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哉 秦怡 (zt)

(2007-05-19 02:45:57) 下一個
老影星係列(10) -- 東方美女秦怡2007-05-18 12:00:53

說起明星中的美女,許多人會提及秦怡。一個人漂亮十年、二十年不是難事,難得是漂亮一輩子。秦怡是四十年代最美麗女星,五十年代大眾情人,經曆了歲月的磨礪,老年的秦怡變得更加光彩奪目,羽西評她為“亞洲最美麗的女性”。秦怡的美,不僅是容顏的美麗,她美在氣質,美在風度,美在性格,美在神韻,她是最具東方風格的永遠的東方美女。







秦怡出生於上海南市老城廂一個封建大家庭,到她這一代雖已家道敗落但家規甚嚴,兒輩們一律被關在家中死背四書五經,別的孩子背出了就象小鳥飛出牢籠到野外瘋玩,她背不出也不願背,私塾老師剛拿出戒尺她就哭,哭得老師不忍心打。有一回她跟隨姐姐溜出家門看了一出文明戲,戲很悲,她哭得淚人兒似的回家。女兒家外出逛戲院,這還了得!威嚴的祖父家法伺候,打得她呼天喊地。這下輪到她父親暗自流淚,第二天就下決心與妻子和十個兒女離家出走,逃出這個禁錮的大囚籠。

茫茫人海何處去?當會計的父親無法養活大小12口人,隻得把4個女兒送進育嬰堂,長得討人喜歡的秦怡有幸留了下來,緊衣縮食地上了小學。愛哭的秦怡顯露了演戲的天分。她聽了老師講述"五卅"烈士顧正紅的事跡後激動萬分,居然自編自演了小話劇《刑》,她演的不屈不撓的女工,在反動派的淫威下走上斷頭台時那段慷慨激昂的台詞感動了全校師生,也贏得了人們的同情之淚。而她自己卻沒有落下一滴淚,因為烈士的鬥誌磨煉了她倔強的個性。進中學讀中華職業學校時,正是抗日熱潮在大江南北蓬勃興起,秦怡再也按捺不住愛國心,參加請願大遊行,上街演出《放下你的鞭子》,並決計奔赴抗日前線,她與另一女同學背著家裏跟隨一批大學生坐船去武漢,不料還未上碼頭就被女同學的家長追回,她還被告"拐騙罪"進了巡捕房。好在巡捕講理,抗日何罪?即刻放人還親自開車送她上碼頭,此時的輪船正啟錨,秦怡情急生智,竄過跳板用力一蹬越上了甲板,從此登上了獨立生活的船艙,如一隻展翅的雛燕,向風浪搏擊,那時她才16歲。

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武漢,秦怡找到離散8年的哥哥,可哥哥度日艱難無力相幫,她隻得應召當兵,滿以為可以走上抗日前線,誰想到這支部隊是四川的地方雜牌軍,終日花天酒地哪有抗日的影子?於是,她當了20天女兵輾轉了20天到了重慶,參加了一個合唱團這才由從軍轉向從藝,有一回她與幾個小姐妹去看話劇《八百壯士》,看完戲來到後台,小姐妹與熟人聊天,她專注地瞅著演員卸妝;那雙水汪汪的大眼睛,那種專注投入的神情引起了導演史東山的注意,"眼睛會說話,是塊當演員的料"。由此而進入中國電影製片廠當實習演員。




秦怡初上銀幕是在《好丈夫》中演農村婦女,第一次上鏡心裏直打鼓,演戲不同於唱歌,片廠人聲嘈雜,燈光四射,她怎麽也進不了角色,急得眼淚打轉轉,在各種異樣的目光下拍完戲,她回到宿舍鑽在被窩裏哭鼻子,哭完鼻子拚命看小說,先是看《格麗泰□嘉寶傳記》,從女主人公那坎坷的演藝經曆中體味到演戲並非玩遊戲,每塑造一個角色得花多大心血,其中至關重要的便是要有生活體驗,拍《好丈夫》不著邊際就因為自己對村婦太不熟悉,才會抓瞎。接著又看了一本描寫礦區生活的歐□亨利小說,一個個鮮蹦活跳的礦工栩栩如生,一個個離奇的生動故事浮動眼前。

她突發奇想隻身去西康經曆了一次人生“長征”,來到礦區體驗一回歐□亨利,沿著小說的思路去尋找她的礦工朋友,提著礦燈下礦井,拿起鑽鎬打煤層,小說的故事當然找不到,但非人的礦工生活卻讓她深感舊社會的黑暗,當了一回女礦工回到重慶,整個人像脫胎換骨似的,她這才感到演戲是項耗費精力的事業,角色是由心血凝結而成,哭鼻子無濟於事,往後她再也不相信眼淚,而是腳踏實地多演戲。她是以《草木皆兵》、《離離草》、《桃花扇》等話劇走紅,一年中演過280場戲,與白楊、張瑞芳、舒繡文一起被譽為“四大名旦”,後又主演電影《大地回春》、《遙遠的愛》一舉成名,開始了她的從影之路。

秦怡的創作黃金時期是在1949年解放後,她塑造了一係列膾炙人口的藝術形象:《女籃5號》、《鐵道遊擊隊》、《青春之歌》、《摩雅傣》、《雷雨》、《千裏尋夢》……




60年代初,秦怡在陽翰笙編劇、沈浮導演的《北國江南》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銀花,結果電影受到批判。不久,周恩來總理在一次看樣片時對她說:“演員是要塑造各種人物的。不要怕批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要一副挨批的樣子,要振作精神。”周總理還安排秦怡去看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說:“會有好處”。秦怡感到欣慰,也感到鼓舞。

   《浪濤滾滾》是秦怡在“文革”前拍的最後一部電影。她扮演工地黨委書記,比較深地挖掘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夏衍同誌看了兩場戲的樣片就說:“有了,有了,秦怡掌握住這個人物了。”周總理看著樣片,會意地笑了。他說:“精彩,很真實。”

秦怡慶幸的是,她始終得到老一輩革命家和電影界老同誌、老前輩的關心與支持,得到觀眾的厚愛。小說《青春之歌》改編拍攝成電影後,原作者楊沫說:“秦怡同誌表演的林紅,也是我最喜愛的。從她的表演,我才深深體會到演員的魅力。”秦怡看到了作為一個表演藝術家的人格力量,她說:“如果藝術家能將自己從心底流出來的情感真切地表現在銀幕上,將是十分幸福的。”



秦怡與劉瓊稱“黃金拍擋”,他倆在50年演員生涯中的四度合作也算是一段影壇佳話。一九四六年他倆初次合作是在吳永剛執導的《忠義之家》中飾一對兄妹,那時,初出茅廬的秦怡一上片場就緊張,恨不得鑽到桌子底下,劉瓊稍稍老練,被人稱為"渾身充滿活力的愣頭青",他倆戲中演兄妹,戲外也如兄妹相幫相襯。50年代《女籃5號》再攜手,“兄妹”已成苦戀多年的“情人”,劉瓊飾演的女籃教練和秦怡飾演的林潔,兩人纏綿悱惻的愛情曾經感動了一代人。此片轟動一時,不少年輕男女模仿他倆的戲中裝束,男的一身運動衫褲,女的頭戴法蘭西式絨線帽,穿一件米色大衣,甚至學著他倆的台詞,沉浸於談情說愛的甜蜜之中。






秦怡的明星故事很傳奇,家庭生活卻有點悲涼,痛苦多於快樂,眼淚多於歡笑,委屈多於喜悅,不幸的影子總伴隨著她。

 初識金焰是因為劉瓊的介紹,年輕時劉瓊是金焰的鐵哥們兒,覺得"電影皇帝"金焰 與“四大名旦”之一秦怡相親豈不是郎才女貌?而秦怡在念書時就是金焰的影迷,由他主演的《大路》不知看過多少遍,還聽說他是朝鮮愛國誌士的後代,與日寇做過不屈的鬥爭,且多才多藝,戲好人俊,還會烹飪、編織、縫紉、開汽車,仰慕之心很快使兩人墮入愛河。



婚禮是體麵的,由"神童"吳祖光一手操辦,赴宴的都是名流,證婚人則是大名鼎鼎的郭沫若。婚後有過一段甜蜜的生活,生了個兒子金捷為家庭增添了溫馨氣氛,夫妻倆又第一次也是生平唯一一次合作主演電影《失去的愛情》,片子拍得一般,隻因有他倆的精彩表演還是吸引了眾多觀眾。






此後的金焰卻離"電影皇帝"的名聲越來越遠,不是對角色太挑剔而拒絕拍片,就是要價太高而嚇退了製片商,整天無所事事紙醉金迷,甚至長期酗酒導致胃出血,手術後雖然保住了性命卻隻能臥床在家,無法上鏡拍戲,"電影皇帝"就此與孤燈、病榻相伴一生。

而秦怡的事業如日中天,《女籃5號》、《浪濤滾滾》、《青春之歌》、《鐵道遊擊隊》、《林則徐》、《倔強的女人》,即使1976年得了腸癌,她仍以頑強的毅力戰勝病魔,主演了《征途》《風浪》、《海外赤子》、《千裏尋夢》等佳作。盡管榮譽與掌聲長相隨,可感情上的失落感如浪濤洶湧。她為自己的婚戀深感痛心,向往的愛情已漸漸遠去,難言的苦衷隻能向銀幕傾吐,難道事業與愛情很難兩全?





然而,秦怡不相信眼淚也不相信命。愛情雖然淡去,家庭仍需維係,當她在攝影棚裏拍電影《雷雨》時,高潮戲還在拍攝中,她演的魯媽與孫道臨演的周樸園狹路相逢,愛與恨、情與仇一迸在戲中爆發,她的表演得到滿場喝采聲。此時金焰的病危通知也送到了她手中,還未來得及卸妝的她直奔醫院,彌留之際的金焰已瘦成一把骨頭,但眼神並未散亂,一下聚焦在妻子身上。秦怡與之對視,他倆已有幾十年沒這樣交流過了,生離死別之刻才有這樣的碰撞,是伶憫?痛楚?懺悔?還是祈求?說不清楚,唯有遺憾是共同的,為了彌補這種遺憾,秦怡力盡妻子的責任,精心護理金焰,十多天來,白天棚裏演魯媽,夜晚病床邊伴丈夫,似有千言萬語可是一句也無法訴說,“電影皇帝”隻能雙眼似睜似閉地凝視妻子,淚水沿著眼角滲出,最終離開了人間。

秦怡是這樣回憶往事的:“他是一個非常非常能幹的人,他會開汽車、開飛機,會打機槍、步槍、手槍,做衣服、炒菜樣樣都會,他燒的菜很好吃,他在廚房燒菜的時候,別人聞著就想吃。我說他是無師自通,一通百通,很多他都是自學的。他的房間就像車間,車工、刨工他都會做,他在汽車廠勞動的時候,老工人就說:老金,你要是在工廠裏可以做八級工了。他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但很可惜,他在1958年就開始生胃病了,直到1983年去世,他死的那一年我正好在拍《雷雨》,我們禮拜天都是加班,一直當我接到他的病危通知的時候,趕緊奔到醫院,已經來不及了,四天以後他就去世了……”





如果說秦怡在婚戀上有所失落的話,那她的母子情卻濃烈得象朵開不敗的茶花,她把自己的情感大部分傾注在兒子金捷身上。誰也想不到影帝與名旦的兒子會是個傻兒子,年逾50,長期來患著精神病,生活不會自理,全靠秦怡照料。秦怡白天忙外,回到家裏忙兒子吃飯穿衣,喝水服藥,冬天親自為兒子織毛衣,夏天親自為兒子擦身,每回出遠門拍戲三天二頭與兒子通電話,一定要聽到兒子親昵地喚一聲"姆媽"才放得下心來,她常說"兒子得了這種病,最痛苦的是他自己,最操心的是母親,我必須加倍給他以真摯的愛"。母子神情溢於言表。灑下的母愛必有回報。兒子不懂事卻懂親情,母親拍的片子他都看,看後亂蹦亂跳,對著母親伸出大拇指。一見母親開門進家,兒子乖乖從冰箱取出飲料輕聲喚:"媽,吃!"。秦怡吃罷飲料甜在心,轉身案頭工作,兒子瞅瞅,又突然冒出一句:"媽,你應該多拍戲!"說得秦怡更是甜蜜蜜。

兒子多次住院,她每次都在拍戲繁忙中,拴著裝滿兒子換洗衣服和愛吃的食品的背包,擠公共汽車到醫院探望,親自喂兒子服藥、吃飯,瞅著兒子狼吞虎咽的模樣才放下心來。有一回她不無傷心地問兒子:"我死了你怎麽辦?"兒子回答得很幹脆:"你死我也去死。"說得秦怡黯然神傷。探望時間到了,鐵柵欄門"咯噔"一鎖,把母子隔開在二個時空,倔強的秦怡悲從中來,再也受不了情感的煎熬,閃爍出晶瑩的淚花。

令人感動的是,從醫院出來,秦怡並未回家而是直達《雷雨》片場,她是滿懷母子情去演戲中母子情的,片場拍的是魯媽為了看一眼親生兒子周萍而受到周樸園的阻撓,母子相見時又欲言無語欲哭無淚,為了"這一眼"她已琢磨了好幾天,一直找不到表演的契機,這一刻終於霧鎖打開,剛才在醫院探望兒子的神情一瞥不正是最好的"戲眼",最真實的母子情!於是,她把對兒子的情感袒露在鏡前,把這場戲演得入木三分。

如今,54歲的金捷在媽媽的細心照顧下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恢複,從小就喜歡畫畫的他現在每周都上繪畫課,並且還取得了不小的成績。早在2000 年,他的水粉畫作品就曾被國際動作明星施瓦辛格以兩萬五千美金的價格買去,但後來秦怡把錢捐了出去。

“下海”是秦怡人生之旅中的精彩段落。她與謝晉一樣,是影視圈內率先下海者。10多年前就出任上海影視公司董事長,並組建了上海電影藝術沙龍,不僅拍出了眾多叫好又叫座的影視片,還為電影界同仁提供了一個切磋藝術以文會友的優雅場所。緣何下海?倔強的個性使然,當電影剛開始滑坡時,她就想到另辟蹊徑闖新路。然而,闖路從來就是艱難的,文人下海更是不著邊際的事兒。試想,一個大明星一下變成了董事長,這之間的距離何止十萬八千裏!按秦怡自己的話說"解放前一聽到董事長就反感,以為他們都是壓迫人的資本家,想不到幾十年後自己幹起了自己反感的事兒,真不知是啥滋味。"角色轉換的滋味可不好受,原來時常出沒於化妝室、攝影棚的她,如今卻正兒八經坐在董事長交椅上,原先看慣小說劇本的她,如今卻要與文件、報表打交道;原先腦裏裝滿五彩繽紛的角色形象,如今卻換成了枯燥乏味的邏輯數字。她作為演員,隻懂演戲,不懂應酬,更不懂"關係學",而不懂"關係學"的董事長是寸步難行的。但是,她不怕難,"六十老嫗學吹打",她就任董事長時已65歲,照樣認認真真地從頭學起;《企業管理學》、《成本會計》、《稅務法》,一本本大部頭她都啃過,在遊泳中學遊泳,不懂就向別的企業家請教》終於,正如拍戲進入角色一樣,她深入影視公司以及各個經濟實體,開始了下海的獨特生涯。

影視公司的主業是拍影視片,拍影視片當然又少不了錢。於是秦怡又得親自出馬去求情去談判去拉讚助。幾經磨礪倒也學會了夾縫中求生、逆境中辦事的能耐。更令她欣慰的是,拍的片子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還不錯,《迷人的路》、《雲鼎山恩仇記》、《鐵道遊擊隊》(續集)都達到了滿意的效果。  萬事開頭難。當秦怡下海適應了水性並且學會了弄潮之後,她這位大明星與董事長之間才得以順當的轉軌。

其實用精致二字來形容秦怡,是遠遠不夠的,這位曾經被人們稱為“東方維納斯”的老藝術家所展現在人們麵前的,又豈隻有簡單的“精致”二字?

當83歲的秦怡老師出現在了中國電影華表獎的舞台上,簡單而高雅的裝束竟把台上台下一幹濃妝重粉的演員們比了下去,那氣質由內而發,簡單的幾句話,幾個手勢,比之某些人的搔首弄姿,真是雲泥之別。83歲依舊神情矍鑠,更是難得。



老年秦怡的美,不僅美在一頭天然的金黃色頭發,美在白雪般的肌膚,更美在優雅的氣質,雍容的風度。羽西對秦怡評價很中肯:“年齡並不重要。她經曆過很多挫折,還能保持外表美和內在美,我感覺她是個很漂亮的女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