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全國哀悼

(2008-05-19 04:58:46) 下一個
救援時間早過了“黃金72小時”,廢墟下生命的存活率已非常低,救援變得越來越困難,加上災後大疫、堰塞湖決堤、泥石流、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的威脅,當下的抗震救災到了最危急的時刻和最緊要的關頭——令人欣慰的是,在這個時刻,我們獲得了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者的深切哀悼,國務院決定,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

  這是一個符合民心、正確及時的決定。5月19日距地震發生剛好一周,一周為民間喪事的“頭七”,符合國人哀悼逝者的傳統。而且,抗震救災到了這個時刻,需要一次全國性的哀悼,以凝聚陷於過度悲痛的人心。

  雖然人們心中早就進行過無數次的哀悼,雖然各種哀悼在零星散亂地進行著,雖然人們心中在震災發生後早降了半旗,但我們需要一次全國性的哀悼。這不是一次簡單的災難,而是一次國家之大災、國民之大殤、人類之大難,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大、波及範圍最大的一次地震,遇難者無數。如此大災大難需集體性、國家性的哀悼儀式。國民是國家這個珠寶盒中的珠寶,他們生活在國家羽翼的護佑下,國家樂國民之樂,哀國民之哀,麵對如此之多的遇難者,國家有必要表達哀悼。

    5月19日清晨,北京天安門廣場下半旗,哀悼5·12汶川大地震中遇難同胞。中國國務院作出決定,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在此期間,全國和各駐外機構下半旗誌哀,停止公共娛樂活動,中國外交部和中國駐外使領館設立吊唁簿。5月19日14時28分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鍾,屆時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中新社發 富田 攝

  全民哀悼,首先是對遇難者表達哀悼,對他們的不幸表達我們作為同胞血肉之情的沉痛哀思。震災是我們共同的敵人,每個人都可能是震災的受害者——所以遇難者的不幸也是幸存者的不幸,遇難者的痛也是我們這些生者的痛,隻不過這次地震沒發生在我們這裏,倒塌的房屋沒有壓在我們身上,作為幸免於難的生者,我們要向那些不幸的兄弟姐妹們表達我們的哀悼。

  全民哀悼,不僅是對遇難者表達哀悼,也是借此撫慰生者受傷的心靈。國家遭此劫難,同胞遭遇這種犧牲,山崩地裂的黑色記憶和數以萬計的重大死亡,使生者的心靈受到很大衝擊,心中留下了深重的傷痕和陰影,新聞中每天不斷增長的死亡數字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他們沉浸在巨大的心理重壓和過度悲傷中,他們需要通過這種集體性的哀悼來撫平心理傷痛,在集體哀悼中給生者受傷的心找到一個疏解的出口。

  全民哀悼,是政府對人民的生命表示最高的尊重。這是一個偉大的文明社會,這個社會把每個人的生命置於最高的價值地位,沒有什麽比生命更重要的了。數萬個鮮活的生命在一瞬間不幸被震災奪去了,我們無比悲痛——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震災奪去的生命已經無可挽回,但廢墟下可能幸存的無數生命奇跡卻是憑我們頑強的堅守可以挽救的,政府要通過對死者表達至上尊重的儀式來傳播一種救人的堅定信念:堅持把生命放在第一位,決不放棄任何一個營救生命的機會。

  全民哀悼,更是凝聚生者抗震救災的信心,表達“我們與中國同在,中國與我們同在”的堅強信念。通過那一刻全國性的鳴笛,那一刻的全民低頭默哀,我們的心和脈搏一起跳動,萬眾一心眾誌成城,中國精神在共同呼吸中完成了一次偉大的凝聚儀式——尤其是那一刻舉國的國旗半降,國旗是國家的象征,是聯係民眾和國家的情感紐帶,國旗半降國民默哀,國家與國民同在,國家、國民同所有受傷遇難的人緊緊抱成一團,這會對當下處於危急時刻的抗震救災產生巨大的精神激勵。

  5月19日14時28分,讓我們每個人在這一刻共同低頭默哀,以此表達我們作為生者的沉痛哀思,祈願所有不幸遇難者得到安息。沉痛哀悼之後,我們要擦幹眼淚,我們要收起過度的悲傷,全心全力打好接下來這場硬仗。活著的人仍將前進,中國仍將前行。而且經過這次劫難,我們會更加學會珍惜生命、更學會彼此相愛、更努力好好地活,國家也會更加團結、更有凝聚力,這種巨大的凝聚力足以戰勝任何困難。(曹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