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飛的蜂鳥

蜂鳥有極強的飛行能力,它們能敏捷地上下飛、側飛、倒飛,還能原位不動地停留在花前吸食花蜜。蜂鳥翅膀扇動極快,每秒鍾達80次之多。
個人資料
正文

& 周末瞭望:“農民第六次拯救中國”

(2008-11-29 14:51:30) 下一個

& 周末瞭望:農民第六次拯救中國 

蜂鳥注:去農村實地考察一下吧。就像當年的毛澤東,寫出一篇二十一世紀的新版“農村調查”,這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農民問題。
==================

農民第六次拯救中國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 2008-11-18

1989年,我第一次行走中國。在此之前,我是一個成長在江南城市裏的文學青年,我隻讀到過課本上的中國,在用5個月時間踏遍南部中國之後,我在社會底層觸摸到什麽叫貧困、什麽叫絕望、什麽叫不可更改的生活。我第一次知道農民對於中國的意義。在江西井岡山,我找到了袁文才的兒子,他的父親在1927年把毛澤東迎到了山上,從此拉開了改變中國命運的農民革命。我們在一堵泥牆前交談,牆上塗著六個字,“打土豪,分田地”,它是60年前的遺跡,雖已褪色,卻仍然無比醒目,如附著一個不滅的靈魂。我是在很多年後才恍然,袁文才和他的農民兄弟們之所以拋頭顱、灑熱血地跟隨毛澤東打天下,就是因了這六個字的鼓動。

這六個字贏得了中國農民的心。1958年,隨著人民公社運動的興起,土地又一次回到了政府的手中,在其後的二十年裏,農民以消極怠工來應對新的土地政策。到1978年,中國開始本輪改革開放,也是在那一年,安徽和四川的農民冒死開始包產到戶,土地以承包製的方式再次回到農民手中,它對中國的意義非同尋常,三十年間,中國改革數次峰回路轉,卻始終沒有爆發糧食危機,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農民在一開始就自行解決了產能問題,這一景象與另外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前蘇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後者在1990年推動休克式市場改革的時候,曾經爆發過嚴重的糧食危機。

聯產承包責任製的試驗,可以說是中國農民第二次拯救了中國。隨著土地分包到戶,耕作效率大為提升,大量的農村人口從土地中溢出,可是當時的城市實行的是“圍城政策”,嚴格控製農民進城,因為戶籍製度的執行,農民在城市無法找到工作,無法享受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因此,數以千萬計的農民“洗腳上田”後,“離土不離鄉”,就地辦起了鄉鎮企業,它很快構成了國有工業體製外的一股重要力量,而且是如此靈活和充滿生機的力量。就在擁有所有資源優勢卻體製僵硬的國有企業長期徘徊在放權讓利的試驗路徑上的同時,鄉土工業的崛起成為中國經濟變革最重要的推動力,也是中國改革的最大魅力所在,到1987年,鄧小平承認,“在農村改革中,我們完全沒有預料到的最大的收獲,就是鄉鎮企業發展起來了。突然冒出搞多種行業、搞商品經濟、搞各種小型企業,異軍突起”。人們可以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的第238頁找到這一段話。以今視之,如果沒有鄉鎮企業的出現,中國經濟變革的格局是不堪設想的。

 

鄉鎮企業的崛起,可以說是中國農民第三次拯救了中國。進入80 年代中後期,中國開始城市體製的改革,大量的農民被招進工廠,他們很快成為最廉價的、最沒有保障的勞動力,因此而形成的成本優勢構成了“中國製造”的最大競爭力。在過去的十多年裏,中國商品橫掃全球,靠的正是比美歐日工廠便宜4到8倍的勞動力成本。在經濟學上,它有一個很動聽的名詞叫“人口紅利”,紅色讓人聯想到鮮血,這個比喻因此十分恰當。

依賴於農民工人的“中國製造”,可以說是中國農民第四次拯救了中國。再說到了1998年前後,房地產成為拉動中國內需的發動機,農民再次成為“城市經營”的利益奉獻者,政府以數萬元的低廉價格征用無數農田,然後再以數倍、數十倍乃至數百倍的價格出讓給開發商。地產的繁榮,造就了富可敵國的地方政府、造就了無數的富豪、造就了無數全世界最嶄新的城市,以及造就了無數的中產階級,但是,這一切都基礎在中國農民的土地貢獻上,在過去十年裏,他們成為惟一沒有實現財產性收入增長的社會階層。

因征奪農民土地而形成的地產繁榮,可以說是中國農民第五次拯救了中國。現在,輪到他們第六次拯救中國。

正在眼下,隨著中國宏觀經濟的蕭條以及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東南沿海數以十萬計的工廠陷入困境,大量工人被裁員,從10月份開始,百萬農民工被迫提早返回鄉村,他們將為這輪經濟調整付出最大的代價,他們極可能是最受傷的群體。據估算,如果經濟在明年6月份前無法複蘇,新增失業農民工人將超過2000萬人。這是一個可怕的數據,早在1961年底,因“大躍進”運動失敗,中央政府曾經發布《動員城市人口下鄉》,將2600人已經進城的農民全數精簡下鄉,而在1998年前後的國有企業改造中,也曾造成2250萬工人的下崗,在當年這都釀成劇烈的社會動蕩。

近期的政策動態表明,中央政府在對外貿易和地產消費無法複蘇的情景下,試圖以巨額固定資產投資的方式強行拉動中國經濟,其成效實在讓人擔憂。道理非常簡單,如果消費――無論是國際貿易還是國內市場――沒有複蘇,對交通、能源性企業的投入都將是無法保證有效產出的,它除了讓少數壟斷企業獲得大量機會以及造成新的投資浪費之外,很難有正向的效應。

在我看來,當前政府最應該提出的是一個強有力的“就業保障計劃”,以此為核心,實施企業減稅、社會保障及失業救濟等一攬子救援方案,並對各地政府進行剛性化的考核監督。這樣的方案也許比拿出數萬億元救市要複雜得多,但卻是根本之道。

 

當然,政策的軌道似乎正鋪向另外一個方向。

在充滿了無窮變數的2009年,一個似乎確定下來的事實將是:我們的農民兄弟,將一如既往地、以無比慘烈的方式第六次“拯救”中國。

《中國公司觀察》>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匿名

首先,覺得作者太煽情,而且不實際。現在是市場經濟,所謂的強有力的就業保障計劃如何實現呢?政府的4萬億投資必然會在國際經濟大環境疲軟的情況下對國內的經濟起到正麵的促進作用。而研究出台所謂的強有力的就業保障計劃不但費時極多,而且執行起來困難極大。比如,沿海地區可能由於財政狀況較好,相對容易通過地方投資等方式來施行。但廣大內陸省市就不一定有這種條件了。其次,目前的國際經濟大環境不但影響到農民兄弟,也影響到城市居民。可以說大家都要做貢獻。目前的痛苦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第三,三農問題複雜異常,絕非喊喊口號就可以解決的。其中,農民兄弟自己也有不少錯誤。如不願實行計劃生育,造成農村人口增加,加重了宏觀的就業壓力。有些農民兄弟的素質低,如以前報道過的,律師幫農民兄弟討薪後,農民兄弟就無影無蹤了。律師費也無處追討。 總之,知易行難。問題要一步一步解決。

  • 匿名 2008-11-27 21:08:16

    農民始終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條線,一條創造價值的線,一條不可忽視的線,一條讓13億中國人賴以生存的線

  • 匿名 2008-11-27 18:33:15

    宿名!!!

  • 匿名 2008-11-27 14:32:31

    悲壯!

  • 匿名 2008-11-27 12:22:22

    dddddddd!!!!!!! 作為一個農民,俺非常支持作者的觀點!!

  • 匿名 2008-11-27 07:51:01

    支持。必須提高廣大農民的收入,才能進一步拉動內需。隻有農民的收入得到提高,農村經濟繁榮了,中國的經濟才能更加強盛!

  • 湘妃 2008-11-26 13:45:55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中國的農民兄弟接下來該怎麽辦呢?總有人不是老惦記他們手中的幾個血汗錢麽?該是“花錢享受”的時候,怕什麽怕,大不了加入丐幫,或許那也是城市的另一道靚麗風景呢?

  • 匿名 2008-11-26 11:33:32

    無論怎樣老百姓是最終的犧牲品和墊腳石,甚至是炮灰。

  • 匿名 2008-11-26 09:27:03

    農民,一個勤勞,樸實的階層,多少次用自己的血汗以及生命在為我們這個國家和社會做鋪墊.

  • ks 2008-11-25 21:07:20

    我更願意將每一次的改革看做是一次洗牌……

  • 匿名 2008-11-25 16:04:16

    發表中央政府在對外貿易和地產消費無法複蘇的情景下,試圖以巨額固定資產投資的方式強行拉動中國經濟,其成效實在讓人擔憂。道理非常簡單,如果消費――無論是國際貿易還是國內市場――沒有複蘇,對交通、能源性企業的投入都將是無法保證有效產出的,它除了讓少數壟斷企業獲得大量機會以及造成新的投資浪費之外,很難有正向的效應。評論... 您的評論審核後才會通過

  • freedomjz 2008-11-25 12:08:29

    社會的任何一點的進步都是由部分人的犧牲所換來的。中國也一樣,社會主義的體製也是離不開全球的發展。現在中國是一個變形的社會形態。人口龐大,經濟不平衡等等因素所導致農民是犧牲者。

  • 匿名 2008-11-25 11:10:29

    從奴隸社會到現在,好像在每次社會危機和動蕩的時候,最底下的人群總是受到最大的傷害,無法改變的事實

  • 匿名 2008-11-25 10:39:23

    吳曉波,又一個指出皇帝新裝的大男孩!

  • kingthedeer 2008-11-25 08:37:48

    我們的農民兄弟,將一如既往地、以無比慘烈的方式第六次“拯救”中國。 "農民工"這個詞的出現說明社會和政府早就意識到了農民的巨大貢獻,“中國製造”的橫掃全球農民的血的貢獻是不爭的事實,真心希望政府不會讓農民再次成為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犧牲品,否則,社會的不和諧因素將更加突出,農民的承受力和爆發力同樣驚人。

  • 金杲 2008-11-24 21:51:10

    隻有農民才是社會前進的動力,任何藐視農民的人,他將砸自己的腳

  • 匿名 2008-11-24 20:29:57

    真實、深刻、精辟,拜讀了。

  • 匿名 2008-11-24 19:38:43

    農民的基數 也許是中國最大的資本

  • mcast 2008-11-24 16:29:53

    老百姓不能樂業,無錢消費,那政府再多的投資也不能有效拉動內需。拉動內需,前提必須:老百姓有錢消費——有穩定收入;能放心消費——必須降低百姓醫療、養老和子女教育方麵的費用。

  • 匿名 2008-11-24 13:41:39

    所以,農民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如果更多的農民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們懂法,知道為自己權利去抗爭,那樣會對社會產生強烈衝擊。個人感覺,這是政策不重視農民教育的原因。

  • 2008-11-27 21:35:35

    ==========
    原文載於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php?storyid=001023127&page=1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