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變中國心

混跡文學城已九載,神交愛護華夏之網友,掃潑向故國之汙泥 (人勤筆拙,轉貼為主,請作者見諒)
正文

1973年中國大做期貨交易 陳雲笑談黃金公廁

(2010-07-27 14:05:31) 下一個
1973年中國大做期貨交易 陳雲笑談黃金公廁
星島環球網 www.stnn.cc 2008-11-13
  通過交易所做期貨不但完成了采購任務,還大賺了一筆,五豐行的幹部卻像犯了錯誤一樣心神難安。麵對責難,陳雲想了一年,理直氣壯:利用交易所並沒有剝削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

  1973年到1974年,陳雲曾出來工作過一段時間,這期間,周恩來總理讓陳雲協助抓外貿。

  1973年4月,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總公司布置香港華潤公司所屬五豐行,盡快購買年內到貨的原糖47萬噸。當時國際市場砂糖求過於供,貨源緊張,價格趨漲。五豐行認為,如果我們立即大量購糖,必將刺激價格上漲,可能出了高價不一定能按時買到現貨,為了完成購糖任務,五豐行采取委托香港商人出麵,先在倫敦和紐約砂糖交易所購買期貨26萬噸,平均每噸82英鎊左右。然後立即向巴西、澳洲、倫敦、泰國、多米尼加、阿根廷買現貨41萬多噸,平均價格89英鎊左右,從5月20日開始,市場傳說中國購入大量砂糖,紐約、倫敦砂糖市場大幅度漲價,然後,澳洲、巴西先後證實我向其購糖,市價又進一步上漲,至5月22日漲至每噸105英鎊。我因購買砂糖現貨任務已完成,從5月22日起至6月5日將期貨售出。除中間商應得費用利潤60萬英鎊外,我五豐行還多賺240萬英鎊。

  又完成了采購任務,又賺了大錢,這樣的事情辦得再漂亮不過了。但五豐行的幹部卻輕鬆不起來,甚至像犯了錯誤一樣忐忑不安。隻因為這件事有三個環節,在那時看了有問題:

  一是交易所,那可是老祖宗講過的剩餘價值分配的場所,就像我們今天講到賭場一樣聲名狼藉;

  二是期貨,買空賣空,低價買高價賣,那不就是搞投機嘛;

  三是通過中間商,找資本主義商人來為社會主義企業投機賺錢,這更會讓一些政治敏感的人覺得一點“社會主義”的味也沒有。

  闖過可能被視為資本主義投機方式的禁區之後,7月14日,五豐行總經理惴惴不安地向陳雲匯報了通過私商在交易所利用期貨購買部分原糖的情況。陳雲聽後不但沒有責備,反而大加讚賞,說:過去有時隻顧完成任務,價格越漲越買,吃了虧還不知道,這是不行的。我們既要完成任務,又要爭取有利價格,使自己少吃虧或不吃虧。

在交易所裏學遊泳

  對於交易所、期貨、利用中間商的問題,有人責問起來怎麽辦呢?陳雲給他們吃了定心丸——



  關於利用交易所做期貨,陳雲認為,這僅是保護性的措施,以免受損失。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對外貿易,絕不做投機倒把買賣。利用交易所要十分謹慎,可能有得有失,但必須得多失少。我們賺取外匯的主要來源,還是靠發展生產,擴大出口貨源,提高產品品質,必進包裝裝潢,多搞高檔貨。
至於利用交易所,陳雲說:利用資本主義交易所是一個政策性的大問題。交易所有兩重性,一是投機性,二是大宗交易場所。過去我們隻看到它投機性的一麵,忽視它是大宗交易場所的一麵,有片麵性。我們不要怕接觸交易所,要在大風大浪中學會遊泳。
  通過中間商來搞期貨,陳雲認為更沒有問題。他說,目前,中國對資本主義國家的貿易大多是通過中間商進行的,我們離不開中間商。不管采取哪種中間商形式,進出口價格有許多也是要參照交易所的價格來確定的。
為了給五豐行撐腰,打開利用交易所的大門,陳雲表示:對這個問題,外貿部核心小組要開會討論,我也來參加,然後向中央寫出報告。
  外部部核心小組討論後,10月10日,陳雲代外貿部起草了《關於進口工作中利用商品交易所問題的請示報告》,報送國務院。在這份報告中,陳雲簡要報告了五豐行經中間商在交易所利用期貨購買原糖的情況。隨後建議:利用交易所做買賣。有一定風險,但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試做。

  陳雲的建議給國家帶來了巨大利益。1973年,僅通過黃金買賣和開展期貨交易,外貿部門很快就賺回了30億美元,比上一年出口總額26.4億美元還多近4億美元。這在當時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離金子造公廁還很遠

  當時,中國對外貿易發生了重大變化,隨著中蘇關係的惡化,中國的對外貿易由原來主要麵向蘇聯和東歐轉而主要麵向資本主義國家。

  所有這些都要求中國對資本主義有一個全麵、深刻的認識和了解,但六十年代中期以來發展起來的極左思潮卻在人們的思想上形成了巨大的障礙。
“左”的思想一方麵認為帝國主義是寄生的、腐朽的資本主義,是很快要滅亡的,現在正在做“垂死的掙紮”,沒有利用的必要。


  另一方麵,為了防止資本主義複辟,防止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又不敢接觸資本主義。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對資本主義的了解非常少,在與資本主義國家的交往中也常常處於被動的地位。
陳雲曾說,如有人批評這是“洋奴”,就讓我們做一次“洋奴”

  對此,陳雲非常憂慮。因此,1973年他出來工作不久就首先提出要很好地研究資本主義。

  當年6月7日,他在聽取銀行工作匯報時明確指出:“和資本主義打交道是大勢已定。”“我們對資本主義要很好地研究。”“列寧講過:到共產主義時代,會用金子修一些公共廁所。我看,現在離那個時代還很遠。不研究資本主義,我們就要吃虧。不研究資本主義,就不要想在世界市場中占有我們應有的地位。”



  當時有銀行工作人員匯報說:文化大革命前,銀行有金融研究所,專門研究國際金融問題,文化大革命開始後,研究所被撤消了。



  陳雲針對性指出:“研究機構還是要搞起來。過去我們的對外貿易是百分之七十五麵向蘇聯和東歐國家,百分之二十五對資本主義國家。現在改變為百分之七十五對資本主義國家,百分之二十五對蘇聯、東歐。供求關係、貨幣關係的變化統統反映到外貿上來了,不搞研究機構怎麽能行。”

隨後,他在外貿部價格小組會議上針對新聞單位不注意報道國外商情的情況也作了委婉的批評,他說:“新華社關於商情的報道少,可同人民銀行、外貿部合作。外電有關商情的報道要充分利用。例如最近二十國財長會議的發言要全文譯出來。”

陳雲:關於資本主義的10個問題

  這一時期,陳雲不但要求外貿部門的同誌注意對資本主義的研究,他自己也身體力行,非常注意研究資本主義。



  在聽取銀行工作匯報時,他特地向銀行的同誌提出了10個問題,希望他們圍繞這10個問題幫他搜集資料,供他研究。這10個問題是:

  1.美、日、英、西德、法各國從1969年至1973年的貨幣發行量是多少?外匯儲備是多少?其中黃金儲備是多少?

  2.現在世界黃金年產量是多少?其中主要產金國的年產量是多少?

  3.800億歐洲美元分布在哪些國家和地區?

  4.作為經濟繁榮、衰退、危機的標誌,工業除了鋼鐵以外,還有哪些行業?

  從1969年至1973年,美、日、英、西德、法各國的鋼鐵、機械或其他基本建設投資是多少?

  5.美、日、英、西德、法各國度過危機的辦法是什麽?每次危機間隔時間多少?

  6.美國同英、日、西德、法各國的矛盾,除了政治上的以外,經濟上的表現在哪些方麵?主要矛盾是什麽?

  7.美國和日、英、法、西德各國在貿易和貨幣方麵存在的問題,估計采取什麽辦法來解決?

  法國財長德斯坦是主張把貨幣和黃金聯係起來的。世界上貨幣總流通量和世界上黃金總持有量,是否可以算出—個大致的比例來?

  8.美國1973年對外赤字是多少?包括轉移、駐軍、投資、旅遊、貿易等方麵。

  9.對世界經濟和貨幣、金融情況的近期和遠期的估計。

  10.對外國銀行給我們的透支便利的利害估計。

  從這些問題看,陳雲對資本主義的研究是非常認真的。這10個問題到現在也仍然是研究資本主義經濟所必須關注的一些重大問題。事後,根據銀行提供的資料,陳雲對當時的資本主義經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寫出了《目前經濟危機與一九二九年危機的比較》、《對目前世界經濟危機的看法》等筆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