和諧,把不安定因素遏製在萌芽狀態。即使要鎮壓,也要更“溫柔”一點,更“文明”一點,事後更“安撫”一點。中國普通百姓的要求真的是不高的。
5. 對死傷的平民和學生,應該肯定他們的拳拳愛國之心,雖然最後被人利用,也應當由國家出麵給予適當賠償和撫恤。畢竟那個時代的多數年輕人為了純粹的美好理想(而不是為了打劫銀行、貪汙社保基金或多包幾個小蜜)就勇敢地顯出了生命,是讓人欽佩和惋惜的。政府的姿態應該更高一些,有利於醫治傷痛和民族的內部和解。
6. 如果不徹底肅清毛共的餘毒,徹底拋棄馬列毛主義,我們的政府就是為自己埋下了定時炸彈。毛共分子借助人民對腐敗和改革失誤的不滿,結合“民主至上”的自由派,又高舉著馬列毛這塊發臭的但是誰也不敢公開拋棄的神幡,讓中國人民傳統的仇富心理和暴民劣根性來個總爆發,顛覆祖國走向富強文明民主的進程,是完全有可能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